“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在2020年的4月,那個被稱為“籃球之神”的男人,又上映了一部紀錄片。於是整個籃球界在那一刻被帶回了90年代,那些你可能已經聽過數百遍的片段,猶如昨日重現,然後一些人指著這個人的畫面說:

看見了嗎,這才是籃球該有的樣子。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邁克爾·喬丹《最後一舞》

儘管在他之前,張伯倫單場砍下100分,比爾·拉塞爾以11個冠軍創造了一個王朝,“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在空中用身體畫出一道美麗的風景。但這些只是“信仰”,而邁克爾·喬丹則將這些“信仰”編撰成了一部《聖經》。尤其是1998年,那記“世紀一投”更是將這股熱浪推向了高潮,然而邁克爾·喬丹卻在這個時候宣佈退役,留給球迷的是一段類似於獨孤求敗一般的故事。

邁克爾·喬丹,是絕大部分人認為的“籃球該有的樣子”,這是一種“相信結果”的籃球,就如同很多教練一直高喊的那樣——把那該死的球扔進籃筐。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世紀一投

然而這個世上還有另外一種籃球,它被稱為“相信過程”,這個過程指的是把球扔進籃筐的過程。這種籃球大概起源於20世紀的50-60年代,那時候的美國籃球就如同電影《光榮之路》演繹的那樣,黑人籃球只存在於公園球場,這些對籃球有著強烈熱愛,卻始終進不了比賽球場的黑人孩子,在不平整的室外球場上發明了另外一種籃球,他們稱它為“街頭籃球”。

“街頭籃球”就如同籃球森林裡的一條小岔路,它無法通向殿堂,甚至可以說它沒有終點,過程就是它的歸宿。但在這片另類世界裡,同樣存在著一部《聖經》——《AND1 Mixtape Vol.1》,或稱為《The Skip Tape》。這部聖經的主人公叫拉夫·阿爾斯通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AND1 Mixtape Vol.1

80年代的尾聲,十幾歲的阿爾斯通便開始抱著籃球穿梭於各個公園球場,他黝黑而又瘦小的身體,在充滿“痞子氣息”的公園球場裡,顯得格格不入。但球場上的人明白,這個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小孩,總有一些讓人大呼過癮的招式,而這些招式,大部分是阿爾斯通在球場上的即興動作,他很少刻意為某一個動作苦練幾個小時或者幾天。

阿爾斯通說:我覺得球場上需要一些新東西,有點帶勁的,純粹的即興表現,我從來不會躺在床上想明天該怎麼運球繞過防守人,一切都是即時的想象。

於是皇后區的街頭給這個小孩起了一個名號——Skip To My Lou.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拉夫·阿爾斯通

這原本只是一句兒歌的歌詞,但到了公園球場,則成了一個“標誌”。阿爾斯通在AAU的教練納克利尼奧決定用攝像機錄下他在街頭的一些招式,這就是街球聖經《The Skip Tape》的原始版本。

在紐約的皇后區,拉夫·阿爾斯通就是“信仰”,而與他敵對的,是來自哈林區的“黑寡婦”Alimoe,整個90年代的紐約街頭,始終避不開“皇后與哈林”之間的對決話題。

幾年後,這種對決開始進入高中校園。拉夫·阿爾斯通進入的是名校卡多佐高中,早已在街頭聞名的阿爾斯通很快成了校園明星,很多人聚集在卡多佐高中的比賽現場,就是為了一睹“Skip”的球技。但阿爾斯通對高中校園的比賽不屑一顧,而且他還有另外一個麻煩——成績。他的成績差到學校不得不禁止他參加比賽的地步。在高中的最後兩年,阿爾斯通只為卡多佐高中出場了10場比賽。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阿爾斯通街球視頻

但是在阿爾斯通鮮有出場的比賽裡,還是給對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當年與他並稱為紐約最好後衛的馬布裡曾說:和拉夫·阿爾斯通打球,你得做好丟臉的準備。

儘管名噪一方,但在當時信息交流並不發達的時代,這種源於街頭的名聲很難流傳出去,更何況這種名聲裡,始終帶著一些“痞氣”。

事情出現轉機,是由於一個叫“AND1”的品牌。在90年代初,三個從商學院畢業的小夥開著一輛汽車闖進了無人問津的街區,在這些鮮有人出沒的地方,這三個人嗅到了商機。他們打開汽車後備箱,裡面堆滿了寫著“垃圾話”的T恤,他們給這個品牌取名“AND1”,這是一個籃球比賽用語,意思就是“加罰”。那些T恤上的標語就像是這些落魄社區的廣告詞一樣。於是沒多久,街頭就出現了一大群身穿印有“垃圾話”T恤的街球手,他們每完成一個漂亮的動作,便抖一抖胸前印著的那行字。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街頭籃球

不久後,這家公司收到了一盒錄像帶,公司的高管們被錄像裡那個身形瘦小但運球手法令人拍案叫絕的孩子深深吸引,AND1的市場負責人波特當即拍案決定:簽下這個孩子。

同時波特決定將這盒錄像帶進行剪輯包裝,並加入動感的背景音樂,於是《The Skip Tape》被正式命名為《AND1 Mixtape Vol.1》,隨後AND1與另外一家商業公司合作,宣佈每購買一個運動裝備,就可以免費領取一盒錄像帶,在短短的8周時間裡,錄像帶送出了5萬份。這盒錄像帶在紐約街頭就如同《聖經》一樣流傳著,每一個孩子都視若珍寶。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SLAM雜誌

但與此同時,阿爾斯通也面臨一個問題——是永遠混跡於街頭,還是進入大學,然後進入NBA打球?

他的死敵Alimoe選擇留在街頭,並放狠話說:我打球從來不是為了進入NBA,而是為了大家喜歡我。

阿爾斯通並不想和Alimoe一樣,他先是進入了北卡的勞倫伯格預科班,這是一所專門為成績差但有著籃球夢的孩子準備的學校,一些街頭名宿,比如“山羊”,丹尼爾斯都曾在這裡就讀,阿爾斯通也想以此作為跳板,然後進入正式的大學。1995年,弗雷索州大學教練傑裡·塔坎寧看中了阿爾斯通的天賦。一年後,他把阿爾斯通安排進了弗雷索州大學打球。

而在阿爾斯通進入弗雷索州大學的這一年,費城迎來了他們的狀元阿倫·艾弗森。人們見證了一身“痞氣”,從街頭走出的球員如何成為NBA狀元。一時間,街頭開始崇拜阿倫·艾弗森,因為他打破了街頭球員只能混跡於公園球場的局面,與艾弗森同年進入NBA的還有來自紐約的斯蒂芬·馬布裡,同樣是一個從街頭走出的球員。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體育世界——街球專輯

AND1簽下了來自了紐約的斯蒂芬·馬布裡,但在前兩個賽季,馬布裡贏得的只是一個“獨狼”的稱號,這讓AND1有些意外,他們試圖打入職業賽場的計劃在起步階段就遇到了瓶頸。

於是1998年,拉夫·阿爾斯通作為AND1的“救星”宣佈參加NBA選秀。次輪總第39順位被雄鹿選中,這不影響AND1對阿爾斯通的期望,能夠在紐約街頭成為“信仰”的人,一定會在NBA聲名遠揚,這就是AND1最初的想法。

然而第一個賽季,阿爾斯通只出場了27場,得到2.2分2.6助攻,第二個賽季2.1分1.8助攻,第三個賽季3.5分2.9助攻。街頭信仰在職業賽場上遭受當頭一棒。但這不影響阿爾斯通在街頭的名聲,那盒《AND1 Mixtape Vol.1》依舊像聖經一樣在街頭流傳,即使像拉里·休斯,達雷爾·阿姆斯特朗這樣的NBA球員,也會在拍攝AND1廣告閒餘時間欣賞一番《AND1 Mixtape Vol.1》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阿爾斯通和白巧克力

2002年,阿爾斯通離開密爾沃基,去往北境多倫多。這一年,他終於有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賽季最後5場比賽裡,場均19+8+5.8。

2005年,阿爾斯通又來到休斯頓,在這裡他送出了職業生涯最高的場均6.7次助攻,儘管比不上那些進入全明星的控衛,但這已經是隊友姚明生涯中場均助攻數最高的控衛。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阿爾斯通和姚明

當然,有人會想起休斯頓的22連勝,阿爾斯通在第22場戲耍武賈西奇,並砍下31分,其中三分球11中8;除此之外,還有人會想起,他在奧蘭多是如何在詹姆斯的防守下單節砍下15分。

還有什麼?

他在比賽中使用過著名的“Skip”招式,觀眾大呼過癮,但裁判吹了走步。

這是阿爾斯通在NBA賽場上留下的不多的高光時刻,阿爾斯通說:我花費了很久的時間去適應這個陌生的聯盟,但我也從中受益匪淺,我認為我最終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PG。

這是他轉會去熱火的時候說的,但最終,他沒有成為聯盟裡優秀的PG,至少他自己對此有所懷疑。所以他說:我真的不知道當初進入NBA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魔術時期的阿爾斯通

2003年,SLAM雜誌曾問阿爾斯通:拉夫,你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街球手嗎?

阿爾斯通回答說:我肯定是其中之一。

退役後的阿爾斯通,在AND1任職,致力於幫助那些街頭的球員如何走向成功或者進入NBA。而當他站上街球場,他依舊是後輩們敬仰的那個“信仰”。

“街球王”拉夫·阿爾斯通:另一片球場上的邁克爾·喬丹

阿爾斯通的青訓營

後來,AND1這樣形容阿爾斯通:Skip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街頭籃球運動員之一,在NBA和街球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並非易事,但他做到了。

所以,在另一片球場上,他就是邁克爾·喬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