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這兩天關於電影的熱門討論,應該就是馬丁老爺子的那篇文章了,之前他接受採訪時直率地說出自己對漫威電影的看法——認為漫威電影並非真正的電影,更像主題樂園——引發持不同看法的電影從業者的論戰。

那篇文章把好多人看感動了,也有人說這說明馬丁不是個牛逼的藝術家,意思大概是牛逼的藝術家只需用牛逼的作品說話,不需要降格去說這些,馬丁老爺子當然有很多牛逼的作品,曾很長時間被稱為奧斯卡的無冕之王,以此成就和業界地位,好萊塢尚且不願給他投資,“Netfix,只有它,允許我們以需要的方式完成了《愛爾蘭人》,為此我永遠心存感激“,因此也不能在大銀幕放映,可以說是被逼無奈,所以他才說:“只是簡單的寫下這些話,已經令我肝腸寸斷”,文章除了是進一步解釋他對漫威和他所認為的電影的看法,主要還是替年輕的電影人說話:“對於那些夢想拍電影的人,或者那些剛剛起步的人來說,現在的情況很殘酷,對藝術很不利”,足見其真誠和對電影的熱愛,很多人感動的點在於這個。

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所以,這篇文章讓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誰才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漫威嗎?我想應該不是,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通過沒完沒了的續集和所謂的電影宇宙持續贏取高額利潤,自然商人逐利是本分,所以漫威電影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電影或者只是視聽娛樂並不重要,也就無所謂什麼電影的未來;對漫威影迷和更多的普通觀眾來說,大家也許投入了不少情感,但更多也就圖一樂,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電影和未來也不怎麼重要,這也很正常;那就只剩下那些熱愛電影藝術的電影人和影迷,他們才是少數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有人覺得只有漫威電影那樣的大製作和炫酷特效,才值得去電影院看,換句話說,是漫威這樣的電影才把更多的觀眾引到了電影院,而不被其它娛樂方式所嚴重分流。

真是這樣的情況嗎?至少對我來說不是,實際上,我一年多來已經越來越少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我跟老馬丁一樣,也曾很多次試著認真去看漫威電影,但每次我都會看睡著幾分鐘,沒完沒了的打鬥爆炸場面持續不斷的視覺轟炸,我深感疲勞,如此嘈雜的聲響還是讓我看得昏睡過去,還有沒完沒了的續集彩蛋,也不能引起我的絲毫興趣。

所以我自然是贊同支持馬丁老爺子的看法。那像我這樣的觀眾多嗎?我不知道。漫威那樣的商業電影模式真的可持續嗎?誰也說不準。那就走著瞧唄!看接下去市場如何反應。如果真是那樣,像老馬擔心的漫威這樣擁有經濟支配地位的視聽娛樂,令另一方——也就是他所謂的電影——變得更加邊緣化,甚至成了被貶低的存在,那也沒辦法,但也並不能改變這種看法:我們去電影院看的,已不再是當燈光暗下來,能帶給你真實情感和自我觀照的那種電影了,只不過它們一樣還在電影院上映而已,當然你也可以不在乎,畢竟生活不只有電影,人們還有更關心的東西,如果真要說順流者昌逆流者亡,就像實體書店的倒閉、紙書的消亡,有天電影院會不會也消失?

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對我來說,那也不過是又一種代表美好的事物消逝了,這個世界又更無趣了一點,但你又能怎樣呢?就像其它很多事情,我早已變得無力關心,疲了、乏了、厭倦了,我只是希望還能在電影院看到更多樣化個性精彩的好電影而已,如若不能,也不過是做個個人選擇——選擇更少走進電影院,在家多看點還沒被消亡的紙書,體驗那還未消逝的美妙和愉悅。

也許在與時俱進者看來,老馬是個懷舊和執拗的人,但那並不重要,他只是為自己一直熱愛的電影說幾句話,可以無愧於對電影的熱愛,作為新好萊塢的代表之一,他曾經就是個逆流而上的導演,現在也是。

古往今來,那些逆流而上的藝術家創造出的偉大的藝術品——就像塞萬提斯和他的《堂吉訶德》——一直滋養著人類的心靈。

最後附上老馬的那篇文章:



誰是真正關心電影未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