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如果你今天沒看到這張圖片,只說明兩個問題:

一、 你不是保險圈的!

二、 你沒有刷手機的習慣!

微博微信群朋友圈論壇上,評論如潮,“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 就是其中的高贊評論之一……你可以想象到可能的評論是什麼,比如下圖這個:一個自詡為“曾經的HR的”段子手的跟帖:

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數小時內,多個自媒體也不嫌事兒大,跟著湊熱鬧,不管是“曹立”,還是“鍾海根”全都跟著出名了。雖說查不到“曹立”,但是“鍾海根”這個“江西第一總監”的曝光量瞬間上熱搜是不會跑了……

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還有人爆出了對當事人的直接對話截屏:

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僅僅半官方的自媒體“平安人不知道的平安事兒”迅速闢謠,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我們也希望有這樣優秀的同事加入平安,大致思路是“你以為我是這樣的'幽才'(如網傳的一頁ppt),實際上,我是這樣的優才(還有下一頁PPT)”。結果被人只拍了第一頁。不過呢, 我們的平安優才計劃,確實有海龜、有博士。走過路過了解一下。

就差一票,美國就是平安的了——打住!

官宣一出,原來是“幽才”沒有玩好!討論迅速平息。

估計平安的PR部門也是一身冷汗……不到半天時間,整個輿論走了一個過山車:源於某些10萬粉絲量級的微博博主和論壇,經微信二次放大,直到官宣後趨向平息……一地雞毛!

然而,整個事件中,少有理性的思考和思辨的聲音:

保險業對風險極為厭惡,平安作為老司機,怎麼會允許這種低級錯誤出現?

照片拍攝於公開場所,演示材料難道沒有事先審查?

這明顯是PPT中的一頁,那麼前一頁和後一頁都說了些什麼?

為什麼這麼明顯的、不符合常識的信息,會出現在這裡?當時是一個什麼活動?

這個過程中,行家們能看到什麼?至少有幾個事兒可以反思:

、看客的醜惡、鍵盤俠的無腦、同行的酸味兒——這些不用展開說,大家都懂;

、大企業基層操作有失嚴謹。不僅在宣傳材料上缺乏嚴謹的構思和設計,而且連錯別字也被拿來調侃;

、行業形象不佳,是引發集體吐槽的導火索。壽險增員的現實難度,遠比現象中難;

、保險全行業,都嚴重低估了社交平臺、互聯網對負面事件的放大作用;

、保險業的風險控制——尤其是源於互聯網的風險,仍是事後處理,明顯有缺失。

上述小風波,正是幾個因素疊加所致。可以有幾點啟示:

、險企需要加大互聯網風險的重視力度,排查風險要素,對企業從上至下的所有關聯方和關聯人,進行互聯網風險教育,並建立材料審查機制;

、正視負面輿論,正確PR。平安那個半官方的闢謠,不逃避、不推卸,正面面對,其發佈渠道選擇、反應效率、措辭,堪稱正面典範;

、擺正心態,坦然面對。郭德綱有句話:我們掙的錢,有一半是捱罵的錢。

有人指事件是“炒作”,純粹是惡意揣測。因為這事兒過後,平安只有兩個收穫:一是其增員“優才計劃”知名度暴漲,二是暴露了PR火力。但增員計劃的美譽度並沒有同步提升。當事人會陷入大量煩擾當中。

這次事件,無論對誰,都是個教訓。我們管不了互聯網,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身子正不怕影子斜。剩下的,謹以此句,與全行業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