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點擊 ↑↑ 上方音頻,語音聽全文。

“君子之澤,五世而竭”,即可以縱情任性的子孫通常無法像他們苦難中磨鍊出來的先輩一樣,仍能充當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製造砥礪與磨難。

——徐靜蕾父親

做人的態度,為做事之前提

徐靜蕾被中國影壇譽為“四大名旦”之一,而且由於她出眾的人文素質,又有“玉女”之稱。這一切都歸功於他的父親,他知道教孩子做事先得教她做人:用語言教化不如身體力行。做事先做人,如果不懂做人之道,一切事情做起來都會很費力。

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檢查女兒的作業,發現她沒完成,便狠心地罰她重寫兩遍。可是這種懲罰的辦法並不起多大作用。

小靜蕾總是能想出“絕招”來對付爸爸。比如,把前幾天寫的字拿出來騙爸爸說是剛寫的。忙碌了一天的徐子健不可能記住女兒所有寫過的字,靜蕾的“小滑頭”便往往能夠得逞。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當徐子健發現了女兒的“小伎倆”以後,他想:僅憑嚴厲和粗暴是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當著女兒的面,一張又一張地、非常耐心地畫制寫大字用的米字格。

小靜蕾問:“幹嗎要自己畫?多麻煩啊!為什麼不去商店買?”徐子健說:“咱們家的經濟條件不富裕,沒有那麼多錢去買米字格紙。再說,你練字爸爸陪你畫米字格不是很開心嗎?”

從那天起,徐子健無論多忙,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時間陪在女兒身邊畫米字格,這使徐靜蕾那顆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她雖然還講不出什麼道理,但覺得自己如果再不認真練習,就太對不起爸爸了。

就這樣,徐靜蕾練習書法一練就是十幾年,毛筆字寫得有模有樣,不但能為爸爸辦的廠題寫廠牌,而且還獲得過“中日青少年書法大賽”的三等獎呢。


在徐靜蕾的著名的“老徐”博客裡也有關於她當年學書法的記錄。“爸爸在我六歲的時候開始讓我學書法,背古詩,字認得夠多的時候就讓我念古文讀四大名著,為此他記了很多關於兒童啟蒙教育的筆記,是世界上最用功的爸爸……”爸爸的角色在徐靜蕾的成長中無疑是重要的。

2002年徐靜蕾完成了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影片《我和爸爸》,這是一部關於成長,講述父女之愛的影片。其實在很多名人身上都出現過這樣的“反芻”現象,就是幼年成長過程中那些銘刻在心的強烈意識影響了未來人生的走向,在以後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挫折教育”,磨礪處世心態

徐靜蕾八歲那年,徐子健下海創辦了一家霓虹燈廠。剛開始沒有經驗,賠了不少錢,有一個月全家只有一百元的生活費。為了生活,徐子健弄來一堆廢料,可以從中揀些值錢的東西去賣,那段日子全家人一有空就坐在小院裡揀廢品。

徐子健給正上小學的徐靜蕾佈置了任務,每天放學後,必須揀兩個小時的廢品。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小靜蕾坐在院子裡揀廢品,小手凍得又紅又腫。奶奶看了直心疼,就對徐子健說:“她還小,讓她回屋裡暖和暖和吧!”徐子健說:“越是艱苦,越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處處寵著她,慣著她,一旦養成怕苦怕累的壞習慣,將來肯定會一事無成。”

其實,徐子健又何嘗不心疼女兒呢。第二天,他特意買來一雙很厚的棉手套,讓小靜蕾戴上;見女兒的小臉凍得紅紅的,他就進屋取一杯熱水,端到女兒面前,讓她喝下去暖和暖和。然而,他就是不肯說一句讓女兒放棄的話。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當徐靜蕾以她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而獲得2004年第五十二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而接受央視“面對面”的訪談時,記者曾問她:“你的成績或者說你的成就在增長,變得越來越優秀,你為什麼還能那麼冷靜呢?”

徐靜蕾笑著回答說:“我有飄飄然的時候啊,但是會過去,我覺得這是教育,我覺得得感謝我爸爸,因為我從小受的教育,其實就是挫折教育,就是你不行,你還差遠了,就是這個我覺得在我心裡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固定的評判自己的標準,我每天都會有一種,當我特別得意的時候,我自然心裡會有一個聲音說,別臭美了。”

其實徐靜蕾的這個回答很容易讓人誤會,儘管她本意並非如此。在徐靜蕾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要求很嚴厲,甚至可以說是苛刻,但所謂的“挫折教育”絕不是一味的打擊,而是帶有很強烈的徐氏風格的

比如徐子健很有孝心。靜蕾的奶奶一直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每天回家,徐子健總是先到她面前,叫上一聲“媽”,然後再脫外衣、放提包。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每天晚上,他總要為她端洗腳水、捶背,照顧奶奶睡下後自己才休息。家裡有一點好吃的,徐子健總會對小靜蕾說:“快,給奶奶送去。”儘管有時小靜蕾饞得要命,但還是把好吃的先送給奶奶。開始奶奶總是把好吃的塞進孫女嘴裡,徐子健發現後對老人說:“媽,我知道您疼她,可是您應該把愛藏一半在心裡。您可以把好吃的作為獎勵,獎勵她字寫得好,活幹得好。這樣才是真正為孩子好呢。”奶奶明白了徐子健的用心,就一直配合他。

這樣的教育方式除了讓小靜蕾在潛移默化中就將孝道印在了腦中外,更讓她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驕傲,更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這也造就了她即使在成名後性格中依然保有那一份寵辱不驚。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為了讓女兒從小就懂得謙遜待人的道理,徐子健更是以身作則。一次,徐子健急需一份資料,就打電話讓廠裡派一名工人送到家裡來。那天,天降大雪,那名工人趕過來時,頭髮上、衣服上落滿了雪花。徐子健趕緊上前親自為他撣掉身上的雪花,並給他泡了一杯熱茶,還一個勁地說:“大雪天讓你跑一趟,辛苦了。”見廠長這般對待自己,那工人連聲說:“廠長,這是我分內的事情,您對我們太好了。”

這一切被小靜蕾看在眼裡,深深地銘刻在心裡。徐靜蕾成名後,一次,她所在的公司新來了一名職員,第一次見到大明星,小夥子趕緊上前為她倒茶。不想,徐靜蕾立即起身接過茶壺,自己倒了起來,還轉身為小夥子也倒了一杯。大明星不僅沒有架子,反而為自己服務,這讓小夥子感動了許久,以後他經常向別人提起這件事。

名人說教育丨徐靜蕾父親的素質教育


隨性自然,護佑清醒人生

同現在那些俗氣的“青春偶像”相比,徐靜蕾給人的印象有所不同,她更親切一些,樸實一些,清新一些,淡雅一些,氣質也更“文化”一些。徐靜蕾的“玉女”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她的父親對她進行素質教育的結果。

有記者曾問她:“有沒有給自己定目標呢?目標是什麼?”

徐靜蕾說:“我的目標就是當一個雜家,然後每天過得特高興。”

記者問:“人怎麼才能高興?”

徐靜蕾說:興趣和朋友。我覺得我其實想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說小時候,其實我小時候最大的一個理想是辦一個雜誌,當然我曾經想過做記者,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個雜家,就是什麼事情都不用幹得特別好,但什麼事情說起來都難不住我,比如說彈鋼琴,我今年年初開始學,比如說英語我又在學,比如縫紉機,我剛買了一個電動縫紉機,其實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一個興趣多的人。

記者又問:“那麼誰是徐靜蕾呢?”

完全沒有遲疑,徐靜蕾隨意地回答說:“徐靜蕾就是住北京朝陽區的這麼一個人唄,然後想幹幹這個,想幹幹那個,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就是這個了。”

這一份隨意與清醒,這一份自然與性情,就是爸爸徐子健在徐靜蕾還幼年時就刻意為她送上的一份人生的大禮,護佑著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樂,更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