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園今日起重新開放

近園今日起重新開放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江南園林幾多許

楚楚有致是近園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經過一年多的修繕保護,今天,常州歷史文化的瑰寶——近園重新開放,成為市民休閒遊覽的又一好去處。

開園時間:

週二至週日的9:00-17:00,16:00以後停止入園,週一閉園。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又名靜園、惲家花園,坐落於常州古城內化龍巷東、十字街南,是江南地區最具清初明末風格的園林,常州地區現存建造最早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典園林,也是常州目前唯一一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古典園林。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的構思出自於山水畫家王石谷,還有惲南田和潤州(今鎮江)笪重光的參與,所以它不僅是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也是文人薈萃之名園。修建之人楊兆魯為清順治年間進士,於康熙十一年(1672)初步建成,取“近乎成園”之意,名之曰“近園”。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南北長80米,東西寬64米,雖只不過區區數畝的面積,然則構思奇巧,窮盡畫理,濃縮了明清時期園林建築的精華所在。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和無錫的寄暢園及蘇州的網師園一樣,近園也是中開一泓“鑑湖”,水岸參差,樹木掩映。園內亭、臺、樓、榭大多環水而建,形成了“中有大池、池中一島、池周建築”的獨特格局。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現代中國園林之父”的陳從周先生認為:“常州近園,映水一山,崖道、洞壑、蹬臺,楚楚有致。” 為現存江南園林之中的上乘之作。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的山水花木,玲瓏雅緻,疏朗宜人,處處體現出“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匠意,清瑩幽邃,能於“方寸之中,而瞻千里之遙”。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假山自成丘壑,遠近疏密、似斷似續。“見一亭”居水崖之上,踞勢幽勝,可享“近水遠山皆有情”的意趣。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的臺榭亭廊,環山繞水,參差錯落,比例適度。北面傍水為“西野草堂”,系宴客之地。西南有“天香閣”、“安樂窩”,臨池“得月軒”,雖七畝小園,卻有如盆景,小中見大,境妙而意深。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十景

1、秋水亭:亭與西廊相連,背靠精美漏窗花牆,臨鑑湖之上,取《莊子·秋水》之意。

2、西野草堂:古人歸隱之所取名草堂,坐北朝南,硬山頂,闊五間,前展月臺,臨池直立。

3、容膝居:位於鑑湖東側,臨水外形似虛舟,小巧精緻,“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橋有船”。

4、天香閣:天香閣畔桂影斑駁,故曰“天香”,可觀園內一花一木,相映成趣。

5、得月軒:臨池而築,綠水淪漣,“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6、三梧亭:亭靜靜掩映於島山之南背山麓,佇立假山之上,當年植有梧桐三株,故名。

7、鑑湖:臺前大池,名“鑑湖一曲”。在池中部聳立黃石假山一座,一泓池水則有了大小、方長、聚散的變化,呈現出深潭、溪流的氣氛及迂迴曲折的情趣。

8、垂綸洞:“垂綸”指垂釣,常以此借指隱居或退隱。洞口僅容一人低身進入,洞內石壁可漏外景,可作靜心小憩。

9、碑廊:廊牆內嵌有名人書條石三十餘塊,園主人楊兆魯所寫《近園記》與笪重光所寫題記跋殘碑也在其中。

10、石橋:園內共有三座石橋,鑑湖東南位置有一大一小兩座並列石拱橋,錯落有致,鑑湖西側有座三孔石樑橋,精巧別緻。

近園還是常州精神的重要體現。近園,近乎似園,在命名上充分體現了自春秋季子以來常州人秉持的謙遜內斂的城市性格。近園建成後,成為了清代常州以及江南地區文人雅集的重要場所,每月一舉,吟詩作畫,堪稱常州版的蘭亭集會。而惲南田與王石谷兩位,他們的故事正是“勇爭一流、恥為第二”的常州精神的源頭。新中國成立後,近園一度作為工、青、婦等機關辦公場所,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成為常州賓館內園,接待了多個外國使團、國家重要領導人和社會知名人士。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近園於2018年8月正式啟動修繕工程,歷時一年有餘。此次修繕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近園進行整體修繕及景觀提升,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基礎上,全面恢復近園歷史風貌,並正式對市民開放。

近园今日起重新开放

新修後的近園,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格調與佈局,質樸大方,小巧精緻,“西野草堂”依然坐北朝南,堂前池水假山,亭榭軒館均依山而建,周邊圍廊相通,山上一亭佇立,小橋山徑與其相連,“容膝居”、“秋爽亭”等依舊完美,園內花木扶疏,修竹傍屋,倒影水面,相映成趣。

本文作者丨四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