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滴,我是第一次知道“水库之母”的事吆

单位组织外出学习,第一次听说了“水库之母”的事。

我们一行来到一个小山村,导游先领着我们参观了民宿,然后来到了一处小广场处拍照留念。看到小广场的北边赫然写着“山东水库之母”几个舒同体大字,心中甚是诧异,于是紧跟导游讲解,才明白“水库之母”的由来。说真滴,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吆。


说真滴,我是第一次知道“水库之母”的事吆


原来这个村叫石泉湖村。70年前,这里还是穷乡僻壤,山多水少。当地曾流传着一个民谣“石泉湖真可怜,刷锅水用三遍。”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女到邻村挑水吃,在回来的路上把水罐磕坏了,水洒了一地,她心疼得大哭,边哭边诉:“我心疼的是这担水,不是这俩罐,这担水真是太稀罕了。”

环境的恶劣和闭塞,造成了红色堡垒村。1942年,山东军区司令部迁到了石泉湖,随军200多人。石泉湖村本来就缺水,由于八路军机关的入驻,军民用水更成了大问题,一是不方便,二是不便于保密。农救会会长冥思苦想,寻找解决吃水难问题。有一天,发现牛蹄窝里居然能存水,这一发现萌发了更大的想法。于是,他找来几位村民一起动手,用黄泥土在村东头的山沟里筑了一道坝,居然堵了一大汪水,这就是最早的石泉湖水库。但是过了不久,一场山洪爆发,大水把水坝冲没了。怎么办?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春天,李义丰同志联合七个互助组的力量,开采了石块,挖来了黄土,买来了白灰,他们用石块垒墙包外皮,用黄土夯实填内心,又用白灰勾缝封顶,水库才终于建成了。

小水库解决了大问题,它不但解除了军民用水的燃眉之急,还曾帮助大家扑灭了大众日报社发生的火灾。后来,又在河沟上连续建了3个水库,彻底解决了石湖村缺水的问题,还发展了林果业,率先脱贫致富。大众日报等媒体予以了多篇关注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临沂地区、山东省开启了修建水库的先河。

1956年秋,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在陪同中央民政部长谢党哉视察石泉湖村时说:“这是山东省第一座水库,是山东水库之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