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懟式”輔導作業現場,傲嬌孩懟親媽: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今日一位媽媽在某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和女兒的“互懟式”輔導寫作業日常,引來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視頻中這位小姑娘歇斯底里的發聲“就你這個媽媽,我還能要嗎?”,“從今以後,你的孩子就是笨蛋了!”

“互懟式”輔導作業現場,傲嬌孩懟親媽: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看完這個視頻,小編最深刻的體會就是現在小孩子跟我們之前太不一樣了,很有個性,很會表達自己,說出了我們這些叔叔阿姨當年不敢說的話,看到這位小姑娘的表現,我只能誇這位媽媽把孩子教育的太好了。想很多80、90後的人,在教育方面完全是被脅迫或者利誘的環境下茁壯成長的。就問一句話,在我們那個年代,85%的人基本都會老師或者家長動手教育過,不聽話,就是打,不寫作業就是罰,小孩子是沒有講理的機會和反駁的權利,即使有那種調皮的學生反抗,過後的結局也是不好的,因為大人的意識裡總會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一切都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所以老師和家長的“龍威”是不容挑戰和侵犯的。

“互懟式”輔導作業現場,傲嬌孩懟親媽: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但現在不一樣了,家長的思想也改變了,孩子也不是以前的乖傻模樣。不得不說,現在的小孩都很聰明,不知是營養補給的原因還是現在的家長教育方式的原因,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太厲害了。有朋友說:“我就是這麼教育我家孩子的,任何時候,哭泣時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要認為我做家長的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你可以防抗,完全有權利反抗,但是你要用合理的觀點來說服我,我就會考慮是否採納孩子的意見。”孩子就會很主動地和大人溝通交流,可能偶爾也會碰壁,但孩子有一個勇敢表述自我意見的習慣,我覺得這個就很好。

“互懟式”輔導作業現場,傲嬌孩懟親媽: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回到剛才的話題,我認為視頻中的小姑娘就是現今小學生的代表之一,她們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她很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告訴媽媽。她想要媽媽的態度好一些,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有這些優點:

01. 判斷能力強,有主見

有的孩子總是活在家長的影子下,什麼事情都喜歡向家長尋求意見,自己從來拿不定注意,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家長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孩子聽話的表現,其實這是家長無情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希望家長重視孩子生活中的選擇權,讓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互懟式”輔導作業現場,傲嬌孩懟親媽: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02. 處事靈活不呆板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慧,有舉一反三的靈活頭腦,但這些都是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所以,父母們不要管太多,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孩子發揮的更好。

03. 開朗活潑的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和文中這位小姑娘一樣,那他肯定也是個活潑搞怪的主,家長千萬不要小看生活的小細節,孩子的性格往往就是在這些點滴中形成的。

綜上所述,對於這位小姑娘的溝通方式,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