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市縣政協“兩支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重點解決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政協委員是政協履職的主體,政協機關幹部是政協履職的重要保障力量,加強政協委員和機關幹部“兩支隊伍”建設,是破解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的重點。面對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方位新使命,必須堅持把市縣政協“兩支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打造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委員隊伍和幹部隊伍,為推動市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黨建引領功能,全面提高政治能力

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黨的建設引領“兩支隊伍”建設,以政治能力為核心帶動履職能力全面提升。

彰顯政協黨建工作政治性。強化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作為首要任務、最嚴要求、最鐵紀律,切實體現在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上,體現在委員履職盡責的工作實效上,體現在“兩支隊伍”的日常言行上,確保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政協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教育督促“兩支隊伍”中的共產黨員牢記第一身份,履行第一職責,在政治引領、凝聚共識、理論武裝、發揚民主、擔當盡責、清正廉潔等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提高政協黨建工作融合度。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健全理論學習制度體系,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心裡走、實裡走,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結合履職活動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內容和研討,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統一起來,持續提高“兩支隊伍”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擴大政協黨建工作覆蓋面。堅持試點引路、逐步推開的思路,加快探索以界別為基礎建立黨組織的有效形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範圍。按照有特點、出亮點的思路,打造一批基層黨建示範點,推動政協機關黨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此外,要加強政協黨務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政協黨務幹部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

強化提質增效導向,全面提高工作實效

立足市縣政協自身優勢和工作特點,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履職導向,準確把握履行“三大職能”的關鍵點和發力點,推動“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麼效果”轉變。

提高凝聚共識實效。認真落實政協黨組成員聯繫界別、黨員委員聯繫黨外委員等制度機制,及時掌握統一戰線內部的思想動態,加強關注點、風險點、敏感點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帶動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增強“四個認同”,在事關旗幟、道路、制度等重大問題上統一意志、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完善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組織程序,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一體設計、一體落實,加強政協委員與黨政部門在履職活動中的交流互動,鼓勵不同觀點在合法依規、理性有度的前提下交流交鋒交融,在發揚民主中加深理解、增進認同、形成共識。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界別優勢,將凝聚共識納入“委員作業”必做題目,引導政協委員在所代表和聯繫的領域主動正面發聲、解疑釋惑、協調關係,協助黨委、政府化解矛盾、增進和諧。

提高建言資政實效。完善協商議題產生機制,緊扣黨委、政府決策之前、決策實施之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統籌運用黨政交題、黨派參題、委員薦題、專委會報題、四機關聯合議題等多種方式遴選協商議題,引導委員緊扣黨委、政府中心任務和廣大群眾關切期盼履行職責,不斷提高協商議政的準度和精度。規範政協協商活動組織方式,進一步明確市縣政協常委會議政性協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各類協商活動的年度開展頻次、組織實施主體、具體操作程序,儘快啟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工作,為委員協商議政搭好平臺。加快建立協商成果轉化落地反饋評價和跟蹤問效機制,推動協商成果與次年民主監督工作有機銜接,探索建立黨政部門書面反饋協商成果轉化落地情況工作機制,提高委員協商建言的實效性。

提高調查研究實效。合理確定調研頻次,緊扣政協年度履職重點計劃組織開展調研活動,推動政協專委會與黨派團體調研選題精準對接、調研活動聯合開展,探索市縣兩級政協就同類問題開展聯合調研,實現平臺共用、資源共享。加強調研事前準備,圍繞調研內容合理選擇調研參與人員、調研地點、開展方式,召開調研準備會議通報相關情況、提供相關材料、明確調研目的,做到帶著責任、帶著任務、帶著問題開展調研。加強調研組織實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建言提實,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調研事後交流,組織調研組成人員深入討論分析,剖析突出問題,共商對策建議,為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強化委員責任擔當,全面提高履職本領

教育引導委員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忠誠履職盡責,把政協委員打造成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主力軍。

解決委員“不會為、不善為”問題。加大政協委員培訓力度,採取全會集體培訓、閉會巡迴培訓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強化委員黨的理論、政協知識、履職方法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打牢履職基本功。加大“走出去”培訓力度,有計劃組織政協委員到外地學習考察、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提高委員創造性建言、創新性履職能力。注重理論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針對部分委員不熟悉提案和社情民意撰寫方法、建言獻策質量不高等問題,邀請有關專家和有經驗的委員,通過案例式、實戰式輔導,提高委員培訓實效。將委員培訓與履職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委員在協商議政、監督視察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拓展委員知情明政渠道,依託履職活動、政協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及時通報黨委、政府重要文件、重要會議、重要活動等方面的情況,組織委員積極參加黨政部門工作座談會、徵求意見會、情況通報會,為委員找準履職切入點創造條件。

解決委員“不願為、不敢為”問題。把好委員入口關,加強與組織、統戰部門的溝通協作,提前介入、充分協商,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將履職能力和熱情作為協商產生委員的重要條件,保證委員質量。加強委員履職管理,建立委員履職責任清單。堅持政協常委年度述職報告制度,建立委員履職量化考核機制,對委員參加活動、出席會議、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職活動進行量化評分。探索建立委員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委員條件的依法依規暫停或取消委員資格。建立委員合法權益維護機制,支持委員敢講話、講真話、講實話,大膽履職、放心履職,不斷增強委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探索委員高效履職的新方法新途徑。加快建設“智慧政協”網上移動履職平臺,探索推行一句話反映社情民意、一句話提出意見建議等履職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委員履職便捷度和實效性。支持縣級政協跨區域開展履職交流,相互學習借鑑,實現共同提高。支持鄉鎮委員聯絡組跨區域聯合開展履職活動,探索在鄉鎮、村級建設委員協商議事平臺,配置政協工作專幹,定期開展協商活動,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與基層治理有效銜接,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強化機關自身建設,全面提高服務水平

圍繞建設模範機關的總體目標,堅持以機關黨建引領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努力鍛造一支適應新時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需要、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政協機關幹部隊伍。

持續加強作風建設。防止和解決在擔當作為方面不足的問題,進一步理順委室之間的工作職責,合理明確幹部崗位責任,構建定位清晰、鏈條完整的責任落實體系。防止和解決“辦事拖沓”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各項工作完成時限,加強日常跟蹤問效,教育督促機關幹部辦事不等不拖、能快則快,切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防止和解決“敷衍應付”的問題,堅持質量第一工作標準,全面實行工作質量全程負責的工作機制。防止和解決“自由散漫”的問題,增強紀律的剛性約束力和嚴肅性,堅持抓早抓小、抓長抓常,教育督促機關幹部嚴守紀律規矩,規範自身言行,守住底線、不碰紅線、不踩雷區,樹立良好的政協幹部形象。

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制度化,不斷提高機關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建設,構建符合政協機關特點的責任分工和協作體系,提高機關領導幹部站位全局、盯牢重點、把控節奏、破解難題的能力。圍繞“開口能講、提筆會寫、遇事會幹”的目標,提升機關幹部的執行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做到人崗相適、各盡其能。

持續加強“四化”建設。大力推進機關工作制度化,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制度建設的盲區,確保政協履職活動和機關運行管理事事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大力推進機關工作程序化,進一步明細機關管理服務基本流程,確保機關工作順暢高效運轉。大力推進機關工作規範化,明確制度規定監督執行的責任主體,加大日常監督力度,讓依章辦事成為機關運行的常態、成為幹部做事的習慣。大力推進機關工作信息化,以“智慧政協”建設為主要載體,加快推動形成理論學習、知情明政、提案辦理、履職管理、反映民意、協商建言等在線服務功能集成,構建線上線下高效協同履職服務管理體系。​

作者 董禮書 雲南省保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2020年《社會主義論壇》第4期“專題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