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2020年開年,國產手機迎來一波明顯的漲價。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先是小米,小米10系列3999元起,小米10 Pro高配版數量達到了5999元,對比前代小米9才2999元的起售價翻了一倍。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然後是OPPO Find X2系列5G新機,5499元起售,不算蘭博基尼定製版的12999元,OPPO Find X2 Pro也要6999元。

就連曾經被稱之為性價比的IQOO和realme,其新機iQOO 3要3598元起,realme X50 Pro 5G也要3599元起。

那我們不提搭載了高通驍龍865的,轉頭看看麒麟這邊。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本以為華為P40系列會有一個驚喜的價格。沒成想,華為P40的起售價格也高達4188元,比去年的華為P30還漲了200元。

讓不少人驚呼“買不起買不起!”而這一波漲價,無奈與擔憂也隨之暴露出來。


為什麼會漲價?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高端元器件成本漲了。

即便不受疫情的影響,因為國產廠商集體押注5G高端手機,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存儲器需求大增——NOR Flash產能吃緊——DRAM價格止跌反彈——高端芯片價格上揚。如今世界各國疫情爆發,價格只會進一步上漲。

而押注5G,軟硬件的升級也會是隱性成本上漲,先是5G模塊附帶來的體積和體積上的增加,提升了5G的通信間隔,但同時帶來了高發熱,信號傳輸效率下降的問題。這就要求芯片在擁有頂級性能的同時,需要重新設計散熱,還要兼顧大電池和快充。

你會發現,曾經營銷賊多的OV都開始認真做研發,堆料到喪心病狂了。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有資料顯示,驍龍865配合X55 5G基帶的採購成本在120-150美元,具體成本視訂單規模而定,總體比驍龍855貴很多。此外基帶成本手機額外支持5G功能,廠商要交的授權費用也會上浮。

既然要堆料,LPDDR5X 要用、索尼的CMOS傳感器要用,三星定製的OLED制屏幕也要用,而這些幾乎成為標配。再加上5G天線,WiFi 6,UFS 3.0、UFS 3.1,等等這些新技術在5G旗艦上都將是標配,而這些的成本不低。而且,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芯片、傳感器、屏幕等核心技術,一直都被掌握在三星高通索尼等少數幾家供應鏈廠商手機。

放在前幾年,需要大量採購高端零配件和技術的廠商並不多,所以誰買的多誰擁有議價權;而現如今,主流廠商要堆料,那麼勢必都要用到這些零配件和技術,即便產能增加,但定價的權利就轉移到了上游,而上游廠商自然也要通過漲價來提高利潤和成本。所以,到了終端的產品不可避免地只能漲價了。

今年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供應方被迫減產或停產,導致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加劇,需求方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也只能通過漲價來限制依然上漲的需求了。


貴就不買了嗎?有人一定會說,iPhone 一臺賣上萬,買的人一樣不少。沒錯,即便是要上萬的iPhone,在國內的銷量依然不錯,是因為人們普遍接受了蘋果的品牌溢價,而且iPhone的綜合體驗的確不錯。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這一項到了國產Android旗艦就未必行得通。你經常會聽到“既然都XXXX錢,為啥不去買XXX”的言論,所以我們都看到,小米的高端之路走得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5G的出現,為廠商的漲價提供了天然的良機。不管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對於5G的宣傳力度都遠超3G、4G時代,儘管基礎設施都談不上完善,但2020年發佈的新機、尤其是旗艦新機,要沒5G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新機了。

而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廠商又怎麼可能錯過?自然是要在5G的基礎上瘋狂堆料,樹立起高端旗艦的形象;再者說,如果廠商都不去生產4G手機了,只有5G手機,那遇到換機的,不就只能接受5G的高售價了。


對廠商來說,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蠶食原本屬於三星的高端市場。即便沒有5G,上一次國產旗艦的漲價基本上是在HTC退出市場之後,而如今,三星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一路下跌,5000+的手機市場並沒有太多的廠商同臺競技,所以推出5000+的旗艦勢在必行。

國產旗艦集體漲價,市場需要一個新“小米”做攪局者

但三星顯然也還想在5G初期就開始做最後一搏。而且,三星對手機重量的控制、IP68防塵防水等等方面才稱得上是旗艦水準。三星長期以來在Android高端市場的影響力依舊強大。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即便是去做5G高端旗艦,售價再高,國產廠商也沒能高過今年三星的S20+;也說明了國產廠商並不能掉以輕心。

而且,隨著國產Android的品控越來越好,儘管廠商推出新機的速度在加快,但實際上消費者換機的週期在延長,自然希望越換越好,用得更久。提升價格,也更有助於廠商做足利潤,研發出更好的產品。


最重要的一點:還不是因為窮(扎心不?)

手機綜合成本的上漲不可避免,但是隻要我們收入的上漲速度能夠超過產品的價格上漲速度,可能也就不覺得貴了。但問題是,很多人收入的上漲速度還是趕不上產品價格的上漲,尤其是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收入降低還算好的,很多人甚至會失業,哪裡還能顧得上換機呢?

看過今年的新機價格,我覺得手裡的手機還能再等一等...


當年有小米開1999元旗艦機的先河,還有樂視、360等等前輩在性價比上前仆後繼;如今的市場,需要一個新的“攪局者”,只是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才能踩著七彩祥雲來到我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