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夜晚,人們仰望星空,眾星明亮閃爍,好像伸手可及,可實際上它們距離我們都很遙遠。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我們也有4.3光年(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大約為9.46萬億公里),距離我們上萬光年的恆星比比皆是。我們肉眼最遠可以看到6000光年的星星,用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以外的天體。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按照光年的定義,幾百萬光年,以光的速度也得走幾百萬年,因此有人產生疑問:既然光速是宇宙中最快速度,沒有超光速的問題,那為什麼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問題的答案

簡單粗暴地說,首先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幾百萬年前發出的光(這個光走了幾百萬年,如今才被我們看到),並不是距我們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現在發出的光(我們有很多辦法證明這個光是來自於幾百萬光年外,比如光譜紅移和哈勃定律。並且我們深信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如果不考慮宇宙膨脹的因素,我們能確定這是幾百萬年前發出的光,而不是現在發出的),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現在可能已經不在幾百萬光年外了,而是離我們更遠了。

其次,是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發出的光射向天文望遠鏡,射向我們眼睛,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而非天文望遠鏡或我們的眼睛以光速發出什麼東西到了幾百萬光年外“看到”了它,然後再傳回信號給大腦。因此我們能否看到東西與光速是不是宇宙中最高速無關,因為我們的眼晴壓根不需要運動,也沒有運動。沒有運動,哪來的速度問題?

有人要問了,光可以走幾百萬年時間和幾百萬光年那麼遠嗎?

光在宇宙中確實可以走很長的時間,走很遠的路。別說是幾百萬年,幾億、幾十億年也沒問題,相應地,光可以傳播至幾億、幾十億光年那麼遠。宇宙年齡有138.2億歲,理論上我們可以接收到138.2億年前的光,從宇宙誕生之日起發出的光已經走了138.2億年了。但這些光走過的距離並不是138.2億光年,這是因為宇宙空間在膨脹,因此光走過的距離裡還要加上膨脹的空間距離。

我們常說的可觀測宇宙(這是一個以我們地球觀測者為中心,半徑為465億光年的一個球體空間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的大小就是通過宇宙年齡和膨脹率推算出來的,是目前膨脹後的總大小,即物體發出的光有足夠的時間到達觀測者。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接受到當前處於距我們465億光年距離遠的星系發出的光。我們就是通過這些光認識了宇宙,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由於這些光來自於遙遠的過去,我們看到的是它們過去的樣子,看到的是宇宙的歷史。

當然隨著時間的增長,更遙遠的星系將被我們看到,可觀測宇宙的範圍肯定會進一步擴大,光走的距離將進一步增加。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不過有的星系,我們將永遠不會看到。因為哈勃定律告訴我們,相距越遙遠的星系,互相遠離的速度越大。據最新哈勃常數(73.52千米/秒/百萬秒差距)計算,大約距我們133億光年以外的星系的退行速度就超過光速了,即空間膨脹超過光速了,這意味著,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永遠不會被我們看到。

我們之所以確定這是遙遠星系發出的光,是因為它的紅移值,根據多普勒效應,紅移量越大,星系相對我們運動速度越大,再根據哈勃定律可知,星系運動速度越大,相距我們的距離越遙遠。

當然,目前距我們最遠的星系是GN-Z11,

既然光速最大,為什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東西?

它的光行距離為134億光年,加上空間膨脹,目前離我們有320億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