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奶粉企業“受益” 你還在囤奶粉嗎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入消費者搶購清單的不僅有口罩、消毒液等物品,還有寶寶的“口糧”奶粉。“受益”於消費者的熱情,一眾奶粉企業一季度業績飄紅。剛發佈一季度業績的羊奶粉龍頭企業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乳業)就是典型代表。

4月27日,澳優乳業發佈了今年一季度業績盈利喜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澳優乳業預計實現營收19.1億-19.35億元,同比增長25.7%-27.4%,預計實現淨利潤2.9億-3億元,同比增長49.1%-54.2%。

分品類看,今年一季度,澳優乳業牛奶粉實現收入7.6億-7.72億元,同比增長34.1%-36.3%;羊奶粉實現收入9.3億-9.39億元,同比增長36.1%-37.4%。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家“受益”的奶粉企業,剛上市不久的國產奶粉龍頭飛鶴在2019年年報中曾表示,公司今年前兩個月收入保持快速增長,預估今年一季度收入增速不低於30%,疫情對公司業績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而幾家外資奶粉巨頭業績同樣可喜。數據顯示,達能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62億歐元,同比增長3.7%,其中專業特殊營養、基礎乳製品兩大業務營收增速分別為7.9%、4.6%,而前者主要得益於達能中國區的業務增長。另一家外資奶粉巨頭雅培也提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77.3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營養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3%。

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今年1、2月,消費者的奶粉庫存量同比提高約30%,無論是大型外資乳企還是大型國內乳企都表示銷售量明顯增加,反倒是很多小企業日子艱難。

山東地區某品牌奶粉的代理商對記者透露,當地囤積奶粉的高潮期在今年2月到3月15日,這期間,消費者單次平均購買量在四五罐左右,範圍包括多個大品牌奶粉。

據悉,疫情暴發以來,奶粉僅次於口罩、消毒液等,成為消費者瘋搶的對象。而受國外疫情影響,外資奶粉供應受到衝擊,這令眾多寶媽心憂。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有關“要不要囤奶粉”“國外疫情會不會造成奶粉斷供”等提問隨處可見。

據悉,某些導購、微商等為了銷售奶粉,故意製造恐慌情緒,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據瞭解,有的外資企業甚至對此進行了明文禁止,防止消費者因擔心外資奶粉的供應情況而進行轉流。

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消費者囤積奶粉現象明顯緩解。上述代理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4月份以來,前來購買奶粉的消費者數量明顯減少,可能前期囤積的奶粉還有剩餘。

宋亮坦言,消費者囤奶粉現象在2月份達到高潮,3、4月份以來,因為消費者還在消化庫存奶粉,所以國內奶粉銷售明顯下降,不排除奶粉企業二季度業績會出現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