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優秀作文:《家園》3篇

篇一:家 園

曾經無數次地構思著理想的家,但無一不庸俗可笑,於是在一次次的確立後又一次次地否決。但是這一切只是在讀過沈從文的《邊城》之前。

川端康成以伊豆為第二故鄉,他發瘋似地愛伊豆,追隨伊豆,同樣的感覺,我以那湘西小城為精神家園。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只是發自內心的愛。

我一直認為,一邊讀《邊城》,一邊聽黃磊的《等等等等》是莫大的享受,我欣賞,應該說是崇拜那一片純潔。一條清亮的渡河,四周翠綠的小山,可愛的塔,以及翠翠和她爺爺的小屋,再加上一條大渡船,以及發生在渡船上單純可愛的爭執,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並且和諧。這裡是無與倫比的,也許景色比不上桂林的清秀,更不及泰山的雄壯,但這兒的人,單純得近乎透明而善良的人,使我固執地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比得上。他們可以為了付給老船伕錢而與老船伕爭得面紅耳赤,這在我們所謂現代人看來是可笑且不可思議的。這不得不使我又牽扯到一個沉重的話題上:人性。

難道一切都如錢鍾書所說的那樣嗎?難道我們正在向著更深一步的卑劣進化嗎?我想我不能亂髮表自己的觀點,因為我還只是個涉世未深的中學生,我的觀點是很淺薄的。但光就我所聞所見,無一不印證了我的猜想。事實有很多。

也許湘西也在發展,她也業已脫去那份可愛及單純,一切只能在沈從文的文章裡見得,我不得而知。我的不少好朋友想去湘西山區支教,我也曾想過,但是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這個念頭,也許會正是我的熱愛毀了可愛的邊城。也許我們是在希望讓邊城更好,我們毫不吝惜地揮灑汗水,儘自己所能使它發展,最後發現她已成了另一個上海,抑或是深圳,再也沒有那讓我們喜愛的人情單純,取而代之的是冷漠複雜。而我們也將發現這是我們親手造成的。我不敢再想,也努力地勸朋友打消這個念頭,但是湘西在發展,這是不可逆轉的,我自私地希望邊城還是幾十年前的邊城。也許我不會去湘西,一次也不會,我不願破壞我的理想,我只希望永遠地保存那純真的家園。

邊城是我的夢,是我的精神家園,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她不可替代,她是唯一,最美的唯一。

【點評】

工業文明給社會帶來巨大財富,但卻以破壞純樸民風和美好人性為代價,沈從文在《邊城》裡表現的“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小作者的夢,也是他理想的精神家園。文章從尋找理想的家起筆,寫對“邊城”的熱愛和崇拜,以及對“文明”殃及“邊城”的擔憂,體現了作者深廣的人文情懷。

篇二:家 園

當夜的幕布撫平了白日的喧囂,一切都沉寂下來的時候,我安靜地坐在書桌前,隨著縷縷微風,開始在這“空靈的世界”中找尋。

整片整片的藍,那是海。

我衷於這醉人的藍。喜歡站在海邊,想著過去,想著未來。它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正是這樣一種巨大的落差,使我覺得大海有極致的美麗。在它平靜的表面下,沉澱著人類最深最深的情感。我捧起海水,一串串的,從我指縫中滑落,滴落在海面上,一顆顆的,像極了一滴滴的眼淚。眼淚?我突然間想起了安徒生先生筆下美麗的“小人魚”——海的女兒。

她好嗎?我輕輕喚一聲,海面有一絲波瀾。接著,我便看見一個女子向我走來。我們漸漸靠近了。是,她是往日的“小人魚”,可是……她花瓣般的肌膚被得褶皺了。優美的身段也有些臃腫,那雙藍色的眼睛裡含著憂鬱。她還是不能開口說話。也許她讀懂了我目光中的疑惑。拉起我的手,縱深遊向大海。

我有些高興地忘乎所以了,我陶醉著,閉上眼,盡情地想象海底的王宮。王宮的地面上鋪著細細的沙子,是藍色的吧;樹上還有金燦燦的果子,還有穿梭於海底的魚兒;還有蚌殼……想著想著,我突然打了個踉蹌,正想抱怨著,我眼開了眼。

驚呆了!這裡沒有藍色的沙子,有灰黑的淤泥;沒有金燦燦的果子,有滿地的石頭;僅剩下的魚兒也瘦得只剩下一雙渴望的眼睛……,這裡似乎遭遇了一場劫難。

小人魚憂鬱的眼睛裡終於流出了淚水,晶瑩的淚水刺得我心裡生疼。

我明白了,如此艱辛的生活消磨著小人魚原有的美麗,清澈的海水裡停留了太多渾濁的東西,而這些,都是人類的盲目和無知造成的。我也哭了,我分不清楚我淚水裡的滋味。

我要離開了。我想讓小人魚擺脫生活的困境,邀請她重回陸地。她搖搖頭,又向深海里游去。

是的,大海,才是她的家。

我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我想大哭地告訴世界“救救小人魚”。心裡的吶喊在面對著漆黑的夜空時,顯得格外單薄。冷峻的黑色,使萬物漸漸舒展開來,包括人類的思維。

在經過了無數個黑夜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擁有最清亮光線和最火紅的太陽的黎明。

人類終於清醒了。

我又看到了擊碎在岩石上的浪花在歡騰著,嬉戲著……

我笑了。

小人魚生活得還好嗎?三百年後,她是否擁有了人類一個不滅的靈魂?

想著,我沉默了。

也許,擁有一個不滅的靈魂對小人魚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人類的愛與人魚的愛是同一種愛,這種愛沒有邊界,只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家園。

彷彿,我又站在海邊。

想著過去,想著未來。

【點評】

作者藉助寓言的形式,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地球是人類與一切生靈共有的家園,人類必須以博大的愛心呵護自己的家園,僅以人類自己的思維方式粗暴地對待自己的家園和家園裡的成員,是愚蠢的。這樣的主題突破了“愛家園”的一般性思考,使文章更具深度。

篇三:家 園

我提著沉重的旅行包,與一群終日奔忙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一起,站在地鐵站臺的一串金屬腳印上候車。我正想像著頭頂上的城市在怎樣的高速運轉著,一班地鐵已呼嘯著到站了。

隨著車門“呼”的一聲打開,早已等候在車門前的兩列隊伍默契、迅疾地魚貫而入。因為是始發站所以車廂內空空如也。每列隊伍中的前三位跑到正對車門的座位前,而緊接著的三位分別向左或向右橫跨一、二、三步——就像流水線作業一樣準確無誤。6個人分別在座位前一字站開,接下來的一秒鐘大家輕輕坐下——慌忙但不凌亂。我不由得看呆了,胡亂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只一會兒工夫,列車已關好門,開始啟動了。我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行李,再抬頭,見車廂中幾乎所有的人不是坐著看報紙,發短信,就是站著看報紙、發短信。女人穿著一看便知是精心搭配的服裝,臉上化了似乎不經意的淡妝,男士則一臉專注——那表情、姿勢也許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所謂更現代的生活方式的顯露吧。每個人似乎都低頭在忙自己的事,我也不好意思地把頭低下了。車廂外是一片黑暗,車廂裡不時有風拂過面龐,夾帶著濃濃淡淡的香水味道,讓我體驗了什麼叫“精緻”的生活。

不知過了幾站,我忽然聽見一個略帶蒼老的聲音:“能不能讓一點點位置給我坐一下?”我抬起頭,發現說話的是一位四五十歲的婦女,左眼戴著一個金屬眼罩,手扶著欄杆,一副疲憊不堪站立不穩的樣子。她一邊對我邊兒上的人重複著剛才的話,一邊伸出另一隻手想摸索一點兒坐下的空隙——只可恨地鐵的座位剛好容下6個人。我急忙站起來讓出位置給她。她坐下來,又似乎很不安地執意拉我一同擠一擠。我笑了笑告訴她不用了。

一時間,我責怪自己低著頭以致連這樣急需幫助的人也沒發現,然而我更納悶為什麼這麼多坐著的人個個連眼皮都不抬地只顧低頭看報紙、發短信。耳畔仍不時地傳來那個婦女低低的呻吟,只是此刻她的呻吟聲在我耳中似乎幻化為另一個聲音……那是繁華的老城隍高廟附近的一個公共汽車站臺上,一個穿著藍色布衣、玄色布褲,滿臉油汙的男人抱著公交站牌長一聲短一聲對著過往的汽車、行人喊叫,沒有人聽得懂他在叫什麼,他只是用最尖厲的聲音喊出也許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語言。除了一對在寒風中相擁的情侶咕噥著“瘋子”外,過往的人群就和現在車廂裡的大多數臉一樣——沒有表情。

而此時我身處這個幾乎人人衣冠楚楚的車廂裡,耳邊似乎又迴盪起那尖厲的叫聲,它像一雙無形的手,要撕破那一張張呆板的臉。它召喚的該是一種責任感——對自己對別人,更是對社會。如果時代真如這黑暗中的列車一般飛馳著,難道在連接每兩個站點間的時間裡,這個大都市的所謂時代精英們就該低著頭消磨每一段安適的時光嗎?如果長長的車廂裡所有的人都認為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只是我沒抬頭沒看見,那麼這比視而不見的冷漠更多了一份自慰和推託,可悲也更可怕。

忽然一片陽光灑進了東廂,原來列車正出了黑暗的地鐵隧道,駛上了郊外陽光下的鐵軌。不少人在強烈的陽光下合上報紙關上手機,抬起了頭注視著周圍。就讓這溫暖的陽光曬一曬這都市中的地鐵吧!

【點評】

越是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越容易出現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遺忘。本文所寫事件雖小,也很常見,但作者將其放置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大都市中,一群時代的精英人物身上,就賦予了其更強的針對性。文章構思欲揚先抑,“地鐵”具有象徵意味。


初中生優秀作文:《家園》3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