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不指望,沒有人會喜歡消極的人——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

不抱怨、不指望,沒有人會喜歡消極的人——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

最近,晚上想點開個電視劇來看的時候,又不知道看什麼。還是老片子——鄉村愛情,可第一、二部看了好幾遍,幾乎都能倒背如流了,不想再看。

點到第九部就是謝大腳為香秀和馬忠的事情把頭磕破了,天天操心,還有就是李大國沒有廉恥、沒有節操的糾纏,再配上哀傷的音樂,很煩看這幾個人出現的畫面。

第十二部謝大腳一出現就是一身黑衣,瘋瘋顛顛的形象,還是配上哀傷的音樂。整部劇都是哀傷的基調。

本來我是鄉村愛情繫列的忠粉,到越拍到後面,總是這個哀傷幽怨的基調,想看都要跳過這些人和音樂的片段,導致都沒好好看。這個忠粉也不得不轉向其他的片子。

說來就是不喜歡這種無病呻吟、故做悲慘的調子。

聯想到每次刷朋友圈,那些總是發一些消極信息的人,看了兩回直接就把朋友圈設置不看他了,對於都記不得是誰的人,直接刪除了。

還有前兩天,一家人在一起,說到某個天天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女人,天天在抖音上發哭天抹淚的視頻。那天正好他們又刷到了,我看了一眼,滿臉的大淚珠,還在那拍抖音,真的很煩。

不抱怨、不指望,沒有人會喜歡消極的人——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

很多時候,看到這些消極的事情和信息,可能偶爾一次還會安慰一下,但看的多了,就會煩,甚至屏蔽。

很多時候都會隱約有這種感覺,不喜歡這些消極的東西。之前也看到過很多例子,說的就是有的人因為一些主客觀原因,遭遇不幸,天天逢人就訴苦,剛開始別人都是安慰,時間長了,遇到這樣的人,大家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其實,誰都不喜歡消極的人。

喜歡抱怨、表達消極的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希望得到同情和幫助。

很多人抱怨,總愛說消極的事情,就是想得到別人的同情。通常這個時候也是他們遇到困難的低谷的時候。

二、逃避責任。

抱怨和表達消極,就可以把責任和錯誤歸咎於別人身上,把一切後果都推給別人,映襯出自己很無辜。

三、懶。

喜歡抱怨,表現的消極,正好把自己糟糕的現狀歸咎於命運的不公平。正好,自己藉著這個藉口,可以什麼都不幹。歸根到底,還是懶。

四、從小受家人、生活環境的影響。

有的人愛抱怨和消極,是因為他的家人遇事總是抱怨,他的生活環境就是這種消極的,於是他無形中就養成了愛抱怨、消極的性格。其實,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

不抱怨、不指望,沒有人會喜歡消極的人——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

不管是什麼原因,抱怨和消極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抱怨的多了,別人也會煩,任何人都不喜歡和這樣消極的人交往。我們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經常抱怨、消極的人。那應該如何辦呢?

首先是思維的轉變。

我們要意識到,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會有時間來天天安慰我們,而且,時間長了,不僅得不到安慰和抱怨,人家也會煩,會躲著我們,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第二,正確看待問題。

我們抱怨,天天說一些消極的話,很可能真正目的是想把責任推給別人,表面上看都是別人的錯。其實,這就是掩耳盜鈴,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我們看不到真相或者問題的癥結所在。結果是事情仍然沒有解決,自己的境況也得不到好轉。

第三,擺脫懶惰,認真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情。

長期說消極的語言,只會讓我們養成愛笑藉口的毛病,一不想做事情就說一些消極的話,都是壞社會不公平,壞別人不公平,你這樣抱怨,可能別人也會隨聲附和兩句,你更得意了,但結果不會說謊,最後自己還是處在糟糕的境地。

第四,擺脫消極的人和環境。

這個是有點難的,因為我們身處其中而不知道。有的人父母就是愛抱怨、消極的人,甚至自己從小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被父母指責,指責他事情做不好,指責他這個人沒本事。

通常,愛抱怨的父母都很消極,他們經常說一些消極的話。導致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是不能正視問題,消極、愛抱怨。關鍵是這樣的孩子還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人。

一般要到三十歲左右,這些孩子才會覺察到自己很消極,而且主要原因是受父母的影響。

那麼,我們就要擺脫父母的消極,不要試圖去教導和改變父母,他們活了幾十年你怎麼可能輕易改變他們。而且,當你剛說出來的時候,在你要做什麼事情的意思都沒表達清楚,父母又以他“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來對你進行指責和批評(這裡我說的是擺脫或遠離消極的人,包括父母,不要又極端的等同於不孝敬)。

第五,多做一些能讓自己變得積極的事情。

我們可以多看一些勵志的書,多結交積極的人,多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閱人無數,開闊自己的視野。

總之,沒有人喜歡和消極的人在一起。擺脫消極的人,不要成為一個消極的人。誰都喜歡陽光明媚、心情舒暢,向日葵的臉都還要隨著太陽轉呢?

不抱怨、不指望,沒有人會喜歡消極的人——做好下一件正確的事

——The End——

紅豔的綻放:我是紅豔,一名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師,愛閱讀、愛寫作,一直在不斷的精進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