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最強大腦”助桐企闖新路

2020年“逆風”開局,桐鄉企業如何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技術創新,成為不少企業爬坡過坎的強勁動力。而企業研發機構這一“最強大腦”,就是動力引擎。這其中,有企業選擇整合研發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有企業憑藉核心技術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為轉戰國內市場添底氣。

集合研發力量

答好“1+1>2”發展題

日前,記者走進振石集團華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貨車進出頻繁,車間裡一派忙碌景象。同樣忙碌的,還有該公司研究院裡的50多名研發人員。前不久,浙江省華美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研究院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

1+1>2!“最强大脑”助桐企闯新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是對我們研發團隊的肯定,鼓舞著我們繼續前進。”該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師劉金花欣喜之餘,給記者亮出了這樣一組數字:

全公司有270名員工,其中僅專職研發人員就有55人;公司去年主營業務收入近2億元,但在科研設備上的花費至今已超過1300萬元;去年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0.9%,較省級研究院認定要求高出超7個百分點。

對比之下,華美的研發力度凸顯。創新,猶如一根指揮棒,在疫情“大考”面前,指引著華美藉助“強強聯合”的模式,在複合材料產業轉型升級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1+1>2!“最强大脑”助桐企闯新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就在3月16日,華美高性能複合材料基地遷址新建項目正式開工,成為2020年桐鄉第一個“拿地即開工”的項目。

比起日後的企業整體搬遷,劉金花更期待的是研發力量的集合。根據振石控股集團“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戰略部署,該基地建成後將整合華美的研究院,以及集團所屬的恆石纖維基業有限公司檢測中心的力量,成立振石集團研究院。

這意味著,主攻熱固、熱塑、拉擠製品的華美,能夠藉此實現硬件和軟件的雙提升,成為國內產能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多的複合材料創新企業,答好“1+1>2”這道題。

當前,勁吹科技創新春風的,並非這一家。在近期省科技廳公佈的2019年新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和研究開發中心名單中,桐鄉分別有6家和10家上榜,累計認定總量繼續保持嘉興前列。

拳頭產品再發力

支撐企業戰略轉移奪市場

全市新增16家省級研發機構,傳遞出怎樣的積極信號?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自去年我市第十四屆黨代會第四次會議作出《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打造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的決定》之後,首次新增的省級企業研發機構,對持續提升我市科技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推動全域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全域創新”迎來開門紅,助企業“逆風”闖新路。桐鄉市小老闆特種塑料製品有限公司長期專注於PVC配方研發,塑料擠出型材技術創新,機器設備加工改造等。

1+1>2!“最强大脑”助桐企闯新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自2014年重金打造材料實驗室,引進橡塑類全套檢測設備至今,我們依靠自主研發,已擁有PVC粒料、MBBR生物填料等四大‘拳頭型’產品,去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近2億元。”該公司行政經理孫繼芳介紹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牽動人心。而這兩座醫院汙水處理池中的MBBR填料,正是小老闆生產的產品。“依託企業研究院,我們在國內MBBR填料領域,估計可以排進前三位。”孫繼芳表示,去年,僅MBBR填料的銷售額,就達到了7000萬元,佔據產品主導地位。

1+1>2!“最强大脑”助桐企闯新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疫情當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獲認定的好消息傳來,為企業提振了信心。“最近就連對外洽談業務的底氣,也更足了。”孫繼芳坦言,為了提升抗擊風險的能力,公司董事長沈建清及時轉變策略,將重心移至國內市場。省級研究院,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的一股重要力量。

正是依託過硬的研發實力,去年小老闆公司還申報了填料及其製造辦法和單層石墨烯的製備兩項國際專利並已受理;今年小老闆還成立了中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研發生物全降解材料系列化產品用來解決白色汙染環境問題。除卻小部分停滯的出口業務,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近100%。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隨著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企業數量翻倍增長,高新投資額逐年遞增,企業研發機構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企業認定總量已突破1000家,累計認定省級企業研究院30家,省級研發中心79家。

在近日召開的市十六屆政府第46次常務會議上,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關於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打造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的若干政策意見》,接下來,桐鄉將進一步加強企業研發能力建設,並重點突出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