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天台山大瀑布

天台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高325米,最寬90米,堪稱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名聞天下,“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東晉大文豪孫綽在其《遊天台山賦》裡,把它同赤城山並列為天台的地標性景觀。天台山大瀑布景區的開發建設是天台名縣美城的標誌性工程,是詩路文化帶建設的點睛之筆,是天台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必將成為天台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穿越千年走近你

天台山大瀑布位於天台境內的桐柏山西麓。這裡山環水繞、風水極佳,仙道文化鼎盛,歷史上的福聖觀、天台觀、瀑布寺當年都在此四周。千餘年來,孫綽、王羲之、李白、陸游、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前來探幽尋奇、朝覲問道,留下了很多詩詞、歌賦、遊記、摩崖、碑記,為大瀑布景區增添了獨特的人文魅力。


李白詩云:“日出紅光散,分輝照雪崖。”宋代楊齊賢注云:瀑布山,天台西南峰水。從南巖注望之如曳布,即雪崖也!李白筆下的雪崖即天台山大瀑布,可見水量之大,景之壯。


1958年,為滿足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縣委縣政府決定興建桐柏水庫,兩年後桐柏水電站建成,大瀑布就此斷流,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也因此淹沒在上水庫的碧波之下。進入新世紀,這一區塊又先後建成了全省首個跨流域引水工程、桐柏抽水蓄能電站、黃龍水庫等。這些工程的完工為天台山大瀑布景觀的恢復奠定了基礎。


2013年,縣委縣政府作出恢復天台山大瀑布的決定,目標是通過建設改造,將天台山大瀑布建成一個全年流量穩定、可調節的高落差親水梯級瀑布群。2016年,縣委縣政府把大瀑布景區定位為天台山風景旅遊的核心景區,作為“名縣美城”的標誌性項目之一,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和省重大產業示範項目。


大瀑布景區圍繞詩仙道文化主題,再現大瀑布景觀,打造極具視覺震撼力和文化影響力的核心龍頭景區。建設內容包括:大瀑布流態改造、九龍湖、遊客中心、停車場、觀景電梯、山頂遊路、索橋、雙跨玻璃吊橋等。將山頂棧道的奇、險、趣通過不同形式的棧道充分展現出來,把大瀑布區塊和瓊臺仙谷串聯成片,形成一個整體的大景區。目前,該項目基本完成瀑布流態改造、九龍湖、遊客中心、山頂棧道和人行索橋建設,並於4月12日開始試營業。後期還將繼續完善玻璃吊橋、觀景電梯以及景區配套設施,並在九龍湖區塊打造大瀑布景區夜景光影秀。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天台山大瀑布六大特色

1.中華第一高瀑。瀑布總高325m,最大寬度90米。

2.常年流量穩定。全年白天8—10小時展現2m³/秒大的流量,大小可控可調最大可達5m³/秒,遠期可達到10m³/秒。

3.流態千姿百態。遠眺是完整的單體大瀑布,近觀是個流態各異的九級瀑布群。

4.全程親水嬉水。遊人可在九級瀑布間穿插前行。

5.五彩繽紛夜景。瀑布本體、九龍湖、靈溪大量水體,通過人工調控形成交相輝映的多彩夜景。

6.文旅相融詩瀑。大瀑布是桐柏仙山最靚麗的景觀,景區具有數千年的文化積澱。


特色也可概括為“二高二近”

一高:落差高。天台山大瀑布總落差 325 米,全年流量穩定,是國內罕見的高落差梯級瀑布群,從幾十裡外就能看到瀑布噴洩而下的壯麗景觀,令人震撼。

二高:文化高。大瀑布之上是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周邊包括鳴鶴觀、瓊臺觀、道學院等。鼎盛時期以桐柏宮為中心的桐柏九峰內有數十個宮觀,歷史上眾多高道在此創宗立派。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無數詩人吟詠過大瀑布,堪稱一條詩瀑。

一近:離城市最近。大瀑布景區距離城區只有8公里,距離高速入口不到10分鐘車程,不論是公交車還是自駕,都極為方便,可進入性極強。

二近:近距離感受。主體大瀑布共有九級,從一瀑到九瀑,遊人全程親水嬉水,可以近距離感受大瀑布。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天台山大瀑布景區

天台山大瀑布景區包括:大瀑布、瓊臺仙谷、九龍湖、桐柏宮。


大瀑布區塊

The Grand Waterfall

主體大瀑布總落差 325 米,最大寬度90米,主要景觀有:九級飛瀑(九瀑:玉梭飛流、七八瀑:幽谷疊瀑、六瀑:懸瀑風雷、五瀑:閬苑仙葩、四瀑:群蛟爭壑、一、二三瀑:龍游三井)、凌雲棧道、觀景平臺、索橋、玻璃吊橋、登雲梯、摩崖石刻等,水潭形態各異,可供遊人親水嬉戲,是我國罕見的親水梯級瀑布群。山頂遊線由2560米長棧道和垂直運距高達205米的三臺觀景電梯組成,將瓊臺仙谷區塊和大瀑布區塊聯為一體,是一個融峽谷景觀、瀑布景觀、懸空棧道、時尚體驗、仙道文化於一體的大型山嶽型景區。九級瀑布猶如一幅立體畫卷,傾瀉而下,氣勢磅礴。她們有的猶如江南女子嫵媚,綽約,縹緲,疊翠流碧、噴珠濺玉、玉女飛梭,亦真亦幻宛若仙女舞素練,婀娜曼妙、回眸顧盼;有的如漢子般奔騰決然、義無反顧、風雷貫谷,其氣勢磅礴、豪邁逐瀾、縱橫捭闔,疑是銀河飛洩滌塵埃,一聲聲吶喊驚醒沉睡千年的山谷,壯懷激烈,千壑回聲,萬峰無語且聽濤吟。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九龍湖區塊

The Nine Dragon Lake

取意“九龍造天台傳說”。天台山相傳為九龍所造,又因為天台山大瀑布由九級瀑布組成,每一級瀑布猶如蛟龍戲水,一洩百丈,奔流飛壑,故名九龍湖。主要由三個湖區組成,總面積 200 多畝。湖旁立有歷代文人墨客所描寫的天台山詩詞碑刻,其中就有唐玄宗、宋真宗、乾隆、咸豐四位帝王所寫的天台山詩詞墨寶。湖區還將建設山水實景光影秀,將天台山大瀑布打造成為我國第一夜景瀑布。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瓊臺仙谷

Qingtai Valley

集自然山水、仙道文化於一體,獨特的峽谷風光,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既有江南的秀美,又有北方的壯麗,氣勢磅礴,有天下第一谷的美稱。景區內奇峰林立,飛瀑瀠流,有天台八大景之一瓊臺夜月、皇帝祭壇、仙人座、南雙闕、百丈崖瀑布等勝景,通過凌波棧道、凌雲棧道、觀景電梯、山頂遊路和索橋與大瀑布相接,貫穿成一體。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桐柏宮區塊

Tongbai Taoist Temple

道教南宗祖庭,始建於三國吳時期(239),是孫權為葛玄所建,原名天台觀。葛玄、司馬承禎、紫陽真人都曾在此隱修。在宋代時,桐柏宮達到鼎盛,更名:台州崇道觀,朱熹、陸游都曾主管台州崇道觀。1958年,因建設桐柏水庫,桐柏宮被淹在了水庫底。2008年,新桐柏宮完成奠基,開始興建,桐柏新宮佔地約300畝,中軸線四個大殿:靈官殿、紫陽殿、玉皇殿、三清殿。目前,主體建築已基本完工,道教南宗也將隨著新宮的建設完工而翻開新的篇章。新建的桐柏宮位於金庭湖北,通過金庭湖環湖綠道與大瀑布相連。

中華第一高瀑丨穿越千年,帶你走進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歷代描寫大瀑布詩詞節選


《遊天台山賦》 東晉·孫綽

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


《遊天台山賦》 東晉·孫綽

雙闋雲竦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


《 瓊臺》 唐·李白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玉霄峰》 唐·孟浩然

上盡崢嶸萬仞巔,四山圍繞洞中天。

秋風吹月瓊臺曉,試問人間過幾年


《宿天台桐柏觀》唐·孟浩然

海行信風帆,夕宿逗雲島。

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

捫蘿亦踐苔,輟棹恣探討。

息陰憩桐柏,採秀弄芝草。


《靈溪觀》 唐·劉昭禹

鰲海西邊地,宵吟景象寬。

雲開孤月上,瀑噴一山寒。

人異發常綠,草靈秋不乾。

無由此棲息,魂夢在長安。


《桐柏觀》 唐·皮日休

青冥向上玉霄峰,元始崔嵬聳玉容。

曉案瓊文光絕壁,夜壇香氣襲靈松。

雲根怪石依清鳳,潭底寒泓臥黑龍。

步入瓊臺忘世路,分明半席許相從。


《瓊臺》 唐·柳泌

崖壁盤空山路回,白雲行盡見瓊臺。

洞門暗暗陰雲閉,金闋瞳瞳日殿開。


《天台瀑布》唐·曹松

萬仞得名雲瀑布,遠看如織掛天台。

休疑寶尺難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

噴向林梢成夏雪,傾來石上作春雷。

欲知便是銀河水,墮落人間合卻回。


《題天台福聖觀瀑布》宋·楊偰

積雪懸崖照幽谷,轟雷破石響空山。

直疑天上銀河水,倒瀉千巖萬壑間。


《歸路過福聖觀瀑布輝老踞坐盤石二絕題飛雨亭》宋·徐大受

電激河翻白雨飛,青煙紫霧落斜暉。

山中道士秘泉石,只到此亭牽客依。


《歸路過福聖觀瀑布輝老踞坐盤石二絕題飛雨亭》宋·徐大受

一水高懸千尺梭,空林終日影婆娑。

仰天雄踞盤陀石,尊者趄身諾巨那。


《福聖觀》宋·姚祜

織女機成未剪裁,練光浮出五雲開。

日邊瑩彩憑空落,澗底寒聲動地來。

望徹九霄人錯愕,勢傾三井雪崩摧。

臥龍欲起為霖雨,肯逐洪波去不回。


《題三井瀑布》宋·趙抃

三井餘波勢靡停,平鋪千丈落崢嶸。

秋陽五彩隨流照,縱有良工畫不成。


《天台福聖觀》北宋·張無夢

天台瀑布落青天,觀在天台瀑布邊。

道士只今燒藥處,仙翁曾是種芝田。

龍居古洞遺殘雨,鶴出高巢點破煙。

暫別靈溪遊五嶽,不知重到又何年?


《福聖觀》宋·張無夢

台山卜隱十餘秋,曾伴仙翁處處遊。

瀑布長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樓。

雲堆華頂尋飈馭,月滿靈豀狎海鷗。

此地重歸別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


《 瓊臺觀》宋·孫何

玉壇三級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幾重?


《福聖觀》 宋·李建中

永懷間訪道,鬥上上仙居。

瀑水磬聲外,桂花林影疏。

山名孫綽賦,觀額葛玄書。

已負秋來約,誅茅興有餘。


《恭謁臺嶽桐柏觀紀事》宋·謝伋

龍淵三井液膏乳,瓊臺雙闕飛雲霞。


《桐柏觀》宋·洪适

屹然雙闕峙瓊臺,仰見彤雲鬱郁開。

三井窮源知海眼,六符垂象應天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