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01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和我相似的經歷……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經常仰望著天空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那時候,一心想著長大,自認為唯有長大了,才能逃離沉重的課堂,逃離無止境的考試和作業,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我的理想國就是長大後的世界,那裡沒有壓力,沒有苦惱,只有無拘無束的肆意而為和隨手可及的開心果、棒棒糖。

終於長大了,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我開始了理想中的生活。可是,現實卻變臉了,夢想的開心果不再香,棒棒糖也不再甜。

我的喜悅跑的實在太快,還沒來得及享受,它已經四散開來。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告別了應試學習,有了新的開始,我開始每天的忙碌,上班下班,日復一日的重複,我又乏味了。

即便是工作中取得了榮譽,也是稍縱即逝的流星劃過天空,第二天我的內心照常平靜如水。

我想,我是需要愛情的滋潤和生活的調劑了,等我有了愛人,有了孩子,我的生活便會豐富多彩起來。

幾年之間,我什麼都有了,然而,我又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我要拼命工作,我要顧忌家庭,我要照看孩子,零零碎碎,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讓我沒有一朝一夕喘息的機會,我只想學會分身術的功夫。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活了這麼多年,愛過恨過,拼搏過,愉悅過,為什麼唯獨沒有享受過的感覺呢?為什麼我的快樂總是跑的那麼快?

我幸福嗎?

越過了一山又一山,終於找到了答案:其實幸福在我腳下,是我一味地為登頂而努力,卻忘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

02

幸福的定義

幸福隨時掛在我們嘴邊,但是,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幸福是當下的快樂加上未來的有意義,二者缺一不可。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快樂、意義與幸福

快樂是我們情感體現的一部分,當我們實現既定的目標會快樂,當我們獲得肯定和讚揚會快樂,當我們擁有財富、地位、名望等等各種成功的那一刻會快樂。

但是,快樂自始至終只會處在一個點上,它只屬於當下,或者波及當下的一小段時間,最後激起的漣漪定會慢慢平息,直至消失,它不會持續到將來的無限時間。

意識到當下的快樂,我們就擁有了現在的幸福。

快樂的屬性決定了這種飽滿的情緒不會持續的高漲,人類不可能一直處於高亢的情緒中,一旦情緒低落,沒有未來精神支持的幸福感也不會持久的存續。

憤怒、內疚等等負面情緒會時不時在我們體內爆發,交織於歡樂和喜悅,情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起伏波動。但幸福可以伴隨整個過程,前提是,我們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雖為一種感受,但它不是快感,它需要持久的存在。能夠持久的幸福根基是“有意義”,有意義的行為,是對自我、他人和世界有益的。

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而要問問什麼會令你滿足,並且為之做點什麼吧!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正是你為之付出的。

——惠特曼

有一位登山者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最高山峰。當他踏遍所有的目標山峰,他再無所求,最終自殺了。

像這位登山者這樣的人,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我們身邊是有的。他們努力,他們奮鬥,他們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他們的理念裡,只有成功了才能獲得幸福。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可現實中,他們真正達到了目的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幸福,就是一個幻想,只是他們自己一直這樣期盼著。

一旦他們擁有了所期望的物質財富或者名譽地位,他們心中豎起的那個幸福之碑,被破壞了,就此陷入了迷茫,掉進了“習得性無助”的深淵,對於他們來說,生活不再有意義。

更有甚者認為,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再給自己帶來快樂,所以他去尋找帶給他更大刺激的源頭,哪怕是痛苦或者毀滅。

這些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理解幸福的含義,不知道把握幸福就是把握現在,不知道追求幸福就是追求未來。

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讓我們把這份使命感撿起來,也把這份幸福感撿起來。幸福一直在,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只不過需要我們用心體會,用愛體悟。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03

幸福的模型

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它。

——克勞狄

人來一世,活法不同。但無論如何活,人的感知系統始終是存在的,我們矇蔽不了自己的內心,幸福還是不幸福,心知道。

幸福是看不見、摸不著,抽象存在的,我們可以把它形象化一點。幸福就像手中的流沙,越是攥的緊,越是漏的快;幸福也像拂面的微風,不請自來,你無意中轉身,卻突然感受到它。

幸福總是讓人琢磨不透,它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此刻存在,還是下一刻存在?瞭解了感受幸福的四種類型,答案會在我們心中。

確切地說,是將我們人類自己劃分為四種類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往經歷和意識形態,對幸福的感知力也不同,最終定格了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感受幸福的四種模型

  • 第一種:享樂主義型

“享樂主義型”的人是指那些為及時享樂而出賣未來幸福人生的人。用一個比較確切的詞來形容享樂主義型,那就是“及時行樂”。

他們只在意眼前的快樂,即便面前是一個毒蛋糕,他們也要吃掉,圖一時之快感,而不在乎未來可能帶來的後果。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挑戰,過著毫無目的的人生。

  • 第二種:奔波忙碌型

“奔波勞碌型”,顧名思義,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無時無刻不在向自己的目標前進。這種類型的人,無論現在是否經受風雨,是否承受痛苦,一心只要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他們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他們堅信,只有實現了目標才可能得到幸福;他們固執的認為,只有追求的未來是美好的,而忽視了當下的感受;他們可能一直處於緊張和焦慮的狀態下,因為他們不懂得調節自己、放鬆自己。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 第三種:虛無主義型

“虛無主義型”是最糟糕的狀態。他們心中既沒有為未來奮鬥的動力,也沒有為現在拼搏的幹勁兒。在他們的生命中,看不到希望,他們對現在沒有滿足感,對將來沒有慾望。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最感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他們沉迷於過去的陰影中而不能自拔,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光亮,他們自暴自棄,放棄了追求的權力。

  • 第四種: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的人是最成功的典型,也是我們最希望成為的人。他們不但幸福的生活在當下,而且對未來充滿了新期望,事實上他們的未來也不會差。

這種人,通常能夠平衡眼前的快樂和未來的幸福,他們會適度的放鬆,會勞逸結合,會以飽滿的熱情完全投入到當下的工作和生活,也會設計合理的目標,且有足夠的動力實現目標。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04

成功與幸福的關係

不知你是否思考過,人生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

是獲得大量財富?是獲得良好的名譽和地位?是獲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成功?

種種成功的疊加確實可以讓我們不斷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這並不代表真正體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圖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終點。

——亞里士多德

泰勒.本-沙哈爾的著作《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提到:幸福在所有目標中是至高無上的,其他所有目標的終點都只是通往幸福的起點。

看來,如果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幸福本身,那我們一定能夠擁有幸福的一生,因為幸福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無論是名望地位上的成功,還是物質財富上的成功,都只是我們獲得幸福的手段。成功固然好,我們會畢生追求,但不要忘了它始終是為幸福而服務。

我們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奮鬥,最終擁有了金錢、地位、名譽,這些成功只是為了讓我們更有力的抓住幸福,給我們帶來更加豐富的幸福感。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科學研究表明,成功可以讓我們獲得幸福,反過來,幸福的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積極心理學家桑尼亞.呂波密斯基、勞拉.金以及埃德.迪納提出:“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種層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狀態。”

幸福感本身會給我們帶來充沛的精力,愉悅的身心,從而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熱情和活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最終帶來更多的成功。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05

如何提升幸福感?

  • 1.找準自我定位

瞭解了人類幸福的4個類型,我知道了自己屬於“忙碌奔波型”。因為我一直在不停的尋找各種可能性,追求著未來的各種願景。

未來的某一天確實會來的,未來來到的那一天終究會變為“現在”。而我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不懂得享受現在,所以我感受幸福的能力會很差。

這四個象限、四種類型就像一張無限延展開的白紙,鋪設在每個人腳下,每個人所走出的獨特的腳印就是我們的定位。

你可以看看自己定位在哪個象限,屬於哪個類型。當然,我們也有可能在兩個象限的交界處。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知道了自己屬於哪個類型,就可以為自己定格了,從而分析自己與幸福究竟有多遙遠。

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個記錄。在本子上畫出四個象限,連續4天,每天用15分鐘的時間,寫下你在四個象限裡的經歷。

4天過後,你會清晰的看到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瞭解了自己,才能尋找方法,彌補自己的不足,利用自己的優勢,慢慢貼近幸福。

  • 2.學會表達感恩

明明處於幸福之中的人,卻感受不到幸福是最可怕的。對於他們來說,美好的事物是虛幻的,他們不懂得感恩當下,不懂得感恩愛他們的人。

讓我們來做一個鏡子練習,照照自己,是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面對一個人,一件事,駐足停下,看看自己的心境是怎樣的,是感激,是無視,還是理所當然?

人不是機器,每時每刻都會有情感籠罩著我們的心靈,無論它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無論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活在當下的人,容易懂得感恩,因為他們習慣於停下來看身邊的人和事,欣賞身邊的美,而不是在人生的路途飛馳而過。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充滿陽光的人,要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其實,這正是幸福的“催化劑”,一旦我們樂觀,我們更懂得感恩身邊的美好,也就更容易體驗到幸福。

幸福也許來之不易,但對於懂得感恩的人來說,恰恰是因為不易,才讓人更懂得珍惜。

幸福就像一棵小樹苗長成蒼天大樹所需要的營養,倘若營養不良,再好的樹苗也會枯萎,再美的心靈也會惡化。

世界需要人對人,人對自然,人對社會的美好感知,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幸福感。簡單的感恩會產生蝴蝶效應,心心相印,巨大的幸福感便來自於此。

感恩我們處於美好的環境之中,感恩一束花的存在,感恩有愛你的人在身邊。一點一滴將我們的幸福儲存在賬戶,不要讓我們的情感賬戶破產。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 3.設定合理預期

拿出一張白紙寫下你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寫完之後,放下筆,注視著這些目標,你的心裡有一絲為能做這些事情而感動嗎?

如果有,你是幸福的,即將開始的行為是有意義的,而且隨著目標的實現,你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幸福。

想要做出有意義的行為,就要設計出有意義的目標。

不要過於偏激,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不要沒有目標,像沒有航向的輪船,漫無目的的在海上航行。

我們的目標可能是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車,但一切都實現之後,我們是否會有空虛感?倘若有,這些目標意義不夠深遠,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探尋理想的桃源。

設定有意義的目標,是我們敲開幸福大門的助推器;預期合理,目標能夠實現,又是不讓幸福大門關閉的重要保障。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有意義的目標和行為所激發出的幸福感,是最持久的,最讓自己感動,也最容易感染世人。

你會問,世界上存在永久的幸福嗎?

不要企圖永久快樂,這樣會讓你失望,但你可以做一個永久幸福的人。因為生活中缺少不了困難和失敗等等挑戰,但幸福的人可以把挑戰當成調味劑,當成鍛鍊自己的砝碼。

弗蘭克爾說過:“人類需要的不是一個沒有挑戰的世界,而是一個值得奮鬥的目標。我們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煩,而是能夠發揮出我們真正的潛力。”

無論是幸福的人,還是不幸的人,都會面對各種挑戰,經歷各種痛苦。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不同的是,幸福的人能夠時刻感受到幸福的存在,無論逆境還是順境,都能找到內心的目標,找到充實感和滿足感。

面對困難和失敗,鼓起勇氣,相信自己,我們能夠跨過一道道坎,迎接明天的太陽。

  • 4.達到心流體驗

契克森米哈伊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個體完全的沉浸於體驗本身,而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合二為一的,也就是行為和覺察是融為一體的。

《心流》一書中指出:擁有清晰的目標是心流體驗的前提,只有當我們全心全力投入去實現目標,不為任何其他的誘惑所動搖時,我們才能獲得心流體驗。

心流體驗下,我們會感受到一種巔峰狀態。無論是多麼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都感受到快樂,又能展現出了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幸福。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充滿無限激情的去拼搏,可以產生心流體驗,日常生活也可以。

週六的早晨,我和愛人歇班在家,三個孩子先後起床,大人不用上班,孩子不用上學,如何開啟這一天呢?

平凡的日子讓我再也聞不到激情的味道。一整天照看孩子,不是無聊的一天應該已經不錯了。

我們去了有遊樂園的餐廳,孩子們吃過早餐,去滑滑梯,開心的不想離開,愛人和孩子的笑容告訴我,原來我理想中期盼的週末早餐就是這樣的。

從餐廳出來,一家人走到公園,邁著輕盈的腳步,看著秋風掃落葉。我含著微笑,任秋風吹起劉海,原來我理想中期盼的休閒時光就是這樣的。

這正是讓我全身心投入的心流體驗啊!它被我無數次忽略......

《幸福的方法》:生活有所期盼,就是幸福的味道

結語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當我們奮力拼搏時,讓我們激情四射;當我們花前月下時,不要不懂得珍惜;當我們踏上巔峰時,對自己表示感激,這一切都彌足珍貴。

幸福就在眼下,睜開眼睛吧,你會看到它就在未來將走的那條路上。幸福一直在等我們,請在內心給它留一個位置,讓它安個家。(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