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正午陽光,向來是國產劇的金字招牌。


只要是正午出品,開播前便會有一大群人聚在豆瓣上掰著指頭數日子。


比如最近。


正午陽光出品的古裝劇《清平樂》開播。


熱度很快爆表。


所以今天,鋪子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頗受期待的新劇——


《清平樂》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導演張開宙,多次與正午陽光合作,產出《如果蝸牛有愛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人氣口碑雙豐收的電視劇作品。


因為是攝影師出身,所以他導演的劇都頗重視鏡頭美感,以具有質感的佈景、服裝和道具著稱。


最典型的,就是《知否》。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而就《清平樂》已播出的幾集來看,服化道同樣在線,且素雅精緻,對宋朝風物還原度很高。


朝服、制式、禮法、風物,皆有史可依。


《宋史·輿服志》記載,宋代天子朝服先用通天冠,後改承天冠,即“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


大紅圓領袍、長腳幞......甚至有些服飾更是直接按照流傳下來的畫卷所做。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圖片源自網絡)


還有街市和朝堂的佈景,也在古色古香中不失精緻風韻,端莊大氣中不失雅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很多分析的文章也都寫到了服化道的,這也是正午陽光的拿手好戲,鋪子便不再贅述。


《清平樂》美術水平不錯,劇本質量也算有保證。


劇本改編自米蘭Lady的暢銷小說《孤城閉》


但與小說不同,劇版拋卻小說宦官梁懷吉的主角視角,並將時間線前推,講述一代帝王宋仁宗,是如何從少年成長為一代明君,並開創仁宗盛治的故事。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在劇集開播前,片方臨時將劇名,從原定與小說同名的《孤城閉》改成了《清平樂》。


後者意指宋朝百姓對太平盛世的期望。


而被取代的《孤城閉》,指的則是被這清明盛世誤傷,一生都只能掙扎卻無法逾越孤城的人們。


比如由王凱飾演的主角宋仁宗。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當然,除王凱之外,劇中其他角色也多有看點:


江疏影飾演宋仁宗皇后曹丹姝;楊玏飾演少年新臣韓琦;喻恩泰飾演天子之師晏殊;劉鈞飾演詞人能臣范仲淹;馮暉飾演奸猾舊臣夏竦;吳越飾演垂簾太后劉娥......


都是正午陽光出品電視劇的老面孔。


開播4天,豆瓣8.2的評分也證明了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和期待。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清平樂》的故事,始於宋天聖年間。


少年皇帝趙禎幼年喪父,其母太后劉娥垂簾聽政,掌握著宮內宮外天下大事。


但時間一天天推移,少年皇帝一步步長大,有了想要收歸政權之心,劉後卻不願意還政。


每每提起,便只推脫皇帝年幼, 導致母子之間難免生些嫌隙。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母子嫌隙越擴越大,尤其,是當趙禎得知了一件埋藏許久的秘事之後:


當今天子趙禎,生母並非是劉後,而是在為先皇守靈的李順容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雖說是秘事,但宮城內外知曉內情的人並不少,嚴防死守瞞著的,也只有趙禎一人。


所以求證之後的趙禎自然一刻也坐不住,未等四更宮門大開,便只帶一個隨從,縱馬前往皇陵。


趙禎滿心愧疚,只想將親孃接到自己身邊,以補多年缺失的孝道。


可即使一牆之隔,他卻始終不能與母親相見。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若真的接回了李順容,後果,則是兩宮對立,朝堂分裂。


進而,殃及百姓民生。


所以,在恩師的勸解,生母的阻攔下,他只能作罷。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甚至生母病危,他也只能忍著不去看望。


只因正值萬國來朝的禮宴,而他身為一國君上,絕不能在人前失儀。


“忍”,是他親身學到的第一課。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無法奉養生母,於是趙禎將對生母的依戀和思念,寄託在了其他地方。


比如李順容曾做過的蜜餞


李順容的蜜餞手藝,是入宮前從梁婆婆家學來的。


於是,為了再次感受母親的味道,趙禎特地去民間梁家鋪子嘗過蜜餞。


回宮後,他便並詔令後宮妃嬪學習製作,想讓母親的味道再次回到宮中。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但他沒料到,一顆小小的梅子,卻成了蝴蝶效應最初的一扇。


皇帝好蜜餞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


官貴商賈都開始跟著買材料,做蜜餞,一時在京城蔚然成風。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接著,蜜餞原材料價格大漲。


果子,藥材,越來越貴,甚至有價無市。


於是,以蜜餞點心為生的梁家鋪子生意做不下去。


生病的男主人,也因為常用的幾味藥材和蜜餞原料重合,所以不治身亡。


梁家因此家破人亡。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於是,“慎”,是他沉默一晚,痛定思痛學到的第二課。


情節暫且講到這裡。


《清平樂》自播出以來,好評頗多,但也有詬病和不滿。


但其中大多數,都集中在了節奏慢上。


尤其前兩集,更是被人嫌棄東一榔頭西一斧子,不知重點在哪。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但實際上,若是之後的劇情有所呼應,那麼這種雜亂無章的“慢”,就是有意義的。


比如一盤大棋的佈局。


而這局,熟悉宋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已經有所察覺。


劇目前幾集接連出現的,看似並不緊要的角色,


比如晏殊、歐陽修、夏竦、范仲淹、富弼、文彥博等,皆是日後推動“宋夏戰爭”和“慶曆新政”的重要成員。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而劇中時常出現的諫官進言,在宮門外拍門請“賜對”,甚至動輒“不惜碎首以諫君”的橋段,


則正對應宋代被後世評價甚高的“臺鑒制度”。


宋仁宗在位期間,被人稱為“仁宗盛世”,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社會經濟文化的巔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由此可見,《清平樂》的野心,在於打造一個時代。


以及席捲在時代洪流下人物的愛恨抉擇。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當然,這並不是說“慢”是大劇鋪陳無法避免的打開方式。


最開始的兩集若是節奏能夠再好些,相信評分會比現在再高不少。


此外,劇中的許多暗線,也讓人不得不拍手叫好。


比如得知生母真相後,趙禎連夜策馬衝向宮城,逼著守門人違紀開了宮門。


而這個宮門,未到天亮是絕不准許開的。


然後,在幾十年後,他的女兒徽柔公主也像他一樣,違背祖訓敲開了宮門。


之後,便是一連串悲劇,間接造成宋仁宗積鬱早亡。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再比如,趙禎策馬前往皇陵的途中,差點傷到一位手捉兩隻雞的男人。


匆匆確認對方無事後,便繼續趕路。


留在身後的男人大喊:我媳婦給我生了個兒子。


而趙禎此後一生,生女僅存活五個,生子皆早亡。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此外,蜜餞的蝴蝶效應,也是一條暗線。


家破人亡的梁家幼子,為了活命被家人送到了皇宮中,成為了宦官。


也就是《孤城閉》小說主人公梁懷吉。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和歷史很多皇帝的隨心所欲獨掌大權不同,宋仁宗趙禎的一生都充滿著忍、慎和仁。


他是歷史上非常憋屈的一位皇帝。


半夜肚子餓想吃羊肉,卻不敢吩咐人去做,怕次日有諫官上奏批評輕奢;


愛吃醉蟹,也不敢多吃,怕導致官貴跟風,造成百姓浪費勞力;


甚至珍愛徽柔公主,但也不敢過於顯露,一不小心便會被臺鑒當著面批評是昏君。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難得這麼「講究」的國產劇,千萬別一直慢下去


宋仁宗處處受到臺鑒牽絆,但同時,他也締造了中國古代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盛世。


後人讀史書,看到的是史官直言寫下的功績和過錯。


但《清平樂》,卻意在打造出這一個時代的盛世風物,和人物風貌。


且就目前已播出的劇集來看,歷史氛圍、格局架構、演技人物無不在線。


如此用心的國劇,希望之後的劇情也能繼續保持水準。


畢竟,吸引我們的,一直都是精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