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兆的光纖經過路由器之後,為什麼只剩下十幾兆了?

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公網層面:

1.為你提供下載或傳輸服務的服務器端出口寬帶不足或有流量策略,比如允許一個初始時間段的流量突發。

2.為你提供網絡接入服務的isp也會有類似策略,比如會保障企業級或重要用戶流量先走,普通用戶流量隨機或者尾丟棄(qos ),觸發用戶端tcp的重傳機制,導致速率下降。或者為用戶提供了次優路由。

100兆的光纖經過路由器之後,為什麼只剩下十幾兆了?

總的來說是公網端的出口帶寬不足所致(比如某個小的isp有二個公網出口,寬帶合計2Gbps ,但他卻把這些寬帶賣給了500甚至1000個用戶,不可思議吧,電信也這麼幹)。

還有用戶層面因素,由於不知道你所說的是什麼設備那一般就理解為百十塊的普通家用設備,

1.一般有線的內網同網段傳輸很難把二層的背板帶寬打滿,但如果是那種單頻b/g/n無線的半雙工機制,多終端同時傳數據時性能會線速性下降,人越多/傳輸時間越長速率就越低。

100兆的光纖經過路由器之後,為什麼只剩下十幾兆了?

2.稍微專業一點的設備都會標明設備二層的背板帶寬是多少Gbps/Mbps,三層路由模式(跨網段,cpu計算路由)在包為多少字節時的轉發率是pps,你開了nat之後又是多少,開了路由策略或者安全策略時分別又是多少,小米在家用領域算不錯了但你見它標了嗎?是不是好多人買來也刷了第三方固件啊。總的來說就是設備太垃圾或者固件太垃圾,廠商不專業只顧著摟錢太垃圾。

100兆的光纖經過路由器之後,為什麼只剩下十幾兆了?

前面公網端的因素你控制不了除非你加錢買vip或者換運營商。用戶端層面如果你專業就邊緣路由網關和接入設備(有線接。入/無線接入)分離,不要都搞在一個設備上面,它會壓力山大。或者乾脆去買那種300+的支持ac的雙頻率路由器,能刷第三方固件的最好。

千萬不要買那種百兆有線接入的所謂雙頻率千兆路由器,這種事只有國內的無良廠商才這麼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