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對房價的四大誤區,我們該如何跳出思維定勢的怪圈?

天朝的房價,在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既得利益者一致看多,沒有買房的人多批判房價太高民不聊生。這裡無論是房多也好,房空也罷,對房價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誤區:

誤區一:縣城房價虛高,有的甚至上萬,未來必定會跌!

其實,任何不以具體城市而論房價的說法都是耍流氓,縣級市的霸主崑山第一個i表示不服。

而過萬的縣城房價,如果這個樓盤高出整體水平很多,那麼這些樓盤一定是在中心的位置,縣城其他偏一些的地方肯定不會那麼貴。

從購房角度出發,如果資金不那麼寬裕,交通方便的郊區同樣是一個好的選擇。不能只盯著城市最繁華的區域流口水,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這一點,不僅在縣城,哪怕是一線城市,房子因區位不同,價格也是千差萬別。

誤區二:選擇在哪個城市工作,就應該在哪個城市買房。
這一點估計很多人感同身受。但是大部分在北京、上海這樣一線城市工作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在這裡留下來。這個不是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而是自我選擇的人生道路問題。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薪水選擇匹配的城市去發展!

比如你月薪五千,北京最好還是不要考慮了,選擇縣城三四線是最現實的選擇,這裡一定買得起房。比如你月薪一萬+,可以考慮很多二線城市,月薪五萬以上至少從現在來看,到哪都買得起房。

所以在抱怨高房價的同時,一定要明白:不是你選擇最好的城市讓國家政府降房價,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選擇更匹配的城市。如果一定要挑戰高難度,就不要埋怨代價高。

PS:蘇軾終其一生沒有在汴梁置業一處安身之所;陸游一生為官也未能在臨安有一個宅院。這樣想想,是不是舒服了很多?

誤區三:馬雲、董明珠等一眾大佬看空房價
曾經馬雲的一句:“八年後房價如蔥”,引得各大媒體爭相討論和轉載。看空的人一時間似乎多了很多。

實際上,馬雲才不是房空。什麼是房空?房空是買得起的人不買房,才叫房空。馬雲在唱空的時候,沒有告訴你這幾年在香港和上海都買了大豪宅……

名人講的不一定是金科玉律,換一個角度:現在大多數的房子,其價格比起馬雲的身家,都不過是像大蔥一樣,可以隨便買。

普通人對房價的四大誤區,我們該如何跳出思維定勢的怪圈?

誤區四:現金為王,落袋平安。
關於何時可以賣出、可以“逃頂”這件事,眾說紛紜。但是負責任的講:不要輕易賣空,不要輕易“逃頂”。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賣掉房子落袋為安,可能是一個不好的開始。認真讀下面這句話:人不可能掌握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金錢,如果掌握了,那麼將以你所認知的方式將超出的部分虧掉。

舉個現實的例子:有個朋友家住北京,父輩在單位分了兩套房子:一套價值1500萬的新房,一套400多萬在5環外的老破小。15年股市出現小牛市,他當時眼熱非要把那個老破小賣了炒股,全家人各種勸啊,拉都拉不住。15年那時候房價房價還沒漲起來,200多萬賣了。

最終結果是:炒股賠了小100萬,理財暴雷賠了30萬,然後那套老破小現在也漲到400多萬了,租金也漲了一半還多。

這個朋友非常後悔,可惜這世界沒後悔藥賣。好在,那套大房子還在,因為全家人都住在裡面。

後來朋友聊起來這件事的時候,說房子賣了也就賣了,那錢要是花在自己身上也值了,可惜當時一門心思賺錢,結果賠了一多半。

古語云:“厚德載物”,一個普通人手裡如果有了超過自身能力的現金,最後的結果恐並非真的“落袋為安”。逃頂這件事,如同股市,漲不言頂,跌不言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