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受財之殤?

古往今來對財有很多說法: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財富是一種能量的流動;財富代表著能力、地位;還有人視金錢如糞土等等。

財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可以滿足我們的很多需求:買車、買房以及各種生活所需。

有些人生在富裕的家庭一生沒缺過錢,有些人生在窮人家庭一生過得窮困潦倒,當然,也有年輕富足年老受窮的,還有年輕受窮年老富足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狀況出現呢?這還是要回到內心覺察內在的信念: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從小就生活在豐盛與富足的環境中,這就給他們植入了良好的信念,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豐盛與富足,他們對金錢、對生活的態度都是熱愛的、積極的、美好的。

而生在窮人家庭的人,從小經歷的貧窮和艱難的事件比較多,容易形成匱乏和貧窮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又繼續形成這種實相,循環往復,這種信念也是在內心紮下了根。

那年輕富足年老受窮的呢?這些人往往是在富足的時候盡情享受、甚至紙醉金迷、揮霍一空,並沒有善待金錢,所以到年老的時候就開始受窮了。

還有年輕受窮年老富足的人,他們在貧窮的時候立志要改變,有著堅定的決心和信念要過上豐盛富足的生活,他們努力奮鬥、勇敢拼搏、敢於抓住機遇,最後如願以償。

為什麼人們對追求財富樂此不疲?即使都知道去天堂的時候一文也帶不走。這其實來自於內心的不安全感。有些很有錢的人,內心仍然是不安全的,而有些人並不是很有錢,但內心卻是安全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源自於童年時期家庭的環境。孩子的童年如果生活在溫暖、和睦的家庭裡,父母給予孩子的鼓勵和關愛很多,他們的內心就是安全的。反之,經常吵鬧的父母,孩子就生活在恐懼和不安全之中,這就形成了一個烙印,他們會一直帶著這個烙印生活,無論物質條件多麼優越都無法抹去。

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貧窮,只有思維的限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富豪?是因為他們善於把握機會,這種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僅有少數人能把握它,大多數人看見機會也無動於衷。

我們來看看大家對金錢的限制性信念都有什麼?我是匱乏的,我缺錢,我沒有錢,錢很難賺,錢花完就沒有了,我只能賺這些錢,生意不好做,好生意都讓別人做了,我沒趕上好機會,投資有風險,我負債,我每月要還信用卡壓力很大,錢多了會變壞,我命裡沒財……

如果每天都是這樣的信念在自我催眠,這樣的結果就永遠是匱乏的,即使賺了錢也可能虧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做生意會賠錢的原因。我們扔了的垃圾,有人都能從這裡面創造出財富,那我們究竟錯失了多少機遇?

財富的機遇永遠都有,財富的資源永不枯竭,只要你去掉那些限制性的信念,你就能轉身創造財富!其實,我們與財富之間只差了一個點子。

我對財富的理解是這樣的,它很有靈性,它就像花兒一樣美好,是值得擁有和值得被愛的。我們不能給它貼上任何歧視的標籤,我們要用愛的方式來創造它。當我們擁有它時,一定要珍惜、善待它,就像對待自己的寶寶一樣。我們要用它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要用它做對我們身心都有意義的事情,我想它也會很開心的,就會喜歡追著你跑。這樣是不是很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