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推動智能終端迭代升級 消費電子產業鏈“水先暖”

本報記者何文英

“受國外疫情影響,消費電子的出貨量中短期確實存在下滑,但從長期來看,隨著5G商用落地,未來智能終端將更加趨於多元化,這對消費電子產業鏈的公司將是歷史性的機遇。”近日,中國IDC圈高級戰略顧問鬱向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

消費電子產業鏈多家上市公司捷報頻傳也印證了上述觀點。據不完全統計,藍思科技、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精研科技、歐菲光、鵬鼎控股等上市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均較上年同期實現較大增長。

藍思科技作為消費電子外觀件龍頭企業,選擇在此時定增搶抓5G機遇或成為判斷行業“水暖”的一個依據。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定增將有助於藍思科技進行垂直整合和上下游整合,實現公司在智能製造領域的較大飛躍。”

藍思科技定增方案獲通過

4月10日,藍思科技一則150億元的定增方案引發各方關注。定增方案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預計不超過150億元,募資淨額將全部用於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雖然該方案遭市場質疑,但藍思科技佈局5G的戰略舉措十分堅決。藍思科技董秘鍾臻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募投項目已經先期以自有資金投入,最終募集資金額度將根據實際項目使用資金進行靈活調整,公司佈局5G的戰略進程並不是以此次定增的實施為前提。”

4月28日,藍思科技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了公司定增相關議案,消費電子龍頭企業對行業的判斷再次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藍思科技分別於2016年、2017年通過定增以及發行可轉債的方式進行了產能擴充。“雖然當時市場上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經過這輪產能佈局以及產業鏈整合,藍思科技在行業的競爭力迅速提升,並進一步獲得了中高端客戶的信賴,2019年我們也步入了收獲期。”周群飛說。

年報顯示,2019年藍思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02.58億元,同比增長9.16%;實現淨利潤24.69億元,同比大增287.56%。同時,藍思科技的高增長態勢仍在延續。據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一季度淨利約8.8億元,靠自身實力打破了以往消費電子的淡季。

“藍思科技作為消費電子龍頭上市公司,不僅僅是隻為一兩個頭部客戶提供服務,更多的是為把握國內5G產業升級的機遇。”鬱向飛認為,藍思科技此次募投項目是為在其原有優勢基礎上進一步佈局5G智能應用終端外觀件。

宇環數控簽下億元大單

宇環數控是一家專業從事數控磨削設備及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的上市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工業、新材料、儀器儀表等領域。

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水暖”從這家上市公司身上也可見一斑。最新公告顯示,宇環數控與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普成都”)簽署了《採購合同》,公司將為捷普成都提供數控多工位拋光機設備與服務等,合同總金額為1.1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該合同金額已超過宇環數控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

此外,宇環數控近期公佈的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進一步反映了公司對產業鏈景氣程度的預判。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顯示,公司設置的三期業績考核目標為,2020年至2022年公司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400萬元、3000萬元和3600萬元。

宇環數控董秘易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5G帶來的大規模工業應用的普及,未來機床行業將步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整個3C行業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公司此時推出股權激勵也正是看好5G在未來幾年給公司帶來的發展機遇。”

5G新基建孕育產業鏈商機

“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等建設實際上是為未來智能生活做的鋪墊,這相當於先把高速公路和機場修好,之後才能在這上面跑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鬱向飛說。

鬱向飛認為,隨著新基建的落地,智能應用場景將呈現多樣化,智能終端的迭代升級勢在必行,由此孕育出巨大的產業鏈商機。“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能汽車、智能穿戴等都將存在極大的市場需求,我們親眼見證了3G到4G之後幾年智能手機的高速增長,因此5G商用的落地對產業鏈上的公司來說將是歷史性的機遇。”

雖然目前受疫情影響,全球消費電子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但鬱向飛對5G未來的發展前景仍持樂觀態度。“5G產業鏈的市場機會分為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目前國外市場受疫情影響存在不確定性,需求可能會暫時性延後,相比之下國內市場在5G建設的推進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則更為明確。”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