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區2020年春季城區造林綠化工作紀實

四平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旭廣 王偉)按照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關於2020年城區春季綠化的總體要求,鐵西區精心研究部署,緊扣核心任務,弘揚工匠精神,持續把城區造林綠化作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城區品味、改善營商環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堅定“想幹事、敢幹事、幹成事”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提升全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統籌推進科學謀劃

唱出城區造林綠化“最強音”

按照市綠化專家組設計圖紙的相關要求,鐵西區搶抓造林綠化有利時機,全面貫徹落實“精細、精準、精緻”的工作要求,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有效探索提升城區綠化層次的方式方法。堅持以“街路綠化為框架、小區綠化為依託、庭院綠化為補充”的工作導向,牢固樹立“因地制宜增綠量,擴大規模創精品、見縫插綠保質量”的建設目標,堅定不移將城區綠化工作抓實、抓細、抓好。2020年春季,投入資金370餘萬元,著力打造“喬灌結合、花草相搭”的全域綠化微景觀。完成27條街路、34個小區、12個庭院以及打造4個亮點工程的春季造林綠化工作任務,新增各類喬木、灌木7230株,加快構建“點上綠色成景、線上綠色成蔭、面上綠色成片”的城區綠化新格局。

真抓實幹擔當有為

奏響城區造林綠化“主旋律”

鐵西區堅持用一顆“繡花心”打造集“靚麗、秀美、優雅”為一體的核心城區街路綠化景觀,在文碩路、勤業路、河南路等三個路段,栽植胸徑8—10釐米的水曲柳、銀中楊等苗木654株,依據單排栽植、株距6.5米的標準,形成“一處一景、一路一貌”的街路綠化特色,全力打造3個綠化亮點街路工程;在創業路栽植紅皮雲杉、糖槭、元寶楓、京桃、山杏、皂角等苗木583株,形成常綠和落葉互相搭配,著力打造“喬灌結合、錯落有致、紅綠相間”的亮化街區綠島,不斷提升城區生態環境品質,努力塑造城市形象新品牌。繼續採取應綠盡綠、垂直披綠等的增綠方式,在市府路、光明路、人民路等27條街路,栽植王族海棠、紫葉稠李、梓樹、山杏等喬木灌木2688株,積極營造“春柔綠、夏茂鬱、秋黃橙、冬挺拔”的城區街路鮮明綠化效果。

強化措施合理佈局

彈出城區造林綠化“和諧音”

堅持“保持存量、保證增量”的工作方針,遵循“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工作原則,築牢“立體增綠、增花添彩”的美化導向。組織人員在順達小區、富民小區、光明小區等34個居民小區,栽植京桃、紫葉稠李、紅葉李球、小葉丁香球等喬木灌木3305株。為保質保量完成春季造林任務,積極發動轄區內企事業單位投身到城區春季造林綠化工作中,在啟翔型材、楓葉有限公司等12個單位庭院內栽植山杏、雲杉、金葉榆球、堰柏球等喬木灌木1471株,形成了小區綠化爭奇鬥豔、庭院綠化生機盎然的相映相融。按照“宜花則花、宜草則草”的要求,在二里花園小區、新月小區、南仁興街、師大西街等20個小區、20條街路,栽植金山繡線菊、白三葉、紫丁香、蘭花鼠尾草等花草9萬餘平方米,預計5月末完成所有綠化工作,切實提升城區植被覆蓋率。

完善機制鞏固成果

譜寫城區造林綠化“新樂章”

城區綠化美化“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養護、十分靠管理”,鐵西區將持續啟動覆蓋所有街路、小區、庭院的網格包保管理模式,建立“部門分工、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強化督導”的管護機制,做到定崗位、定責任、定考核、定獎懲。組織綠化職能部門,開展今年春季新增綠化植被的“樹幹支架、剪枝澆水、樹穴修裝、樹木防蟲”等養護工作,栽活一棵樹、育活一片林,徹底解決“造林一大片,成林一小撮”的問題。鐵西區依據《四平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城區綠化巡護力度,對肆意損壞造林綠化工作成果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努力讓全區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養成“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新風尚,用心“寫”好“綠”文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城區造林綠化重任在肩,鐵西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務實苦幹,堅決打好城區造林綠化攻堅戰,爭當建設新時代“美麗四平、幸福家園”的排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