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戰軍為什麼要經常整編?毛主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在人民解放軍的軍史上,四大野戰軍的威名無人不知,不過,關於這四支部隊的名字變遷,並不是很多人都瞭解,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毛主席為什麼要給它們改名字?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四大野戰軍為什麼要經常整編?毛主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從1946年6月開始,到1948年11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國共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因此,各支部隊的作戰任務和作戰範圍也不可避免地要有相應的變化。

早在1948年9月,遼瀋戰役剛剛開始、九月會議剛剛結束時,毛主席即指出:根據過去兩年來的作戰成績和整個敵我形勢,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並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從1946年算起),殲滅敵正規軍500個旅(師)左右(平均每年殲敵100個旅左右),殲滅敵正規軍、非正規軍和特種部隊共750萬人左右(平均每年殲敵150萬人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是有充分可能性的。

不過,形勢的發展比毛主席預料的還要好,還要快。

僅僅過了兩個月,1948年11月,毛主席又十分愉快地否定了此前作出的預測和估計。他說:我軍在9、10兩月的勝利,特別是在東北及濟南的勝利,業已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形勢。7月至現在4個多月的作戰,我軍共殲敵軍近百萬人。國民黨軍(連近月補充的在內)現已不足300萬人,而我軍則增至300餘萬人。因此,9月上旬我們所作的“在5年左右的時間中,建軍500萬、殲敵500個正規師,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估計及任務,因近兩月的偉大勝利,已經顯得落後了。目前來看,這一任務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1年左右的時間即可達到。

四大野戰軍為什麼要經常整編?毛主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在這裡,毛主席對於形勢的估計前後僅相差兩個月,但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時間卻提前了整整兩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統一全軍編制和部隊番號,正式提上了毛主席的議事日程,並很快在全軍各部隊陸續實施。

1948年11月1日,毛主席、軍委頒發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編全國軍隊的任務。

《規定》指出:“根據九月會議關於戰略任務更進一步地由游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的要求,軍委關於全軍組織和部隊番號,特作統一規定,通令全軍一體遵行。”與此同時,將全軍各部隊按地名劃分為四大野戰軍,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四大野戰軍為什麼要經常整編?毛主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其中,西北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兼政委,張宗遜、習仲勳分別任副司令和副政委;中原野戰軍由劉伯承任司令,鄧小平任政委,李達任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由陳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張雲逸任副司令;東北野戰軍由林彪任司令,羅榮桓任政委,劉亞樓任參謀長。

但進入1949年1月,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相繼勝利,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軍隊損失殆盡,諾大的北中國實際已成為共產黨的天下,蔣介石100餘萬殘軍紛紛退守長江以南。這樣,我各野戰軍的作戰範圍必將突破地域的界限,掃平南中國、從根本上推翻蔣家王朝已是指日可待。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戰軍番號已不合時宜。

1949年1月15日,軍委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兼政委,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閻揆要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兵團共6個軍;

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鄧小平任政委,張際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下轄第三、第四、第五兵團共10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

四大野戰軍為什麼要經常整編?毛主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譚震林任第一副政委,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團共16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海軍;

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羅榮桓任政委,鄧子恢任副政委,譚政任政治部主任,蕭克任第一參謀長,下轄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團共12個軍,另加1個特種兵司令部、1個鐵道兵司令部及兩廣縱隊。

至此,龐大的四大野戰軍已全部整編完畢,開始了橫掃全中國的壯麗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