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每年都會有那麼一次,中國人總是特別凝聚,無論老少,無論貧富,都會在電視機前分享那些震撼人心的事蹟。一個個閃耀著光芒的靈魂照亮了中國人的心底,引起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共鳴,他們用熱血,用堅守,用執著,用犧牲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這是在剛剛結束的《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已故院士“兩彈一星”功勳元老程開甲將軍的頒獎詞:

空投平洞豎井 朔風野地黃沙 戈壁寒暑成大氣 於無聲處起驚雷 一片赤誠一生奉獻 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 黃沙百戰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鱗開

“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剛剛從殘垣斷壁中涅槃,四周強敵環伺,國內百廢待興。但是少有人注意到,二十三顆星辰悄悄地升起在戈壁的天空,用微弱但堅定的光芒照亮了新中國的道路。一九九九年,國家為表彰這二十三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如今二十年過去,當初撐起中國脊樑的國之柱石早已凋零殆盡,僅餘下3位,程開甲將軍也於2018年1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于敏先生今年1月16日也去世了,享年九十三歲)

“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追悼會現場輓聯如瀑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王希季、孫家棟、于敏、黃緯祿、程開甲、錢學森、錢驥、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郭永懷、彭桓武、朱光亞、屠守鍔、王大珩、陳芳允、陳能寬、任新民、吳自良、楊嘉墀。除前三位尚在人世,後面的都已仙逝。)

“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相較於“三錢”、鄧稼先等如雷貫耳的名字,程開甲這位陪新中國走過七十年風雨的世紀老人或許顯得有些陌生,但他為國家灑下的熱血早已滲透進戈壁的土地,澆灌出了能為祖國遮風避雨的樹林。

主要經歷

程開甲院士中學時期受教於著名教育家顧惠人,而後在浙江大學求學,畢業後在浙江大學物理系擔任助教,並開始鑽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在學術小有所成後,程開甲又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師從被稱為“物理學家中物理學家”玻恩教授(值得一提的是,玻恩教授的4名中國學生楊立銘、程開甲、黃昆和彭桓武都成為了中科院院士),開始了超導電性理論的研究。此後程開甲在物理學的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叱吒整個學術界。直到1962年受命前往“死亡之海”羅布泊參加一項關乎國家命運的絕密任務,自此杳無音訊二十餘年。(程開甲院士主要參與的是核試驗基地的設計與建設、起草核試驗測試方案,並不是直接研究製造核彈,雖然分工不同,但同樣重要)

研究核彈為何如此迫切?

腐朽的清廷和民國政府早已敗掉了中國的家底,這個曾經的東方巨人空有一副龐大的身軀,卻沒有堅實的骨架來支撐。西方國家(甚至包括蘇聯)都在暗中窺伺,只要東方巨人流露出一絲孱弱,便會迫不及待地撲上來分食他的血肉。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向世界證明,這種武器擁有劃時代的殺傷力和威懾力,擁有它就擁有了最堅固的矛與盾。事實證明,兩彈研製成功後的中國國際地位大大提升,許多對中國不軌圖謀的屑小之輩也漸漸打消了暗藏的念頭。反觀今日之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被“流氓”肆意揉捏,毫無反抗之力,如果沒有在戈壁灘隱姓埋名二十餘年的千萬科研工作者,中國的下場可想而知。

“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國之重器

我們該做什麼?

成長在新世紀的我們見慣了手機電腦,也聽多了“和平與發展”,每天醒來便有一堆娛樂八卦撲面而來,茶餘飯後又時常抱怨工資太少,過得不好。這樣的我們能明白“和平”二字的分量嗎?能明白先輩們是懷揣著怎樣的毅力用算盤計算出了中國的未來嗎?能明白為何最高獎勵只有20元的“兩彈”項目進行得如此順利嗎?我們不需要嚮往那個艱苦、動盪的年代,但我們必須足夠尊重那個時代以及那些將自己灑在戈壁土壤的人。

“始於平凡,甘於奉獻,忠於職守,歸於偉大”—感動中國人物程開甲

繁榮的中國

國之偉大源於人之偉大,用一生澆灌祖國的開拓者們造就了今日之偉大中國。承接起新時代的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更加美好的未來向先輩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