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個崗位,再不努力就真失業了!

工業1.0、2.0時代,機器人代替了人的身體;

工業3.0時代,機器人代替了人的大腦;

工業4.0時代,機器人會代替人的靈魂嗎?

國家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讓越來越多產業加入到“智能化大軍”,成為了“機器人”崛起的“豐沃土壤”。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所2019年曾發表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約2000萬個製造業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

1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個崗位,再不努力就真失業了!

2020年初,疫情成為了智能行業發展的重要“催化劑”,讓基於物聯網、AI、5G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迎來高速發展。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或許10年內,機器人就能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大行其道”,與人類並肩作戰……

小編認為,大家最想了解的還是:機器人會不會代替我們的崗位?

讀完本文,你心裡就有數了。

目前,在全球各地,越來越多工作崗位正在被機器人取代……

2016年,百度就已上線智能寫作機器人riting-bots,內容涵蓋社會、財經、娛樂等15 個大類,並可實現體育新聞、熱點新聞等多領域全機器創作。

另外,維基百科的中8.5%的文章都是機器人Lsjbot所寫,幾年來書寫文章超270萬

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出各類無人配送機器人、測溫巡邏機器人、防疫無人機,馳騁在最危險的疫情一線,大大降低病毒傳染風險。

還有電話客服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酒店智能機器人、銀行服務機器人……它們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

1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個崗位,再不努力就真失業了!

據2019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全球機器人2019 ——工業機器人》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約42.2萬臺。

對此,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測,亞洲市場將迎來工業機器人的爆發式增長。

有人說亞洲人口近42億,區區幾十萬的機器人算什麼?

小編要告訴你,一臺機器人的工作效率至少抵得上1000個“人”!

人的品行、能力有高低,人有喜怒哀樂,這都會影響人的工作效能。

但機器人不會,只要有電有網絡,它們可以24小時工作,不用工資,沒有怨言……

著名企業波士頓諮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將有25%的工作被智能機器人或智能軟件取代。

有網友稱:“我太難了,不努力連機器人都要搶飯碗了!”

小編可以再告訴你,不用太悲觀。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縱觀歷史,每次工業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跨越式提升,新的技術既會取代一些舊有的就業崗位,同時也會創造出大量新的崗位。

好比各大電商平臺衝擊了實體店經濟,但也推動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快遞員群體的激增,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無崗可聘”。

阿里巴巴前董事長馬雲曾說:“智能時代不應該也不能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1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個崗位,再不努力就真失業了!

也就是說,這場由“機器人崛起”帶來的工業大變革,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僱傭高素質員工將成為未來公司實現成功和盈利的單一決定因素。

雖然機器人不會徹底取代我們,但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保持危機感與緊迫感,努力充實自己。

不妨試著想想,若機器人代替了你現在的工作,你還能做什麼?

中國智造琅琊榜溫馨提示:春暖花開,疫情向好。伴隨各地復課復學,返校師生應保證家校兩點一線,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上下學途中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