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優勝劣汰、趨利避害是大自然生存的基本法則,也幾乎是人的社會本能。但很多時候天不遂人願,造化弄人,有的時候看似絕路的選擇恰是人生坦途的轉擇點。

人生如流水,人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個選擇,卻只限當下,從來不會給你後悔的餘地,勸君且行且珍惜,莫空留遺憾。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利之所趨也。但在我國就有這樣一個人,他被稱為數學天才,國內著名大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是他寧在美國做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好奇,他現在怎麼樣了呢?他就是張益唐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自學成才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繁華的大都市上海,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從小就特別注重對孩子培養,受家庭環境教育的影響,張益唐與其他只顧玩耍的孩子不同,他將學習視為樂趣,從學中玩。

得益於良好的基因與早期教育,張益唐9歲的時候,在家裡偶然發現了一本大學數學教材,他隨手的打開翻看,瞬間就被裡邊的知識所吸引,這激發了他的征服欲。

等到張益唐到入學年齡的時候,恰逢特殊時期苗頭的開始,作為高知分子的父母,已經通過當時的政治風向嗅到苗頭,所以他們並沒有將張益唐送到學校,可以說年幼的張益唐甚至都沒有讀過小學。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面對於孩子的如飢似渴的學習態度,他們也只能悄悄的私底下自行教授,由於工作比較忙,張益唐更多的時候是在家自學,遇到問題就累積起來,在休息日向父母,或是向父母的朋友請教,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77年高考的恢復

1977年冬,恢復高考的信息傳遍祖國大地,各地方的青年,尤其是下鄉的知青們意識到機會來了。

這是時隔多年的第一次高考,考生的年齡差距很大,有三四十被耽誤的知識分子,也有正值青春十幾歲的少年男女,而23歲的張益唐無意外的也參加了本次高考。

憑藉著多年自學的紮實基礎,在這次高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並且被自己心心念唸的全國重點學府北京大學所錄取,成為該學院數學系78級的一員。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命運捉弄

張益唐在大學期間,憑著對數學的熱愛與堅持,使得他在校期間的成績也是遙遙領先眾人,他就是學生之間的一個傳說,在北大更是在自己的導師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下攻讀碩士

後遇到來北大交流訪問的莫宗堅,他也是專攻數學領域,在美國的普渡大學任教,他對於這個北大有名的數學才子很感興趣,同時起了惜才之心,於是鼓動著張益唐到美國去留學,接著攻讀博士

而學校也有意將他送到國外培養,期待著他可以學有所成,能夠回國創造更多的價值,推進國內數學領域的發展,因此對他進行公費留學。

希望在數學領域探索更多的張益唐答應了莫宗堅的邀請,他期望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學習去探索。

當時留學還不如現在這樣普遍,要求高花費也大,但是留學對於莘莘學子而言相當於進行一次質的飛躍,有條件的人都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但正是這場計劃的留學,導致了張益唐後來

十幾年美國做服務員的開始。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在去留學的路上,張益唐與莫宗堅對於數學問題產生了分歧,兩人爭論不休。而莫宗堅索性對於張益唐不管不顧,張益唐就倔強的獨自踏上留國外求學路。

因為沒有導師推薦信,在美國的他也是壯志難酬,甚至連博士學位都差點無法順利結業。

為了維持生活,張益唐在快餐店做過收銀員,打過零工送過外賣,只要能掙錢,可以讓他接著研究數學他就幹。

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他依然沒有放下對數學研究的堅持,工作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如果有選擇,仍會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學習與研究,作為一名學者,他是值得大家尊敬的。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滯留美國

期間國內的朋友曾力邀他回國到大學任教,但是在見識了美國的先進與自由後,張益唐決定留在美國,同時也尋找機會可以大展拳腳。

當時國內的各種條件較於美國還是比較落後,許多留學到國外的學生都選擇了留在國外,而張益唐就是其中一員,這對於祖國來講是損失。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益唐的堅持還是很有成效的,1992年他終於獲得了普渡大學的博士學位。

1999年經過朋友的幫助,張益唐到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大學任教,這一任職就達10年之久,從此他也成為美國繳稅的公民。

後來他又到了其他學校任教,期間更是發佈了"孿生素數猜想"的論文,而刊登此篇論文的是《數學年刊》其主編當今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伊萬尼茨,經過他的確認與肯定,使得張益唐名聲大噪。

各大院校都邀請他去演講,為自己的學生論述,他還曾被邀請到哈佛大學演講,屬於張益唐最美好的時光到來了,他多年的堅持,他的抱負終是得到了施展,他的努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張益唐:公費留學後,寧在美國端盤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此後,張益唐在數學界的論述被流傳在各國間,他本人更是獲得了包括弗蘭克數論獎、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等多個獎項,他的數學天才之名得到世人的肯定。

張益唐作為中國出來的數學天才,被公費留學之後竟然寧可在美國端盤子做服務員也不歸國,對於國家而言只能嘆息為他人做嫁衣。

雖然數學成果是屬於世界的,但他個人所獲得的榮譽已經不是為國爭光,說到底他已經是外國人了。

如今張益唐已經年近古稀,在美國加州大學任教,獲得美國國籍,被授予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許多的出國華僑都會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年齡越大就會越發思念故土,這塊生養自己的地方,不知道已在國外功成名就的張益唐是否也有同樣的想法呢?

學術不分國度,但是人心會分。也許我們的祖國尚未強大到讓世界所有人都仰望的地步,但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它無私的給予我各種的保護,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將以自己最大的熱忱去回報我的祖國。因為無論何時祖國都不會遺棄我們,那麼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回報這個養育了我們的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