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形态三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而形成各种构造,如乳房状、葡萄状、结核状等,常见的为同心圆构造。具有不同颜色构成的玉髓,通常有,绿、红、黄、褐,白等多种颜色。按图案和杂质可分为缟玛瑙、缠丝玛瑙、苔玛瑙、城堡玛瑙等。常用作玩物、观赏物、饰物或玩赏物。但你知道‘玛瑙’是怎么来的吗?


“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首先从名字说起有两种说法,这是“马脑”在我国文学中最早的记载,在三国时期曹操讨伐乌桓(近今日蒙古)的时候,当地人进贡了一只玛瑙酒杯,曹丕提笔作《马脑勒赋》并写道:“马脑,玉属也,出西域,纹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为名之”。也就是说,玛瑙是玉石,产自西域,因为它纹理颜色与马脑有些相似,所以这里的人以此定名。


“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是根据佛经从印度传入而来的,在《阿那邠邸七子经》、《妙法莲华经》、《一切经音义》中都有相关记载。“马脑,梵云揭湿摩揭婆”,“阿湿缚者,此云“马”也,揭波者,脑也。”其中因为曹丕作赋时期要早于佛经之时,所以一般更认可是蒙古人创的这个词,后来传入印度再化为梵语经文之后又辗转回到了我国。


“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玛瑙产生在火山熔岩的气孔中或其他岩石的裂隙中。它是由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沿着空洞壁一层一层地沉淀固结而成。每层因含不同杂质而呈不同颜色和花纹,因而就有不同品种的玛瑙,其中蓝、绿两种较为稀罕,尤以细细的红白纹理相间的缠丝玛瑙和中心包裹有火山爆发所产生水液的“水胆玛瑙”最名贵。


“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中国有句俗话“千般玛瑙万种玉”。说明玛瑙的品种繁多.主要有镐玛瑙、带玛瑙、苔藓玛瑙、火玛瑙等。我国玛璃产地分布广泛,主要产地有辽、黑、内蒙、冀、鄂、鲁、宁、新、藏、苏等l 0省区。其中辽宁阜新开采利用玛瑙资源的历史长达300多年,早有“玛瑙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学者们便把玛瑙视为宝石中的“第三眼”,象征着自由,友善,也代表着希望。


“千般玛瑙万种玉”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