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青海省一季度經濟穩定向好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道)4月22日,省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康玲通報我省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省政府新聞辦、青海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新聞發佈會。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暴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全省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一季度,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同比增長,工業、服務業等行業降幅3月份明顯收窄,新動能、新熱點積極培育,市場供應充足,就業、物價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652.6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4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56.24億元,下降0.4%,第三產業增加值370億元,下降3.4%。

農牧業生產開局平穩,春耕備播有序推進

農作物播種面積略增。今年以來,全省春耕備播生產有序推進,農資供應充足,加之降水充足,土壤墒情好,種植業保持穩定。據調查,今年全省農作物意向種植面積567.32千公頃,比上年實際種植面積增長2.5%。糧食作物意向種植面積293.74千公頃,增長4.8%,主要糧食作物意向種植面積呈“三增兩減”態勢,其中,青稞、馬鈴薯和豆類分別增長30.1%、9.0%和0.1%;小麥、玉米分別下降11.4%和5.7%。蔬菜產量4.07萬噸,下降2.2%。

畜牧業生產形勢趨好。一季度末,全省牛存欄588.62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15.6%;羊存欄1699.85萬隻,下降1.0%;生豬存欄41.99萬頭,下降22.9%,其中能繁母豬存欄5.61萬頭,增長8.1%;家禽存欄152.08萬隻,下降34.8%。一季度,牛出欄27.31萬頭,增長31.9%;羊出欄104.86萬隻,增長33.6%;生豬出欄16.85萬頭,下降52.1%;家禽出欄48.14萬隻,下降52.7%。豬牛羊禽肉產量6.05萬噸,下降4.7%,其中牛肉、羊肉產量分別增長31.6%和34.1%;禽蛋產量0.32萬噸,下降15.8%;牛奶產量7.01萬噸,下降11.2%。一季度我省畜牧業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九成以上,牛羊出欄的快速增長,帶動我省第一產業增加值保持平穩增長。

工業生產同比降幅收窄,主要行業保持增長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0.3%,降幅較1-2月收窄6.2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0.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1.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3.4%。分門類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1.5%,採礦業增加值增長6.8%,製造業增加值下降8.4%。分行業看,在有生產的32個大類行業中12個行業保持增長,較1-2月增加4個。增長的主要行業有: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1%)、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51.1%)、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長60.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1.6%)。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電力行業投資大幅增長

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6%,增速比1-2月提高4.6個百分點(1-2月同比下降2.0%)。民間投資下降16.1%,降幅比1-2月收窄51.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4.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7.6%(主要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採礦業投資分別增長89.0%和20.4%;製造業投資下降47.2%,降幅較1-2月收窄25.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4.2%。

一季度,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7.6%(1-2月同比下降82.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增長89.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23.9%。

市場預期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1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0%,降幅較1-2月收窄2.9個百分點。

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67.67億元,下降23.6%;限額以下單位(個體戶)零售額95.50億元,下降22.6%;降幅較1-2月分別收窄4.3和1.9個百分點。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1.66億元,下降2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1.51億元,下降18.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50.07億元,下降22.7%;餐飲收入13.10億元,下降26.4%。

一季度,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232.8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6.2%;實現旅遊總收入19.07億元,下降63.6%。

鐵路貨運量大幅增長,客運量同比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省完成貨物運輸量2034.72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7.7%。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33.8%,公路貨運量下降28.1%,民航貨運量下降28.7%。鐵路運輸的主要貨物中,煤運輸量增長16.4%,鉀肥增長1.1倍,鹽增長34.2%,集裝箱增長1.6倍,鋼鐵及有色金屬增長3.1%。

一季度,全省完成客運量793.40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4.0 %,降幅比1-2月收窄3.8個百分點。其中,鐵路客運量下降51.4%,公路客運量下降41.7%,民航客運量下降47.0%。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保持增長

截止3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0.99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1.5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2.3%。

一季度,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9元,同比增長2.0%;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086元,下降12.5%。

一季度,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7元,同比增長1.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5983元,增長3.7%;人均經營淨收入774元,下降14.7%;人均財產淨收入416元,下降12.7%;人均轉移淨收入1624元,增長5.1%。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344元,下降16.4%。

一季度,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9元,同比增長3.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505元,增長9.8%;人均經營淨收入907元,增長11.8%;人均財產淨收入86元,下降13.6%;人均轉移淨收入631元,下降16.2%。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49元,下降5.0%。

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工業生產者價格小幅下降

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1%,漲幅比1-2月回落0.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同比呈“七漲一平”格局。其中,食品菸酒類、其他用品和服務類、醫療保健類漲幅超過4%,分別上漲9.6%、7.1%和4.2%;居住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交通和通信類漲幅在2%以內,分別上漲1.8%、0.5%、0.5%和0.2%;衣著類價格持平。在食品菸酒類中,畜肉價格上漲37.4%,鮮菜上漲10.1%,糧食上漲0.5%,蛋類下降3.8%。3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月下降0.9 %,比上年同月上漲3.7%,漲幅較2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4個百分點。3月份,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月下降2.5%,比上年同月下降2.9%。

一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0.9個百分點。3月份,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月下降2.6%,比上年同月下降5.0%。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清潔能源生產比重提高

今年以來,全省以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契機,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全面落實紮紮實實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要求,隨著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拉開序幕,全省水環境、大氣環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一季度,湟水民和橋出省斷面水質達到II類,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1%。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中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為74.5%,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3.1%,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8%。

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經濟向好趨勢不變

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復工復產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及時成立復工復產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推動重大項目開復工27條措施和22條補充規定、扶貧7條及稅收6條等系列支持政策,從財稅、金融、社保、就業、要素保障等方面為各行各業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撐,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達產增效,努力對沖克服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一)短板領域投入持續加大

一季度,全省惠民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7%,教育投資增長54.9%,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增長58.3%。全省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長,其中農林水支出增長48.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2.9%,住房保障支出增長27.1%,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6.0%。

(二)3月當月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轉

工業生產方面, 3月當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增速由1-2月的負增長6.5%轉正,帶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收窄較多。從行業看,帶動3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一是部分主要行業保持增長,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1%)、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85.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2.7%)、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1.5%)等;二是部分行業由2月當月的同比下降轉為3月當月的增長,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37.0%)、醫藥製造業(增長44.2%)、食品製造業(增長63.1%)、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3%)等;三是部分行業3月當月降幅比2月當月大幅收窄,如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分別收窄10.4、45.0、30.1、34.1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當月產量保持增長的產品有:小麥粉(增長33.3%)、單晶硅(增長19.9%)、鉀肥(增長13.5%);與2月份相比產量同比由降轉增或降幅大幅收窄的有:精製食用植物油(由-19.3%轉增80.6%)、生鐵(由-48%轉增104.7%)、鋰離子電池(由-59.2%轉增27.9%)、純鹼(由-2.4%轉增0.2%)、化學藥品原藥(由-76.3%轉增19.3%)、鋁材(由-53.1%轉增10.4%)、乳製品(降幅收窄45個百分點)、飲料(降幅收窄33個百分點)、中成藥(降幅收窄47.9個百分點)。新興、優勢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3月當月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9%和27.3%(1-2月均同比下降)。醫用口罩生產從無到有,全省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生產醫用口罩,3月份醫用口罩產量達到530萬個(只),帶動醫藥製造業當月增加值快速增長。

一季度,新能源、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4.8%和3.7%。

消費市場方面,3月當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7.3%,比1-2月收窄8.6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下降15.8%,收窄12.1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個行業中,零售業零售額(佔限額以上零售額的59.7%)下降11.2%,降幅比1-2月收窄19.4個百分點,是帶動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降幅收窄的主要因素;批發業、餐飲業降幅分別收窄1.7和5.9個百分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必需品消費保持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7%,其中糧油、水產品、蔬菜、乾鮮果品分別增長43.1%、32.1%、31.7%和12.3%;飲料、菸酒、中西藥品和傢俱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6.7%、21.7%、32.0%和29.0%。新消費熱點發展態勢良好。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智能手機、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計算機及配套產品、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零售額降幅比2月當月分別收窄15.6、18.2、13.9、74.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零售額由2月的下降75.3%轉為增長38.1%。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增長74.5%。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與1-2月相比,一季度第三產業投資降幅收窄43.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由負轉正。新能源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保持增長,同比分別增長60.5%和2.3%。

就業收入方面,出臺了《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和農民工務工工作的實施意見》,確保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及時落實財政扶貧資金、發放就業補助、務工交通補貼、設置村級臨時公益性崗位、提高民生保障標準、發放城鄉低保金、臨時價格補貼等,有力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

(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於全國

疫情對青海經濟的負面影響小於全國,全省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降幅分別小於全國4.7和8.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第一產業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高於全國18.7、7.7、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

下階段,是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關鍵時段,從未來發展的趨勢看,國內形勢總體向好,一季度全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嚴峻考驗,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開始明顯好轉,說明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短期的衝擊發生變化,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廣,影響是短期的、可控的。二季度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不斷恢復,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二季度經濟應該會比一季度明顯回升。從我省看,在全國經濟逐步向好的帶動、支撐、輻射作用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向好和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以及我省生產活動黃金季節的到來,全省企業生產經營將全面恢復,市場活力將逐步提升,總體經濟將恢復平穩健康發展態勢。加之我省歷年來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年的比重不足全年四分之一,尤其固定資產投資佔比不到一成,對全年影響相對較小,後期彌補損失發展的空間更大。

總體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省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全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圍繞“一優兩高”戰略實施、“五個示範省”建設和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在疫情防控力度不減、不鬆懈的同時,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充分預估困難與挑戰,積極應對形勢變化,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精準施策,狠抓落實,把穩定經濟運行和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