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如果說愛情需要用語言表達,那麼啞巴應該怎樣表達愛情呢?

說到近期上映的電影,不少人都會想到於3月14號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唯一的觀影提示:請帶足紙巾”這句話話,著實為這部電影賺了不少的噱頭。

​不少觀眾看完之後評論說,後悔紙巾沒多帶兩包,還有的觀眾評論,身邊有一個男的自己獨自觀影,哭的稀里嘩啦,搞的自己也捂著臉哭,確實感人之極。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這部改編自韓國電影的《比悲傷更悲傷的事》票房開紅盤,社群網站上都是「警語」,電影熱度也是持續飆高,劉以豪在劇中飾演罹患絕症的音樂人「K」,陳意涵飾演的「Cream」是他的青梅竹馬+作詞人。看似老套的劇情設定,卻充滿了撼動人心的細節。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而韓版當年由權相佑、李寶英主演,劇情講述K和Cream兩個遭遇相仿的年輕人相依為命多年,同居卻始終沒有更進一步,直到K被診斷出絕症,為了讓Cream幸福決定隱瞞病情,並想方設法讓她幸福。

臺灣版還原了片中經典場面,包括女主角追車、牽手進禮堂等,催淚著實指數滿分。

說回電影本身,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種愛情的故事情節以及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老套設定。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對於愛情,一千對情侶中,有一千種不一樣的解釋,網文描繪的痛心或者美好,亦是大多數情侶樂此不疲翻看,體會,尋找自己愛情模樣的理由。

究竟理想中的愛情,和現實中的愛情是如何,許多觀眾在電影中,或許找到了答案。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同居十年的K和Cream,一直深愛彼此卻從不敢踏出那一步,且不論電影劇情走向如何,情節設定上著實讓人操碎了心,女觀眾捶胸跺腿,暗罵男主大豬蹄子,早點給予女孩“想要”的東西,後來會不會不一樣。

在查出K身患絕症的那一刻,似乎對於現實生活的愛情詮釋又有了不一樣的說法。

如果愛情是你希望身邊的人幸福,你是自私的覺得,讓她陪伴在你身邊,做你餘生力所能及的事,還是如同電影痛心又決絕的希望,她有一個能陪她走完一生的人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對於電影犧牲式的愛情,怕是很多人是無法做到,這類理想中的美好,終究是多少人心裡的盼望。

電影本身給予了愛本質的一份最明白的初衷和重量,這是現實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無法做到的,這也正是為何電影讓觀眾眼淚止不住所擁有的魔力吧。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電影中間有這樣的一組對話:

Cream:「有什麼事情是你很想做,但你還沒做的?」

K:「找個好男人,趕快結婚吧!」

Cream:「那你娶我啊!」

K:「我就不是個好男人。」

也許K的嘴裡,所謂的好男人,是能陪她走過她一生的男人吧。

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會被女友問,你愛我嗎?你是怎麼愛的?很多人對這種回答,從認真到習慣性敷衍,而為何會有這種的心態過程,大多數人解釋是缺少安全感,但97反而覺得,和所謂的安全感無關吧。很多人的愛情,就是缺少電影這種愛的實質和真相。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為愛情而愛的人,在目前生活中,存在的太過稀少,物慾橫流,從另一個角度看女主最終與不愛的人結婚,又何嘗不是理解出了一股現實的濃厚味道,多少離開了愛的人,將就去走向神聖的殿堂,之後的生活電影沒有給出答案,亦是無法演出生活的歸於平淡,老生常談的一句話: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得已的將就?還是麻木生活的唯一手段。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們總有一些不得不隱藏的心痛

從電影本身出發,什麼才是真愛?是成全?還是共苦?或許才是觀眾真正需要思考的吧。

如果你是K,你的選擇又會不同?如果你是Crearn,你的選擇又是否不一樣?

總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失為一部好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