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1939年,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為“適應抗戰需要,致力於國家生產力量的培植”,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誕生在四川樂山。80年裡,這所學校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先後六易辦學地址、七變隸屬關係、七更名稱。

今天,她叫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是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執行學校、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院校。已經為國家培養了10萬餘名高素質高技能優秀人才。

近年來,成都紡專堅持服務紡織服裝產業高端,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辦學方向與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找準產業需求著力點,搶抓融入國家戰略的機遇點,狠抓校企雙主體育人的關鍵點,建成集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地方服務為一體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2019年11月10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迎來80週年校慶。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勇擔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轉型之重任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紡織產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在未來,它更是一個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成都紡專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紡織類高等學校,在80年的辦學過程中已建成覆蓋全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專業優勢。

當前,紡織服裝產業正處於全面轉型升級期,產業集群需要多層次、複合型人才支撐。成都紡專利用專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對應產業需求優化專業佈局,對接企業需求強化人才輸出,從供給側發力,破除產業轉型的人才困局。

覆蓋全產業鏈設置專業,跨學院組建專業群。成都紡專瞄準產業建專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研究產業發展需求,近年來新增、裁撤、調整專業20餘個,從紡織材料研發、服裝設計製作到智能製造、商貿流通,實現全面覆蓋。對接四川重點發展產業,跨學院打造“服飾與時尚創意”、“纖維新材料”、“紡織服裝智能製造”、“紡織貿易服務”四大特色專業群。與企業合作研究,重構課程體系,建成國家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7個,近兩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紡織之光”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15項教育教研成果獎。

積極對接新興產業,有效服務產業高端。成都紡專敏銳捕捉產業發展需求,聚焦新型材料、智能製造、環保生產、時尚設計等產業高端,增設大數據應用、工業機器人等專業,引領人才培養向產業高端發展。近年來,成都紡專立項發改委支持的產教融合智慧服裝實訓基地,主持和參與6個國家專業標準的制定,主持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成立西南紡織服裝職教聯盟等4個產教聯盟,2018年舉辦4次全國性產業研討會,與英國曼切斯特大學、清華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和知名企業協會共話產業發展。

服務國家戰略,與紡織服裝產業同呼吸共命運

成都紡專搶抓產業向東南亞轉移的機遇,借力南北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連接點的區位優勢,將發展規劃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做到“地方離不開、行業都認可、國際可交流”,實現辦學要素的全新激活。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直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響應四川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戰略,向南服務老撾、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走出去”企業,向北服務新疆、寧夏等地方紡織產業發展。構建“體驗式技藝坊+大師工作室+國際化課堂”的留學生培養模式,為東南亞地區培養紡織服裝專業各類留學生1000餘人次,為埃塞俄比亞培養博士生2名。創辦的“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成為國際品牌,牽頭創立省內唯一國際藝術聯盟——“一帶一路”國際藝術教育聯盟,在老撾、日本等國設立印染技術開發中心、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以“品牌效應”為高職教育走出國門提供平臺支持。學校被評為“2018年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同時,成都紡專與新疆阿克蘇輕紡城等16個園區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職業院校開辦7個專業,編制《四川蘆山經濟開發區紡織產業發展規劃》,全程參與屏山紡織產業園區建設,為園區帶來紡紗產能50萬錠的直接效益。

立足專業特色開展產業扶貧。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承接院校,成都紡專專門開設“藏秀”“彝秀”等培訓班,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區縣培養了400餘位技藝能手和文化傳承人,帶動全省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5000餘名。深入色達等地,協助挖掘當地民族特色、自然特色、宗教特色,努力為其尋求產業幫扶新思路,組建對口扶貧色達旅遊培訓項目團,完善當地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設計開發特色文創產品,攜手打造“金馬”等品牌服飾,拓展銷售市場。2018年學校被評選為紡織產業扶貧先進單位。

技術轉化創新,成功破除“校熱企冷”痛點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成都紡專以技術技能轉化創新為著力點,致力於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以技藝創新服務企業科技研發,另一方面以校企聯合創新反哺實踐教學,成功破除了“校熱企冷”的合作痛點。

創建“公司+系部”社會服務機制。新成立智創開發團隊、西南地區紡織園區技術經濟發展研究2個校內重點創新團隊,新孵化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科普教育、四川省社科聯非遺2個科普基地,建成生態染整省級重點實驗室、幹繭公證檢測國家級試驗室等18個社會服務機構。2018年社會服務及科研收入超過2000萬元,社會培訓73404人次,校中廠產值達到4100餘萬元。

技藝創新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建成全國高校唯一具有短纖及長絲試驗生產線的創新平臺,研發了聚苯硫醚等30多個紡絲品種,項目榮獲環保部科技成果獎。與四川意龍印染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石墨烯發熱服的設計與開發”。與郫縣安靖鎮共建社區蜀繡學院,與郫縣安靖蜀繡合作社共建“蜀繡產品創新研發中心”“安靖蜀繡產品設計室”等,系統挖掘蜀繡文化與針法技藝,編著了省市勞動保障部門適用的首個四川蜀繡手繡工職業技能標準,填補了蜀繡羌繡知識技藝系統化及技能標準空白。

打造校企聯動的實訓基地。以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為抓手,校企聯合推進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建成紡織新材料及產品研發與生產實訓基地等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16個,企業投入設備總值4647.85萬元,佔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30%。

共建共培育人,打造行業高度認同的戰略路徑

成都紡專依託專業設置完善,紡織文化深厚的優勢,以“工程師才能·技工之身手”的育人理念全力打造基於產業全鏈視角的職教育人“紡專模式”。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專業共建模式實現人才培養“雙主體”。成都紡專以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為抓手,建立“班級—實訓—專業”的“校企三向聯動”機制,以訂單班、冠名班等團隊建設帶動實訓基地共建共享,企業通過參與實踐教學和標準制定推動專業向職業化、市場化發展。校企聯合開發教材,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設立企業輔導員,企業直接參與“單招”,學生與企業經理、高級工程師結對子,“雙主體、雙場景、雙導師、雙身份”的培養形式,為行業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幹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近三年,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挑戰杯”競賽獲獎24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入選國家隊,畢業生與崗位需求比達1:7,被評選為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建設先進單位和創新人才西南培訓中心。

院企共建模式實現人才培養“雙引擎”。成都紡專打破行政限制,聯合企業共建二級學院,極大促進了產教的深度融合,打造與產業需求高度契合的人才培養多維空間。建立雷迪波爾服裝學院、京東物流學院、正保創業學院3個校企合作產業學院,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共建國家開放大學紡織學院,與中國服裝協會共建國家發改委產教融合工程“智慧服裝”實訓基地,建成文旅部等三部認定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培訓首批承接單位。

這所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建校80年,向“西南紡織大學”看齊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公佈中國高水平高職學校及專業建設計劃擬建單位公示名單, 成都紡專成功入圍“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發展機遇期,未來的成都紡專,值得我們更多期待!

祝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80週年生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