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特有“基因”——寫在《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辦法》施行之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

  為加強城市景觀風貌管理,營造美麗宜居環境,改善空間品質,提升發展軟實力,我市出臺了《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是山東省第一部專門規範城市景觀風貌工作的政府規章,將於5月1日起施行。

留住城市特有“基因”——寫在《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辦法》施行之際


  明確定位 頂層設計更加科學完備

  景觀風貌管理是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管理、怎樣管理,管理的尺度如何把握?

  結合我市成為地方立法試點城市契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做好調查研究,經過大量的前期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分析,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辦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並納入立法計劃,會同市司法局提報市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審議。

  《辦法》的施行標誌著我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立法工作往前跨出了一大步,為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礎。《辦法》從景觀風貌規劃設計、實施監管、公共環境藝術促進和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管理職責和保障措施。《辦法》共七章44條,明確了城市景觀風貌的定義,將歷史風貌的保護、自然生態景觀風貌保護、人文景觀風貌塑造均納入保護範圍,不僅保護已經形成的風貌特色,還從城市建設發展角度考慮城市風貌的延續、培育和塑造。

  “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先後組織編制了《聊城高鐵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新動能創業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聊城國際金融中心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南環路北、昌潤路東與昌潤路西兩地塊城市設計》《聊城市運河五期概念性城市設計》《環望嶽湖周邊地區城市設計》等一批城市設計,對城市景觀風貌的引導、培育起到了積極作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潘勝軍介紹:“《辦法》的出臺完善了頂層設計,為我市依法依規搞好城市設計、提升城市景觀風貌提供了指引。”

留住城市特有“基因”——寫在《聊城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辦法》施行之際


  補齊短板 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具有“河湖秀美”的獨特自然地貌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承,這些寶貴的資源,對促進我市城市建設與經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在我市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有些歷史風貌沒有得到妥善保護和合理利用,例如部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築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修繕。景觀風貌存在概念模糊、格局不高、公共空間品質不足等問題,城市景觀的整體性有待加強。

  《辦法》規定的城市景觀風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專家和社會公眾參與制度、城市設計制度、建設項目遺產影響評價制度等,補齊了我市城市景觀風貌管理制度短板,加強了對我市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的規劃管控,突出了名城價值和特色,為提升城市景觀風貌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強化城市設計,順應自然山水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人文特色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市城市化進程已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發展到注重人居質量提升的新階段。過去城市快速擴張形成的‘千城一面’‘千樓一面’等問題,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景觀風貌的需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能斌介紹說,“今後城市規劃建設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升質量’。城市景觀風貌立法能夠積極回應社會各界的關切,補齊當前規劃建設中的短板,引領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方向,持續提升‘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品牌影響力。”

  分類管控 景觀塑造彰顯城市特色

  “一個城市的景觀風貌,由其歷史風貌、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共同組成,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和塑造。這需要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建設管理等各環節形成‘合力’,善作善成,從而持續彰顯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改善公共空間品質,構建優美的城市形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丁東明的一番話,體現了他對城市景觀風貌工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視。

  為提升城市景觀風貌管理水平,我市將繼續嚴格實施城市綠線、藍線、紫線制度。城市藍線,是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佈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佈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界線。

  《辦法》規定,我市要對城市景觀風貌進行分類保護。歷史城區的保護主要是管控歷史城區整體空間格局及周邊歷史環境,明確管控歷史街巷、河道的空間形態與尺度、建築高度、天際輪廓線、景觀視廊等元素;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文化風貌區主要明確了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具體要求;自然生態景觀主要加強對水體、山體、植被綠化等景觀風貌的規劃管控;人文景觀風貌塑造主要加強對城市色彩、城市景觀照明、市政公用設施風貌和公共環境藝術品的管理。

  《辦法》施行後,我市景觀風貌管控將更加嚴格。我市將進一步完善專家學者、社會公眾、規劃設計人員和國土空間規劃部門等多方參與的相關機制,群策群力,全力打造我市特色城市景觀風貌。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希偉 葉晨雯 通訊員 李道廣 趙華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