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橋:遇見廊橋古村慢時光

咸寧地區多橋,大大小小的橋已逾上千座,咸寧作家劉明恆老師親切地將咸寧稱做“千橋之鄉”。橋是咸寧的文化特色,那橫跨在河流兩岸的石橋歷經歲月的風霜,逐漸顯露出古樸寧靜的氣質,既有大家閨秀的端莊,亦有小家碧玉的溫婉。橋,連接著咸寧和世界,向每一位來過這裡的人們娓娓道來幾百年來亙古不變的詩情畫意。

劉家橋位於咸寧桂花鎮劉家橋村,週末的一大早,從武漢乘城際鐵路奔赴咸寧,在咸寧市區短暫逗留後,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便到達劉家橋。初次見面,便被這座有著小江南水鄉情韻的小村莊所打動。村子不大,一眼掃過,目光所及之處也就是它的全部。劉家橋村處於咸寧前往通山的一條公路旁,四面環山,一條白泉河穿村而過,河流這邊是明清時代的古民居,灰牆黛瓦,古樸肅靜,依山傍水整齊有序的坐落在這片山清水秀之地。關於這片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還有一段歷史傳說,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彭城王劉交的第五十三代劉用謀隨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後被敕封鎮守嶽州。洪武十一年以病告休,在其子劉元武的陪同下返鄉江西瑞州,途經咸寧時不幸卒於白沙。劉元武在此落居創業,繁衍生息,如今劉家橋及周邊仍有9000多劉氏後裔。

劉家橋:遇見廊橋古村慢時光

走近古民居,時光如小河淌水一般悠閒緩慢。邁過宅院古老斑駁的門檻,觸摸那被歲月珍藏的一磚一瓦,那幽深的廊道、精美的漏窗壁飾、古樸的石門石窗以及那彰顯著天、地、人和諧統一的傳統建築文化的天井……無一不讓人深深感嘆古人樸素的生活方式中蘊含著的博大智慧。行走中,一邊細細品味這裡的古樸靜謐,一邊毫無意識的從一個院落穿行走過另一個院落,原來,這裡的院落都是相連相通的。白天,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著,偶爾有人穿行而過,或者幾隻母雞在院裡群起覓食,但沒有破壞這裡的清靜,倒讓人覺得這裡民風淳樸自然。

隨行的劉老師是劉家橋人,他帶我們來到他以前小時候居住過的地方,雖然早已搬離這裡幾十年,但依然能感受到他對這個曾經有過美好童年的地方懷有深厚的情感,憶起童年的那些往事,劉老師記憶猶新、如數家珍。劉老師告訴我,“劉家橋古民居“房房相連,房廂相接,廊道相通”的格局體現了傳統民居“以家族為中心”的營造規制,不同單元民居的縱橫向組合,將整體建築連接成一個複雜的平面體,這種格局使得幾十戶聚居往來,亦能足不出戶、雨不溼鞋,完全滿足了居民對內向性與交往性的需求,這也正是劉家橋天井空間的獨特魅力。”

劉家橋:遇見廊橋古村慢時光

從古民居出來,腦海中還是深深印記著古民居里那些落滿歲月塵埃的古舊窗稜,以及木刻、花欄等裝點古民居的藝術精品。如果不親自走進這裡,或許還真不知道這座外表看起來青磚素瓦的老房子,裡面竟然藏著那麼多的藝術瑰寶;如果不親自走進去尋覓歲月的痕跡,或許還不能體會到古時那深閨裡的小姐在閣樓間讀書、繡花的閨怨。

在往河對岸走去的途中,不時看到有挑著柴禾往回家走的村民,也有在門口悠閒曬著太陽的老人,冬日純淨的陽光灑滿這個美麗的村落,溪流、廊橋、水輪車、古民居、淳樸的鄉民以及這一切被它包圍著的群山,在冬日暖陽下,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如夢似幻。沐浴著純淨的陽光,呼吸著最自然的清新氣息,聽著小橋流水奏出的優美叮咚旋律,我的腳步亦不自覺的放慢,生怕自己驚擾了這裡寧謐悠緩的生活步調。

劉家橋:遇見廊橋古村慢時光

沿著白泉河行走,沒走幾步就走到了劉家橋,這是一座古樸典雅的獨孔廊橋,遠遠望去,與周邊的古民居相互輝映,竟有幾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意境。橋上有供人休憩的長凳,劉老師說:“昔時,橋頭還置有爐灶和茶桶,當時,這裡是通山、江西通往咸寧、漢口的必經之路,劉家橋人在橋上為來往的路人提供茶水,實在很難想象昔日這裡的繁華盛景,而今,這裡又是另一番景象。歷史煙雲早已散去,一座橋串起了兩岸的秀美,也串起了劉家橋村的前世今生;一座橋見證了曾經的滄桑與繁華歲月,也把深藏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樸民風從遠古帶到今天……

劉家橋:遇見廊橋古村慢時光

Tips:

周邊景點:隱水洞、九宮山

美食:紅薯圓子、農家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