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小編去過兩次德國,住在華裔德國人家裡,認識不少華裔,瞭解一點在德國生活的中國人,整理一下他們對德國生活的看法。

始於美好:一切都好,只欠煩惱

大多數中國人剛過去,一開始覺得特別好,哪裡都很新鮮,哪裡都很特別。探索慾望極強,覺得德國真的比中國先進好多。環境好,生活好,福利好。

實際上,每個人的看法都有偏頗,都會含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很難用某個人的看法來涵蓋。說到生活質量,大家會想到什麼?財富?醫療水平?還是生活環境?怎麼來衡量生活質量呢?

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這個詞正是用來量化生活質量的,由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以及人均GDP三個指標計算得出。通過統計一定範圍內人群的壽命、受教育程度和財富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地區的生活質量。2017年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德國的HDI在全球排名第四,僅次於瑞士,澳大利亞和挪威。

安靜舒適,物價低廉

安靜,安靜到極致就是德國最大的特點。生活質量上來說,從飲食、休閒、體育運動上來說,很好的基礎設施,完備的配套,即便在小鄉村也能很好地過日子。物資價格基本城鄉一致,醫療、基本教育城鄉也差不多。

德國物價也便宜,美國沃爾瑪想要進入德國市場,結果卻在跟ALDI等德國本土超市的價格戰中慘敗,多少也體現出了德國低生活成本的高穩定度。

德國的房子便宜,因為德國人對房產的需求越來越低。跟國內不同的是,對於德國人來說,房子是用來養老的。德國老人比較注重自我空間,老人們都會選擇自己居住。

華人在德國居住一年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德國的每個城市都差不多,去哪個城市旅遊都一個樣,柏林人認為自己和慕尼黑人完全不同,可是在中國人看來沒啥區別!其實,所有的歐洲城市長得都像孿生姐妹——教堂,石頭古建築,石塊壘成的馬路——居住在德國,生活雖然很溫馨,但是特別平淡。福利雖高,但是條條框框的規矩也數不勝數。

無聊到極致的人,與生活

在國內,到朋友家裡玩,主人問到想喝點什麼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隨便,什麼都可以。在中國的習俗裡,這是一種禮貌又體貼的回答,告訴主人不要太麻煩,準備什麼都可以。但是在德國,如果你說“隨便都好”,反而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你自己不決定要喝什麼,主人就需要替你決定,這時候他就要耗費心力去揣測你想喝什麼。呈遞上來之後,還要觀察你的表情,看看你是否滿意。

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隨便都好”在德國會讓人覺得很幼稚,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替別人著想,最後反而給別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德國人就是這麼刻板,主人問你要喝什麼,你最好清楚地告知對方:請給我一杯咖啡吧。

德國的人口密度其實是挺高的。據統計,在德國大概每平方公里居住著227個人,歐洲是117,我國東部地區則達到快400人。

德國人工作的時候認真負責,極度嚴謹。同時,週末是所有人休息的時間,沒有人會在週末加班。德國幾乎每人每年30天帶薪假,算下來一年只需工作200天左右。下了班不回覆與工作相關的電話和郵件。德國娛樂方式非常有限,晚上七八點以後商場就關門了,除了酒吧就沒有地方去了。週日和節假日超市商店都不開門,大街上空蕩蕩的也沒啥娛樂活動。沒事只能喝喝啤酒,弄弄花園喂喂鴿子。

很多留學生上課之餘,閒得發慌,只好研究研究廚藝,本來是在留學的,沒想到還順便“自學了新東方”。

土得掉渣,與時尚無緣

比起鄰居法國和意大利,德國人似乎與時尚無緣。——每一年流行服飾出來,法國和意大利美女一馬當先,巴黎和米蘭女郎花枝招展,精緻飄逸。德國人的還穿著N年前的運動服。柏林大街上,無論男女一水的黑白灰棕和深藍色,土得簡直要掉渣。

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德國女孩熱愛運動,運動裝很普遍,很少玩卡哇伊]

就算上班時間,德國女郎也通常一身T恤,牛仔褲運動鞋著裝。以簡單舒適為主,也不太化妝,更沒人在意你背的是不是名牌包包。也難怪,德國人那些本該放在吃穿上的精力,全部拿去研究機器了。

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 小編對奢侈品不太熟,查了一下資料,德國自產品牌的奢侈品,這些都算奢侈品嗎?也許是準奢侈品?
  • MCM,BRAUN BUFFEL(布蘭施),AIGNER(愛格納 ),Joop! (喬普) ,Karl Lagerfeld(卡爾·拉格斐"時尚界老佛爺"),Montblanc(萬寶龍),hugo boss(胡戈波士),ESCADA(愛思卡制達)。
光鮮靚麗的德國生活?華人深刻教訓:枯燥乏味到崩潰

[德國家庭的客廳裡大部分都是沒有電視的。躺在沙發上吃零食看電視,還是出門散步或者全家運動,放鬆心情?德國人會選擇後者]

簡單就好,淡泊名利

德國人均月工資3000多歐,職業不分貴賤,工資高稅就高,工資低,稅就低。小編剛剛看到百度上,有人說德國人均4000歐元,那是故意抬高德國人收入了,其實是沒有繳稅的稅前收入。眾所周知,德國個人所得稅率很高,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高收入者恨不得稅收砍掉一半。歐美國家勞動者收入本來就非常高,通過稅收槓桿,白領和普通工人工資差別不會很大。不會像中國這樣,“白領”和“外地民工”似乎生活在兩個世界,涇渭分明。

在德國,不用參與複雜的人際應酬,閒慣了的德國人寧願不升職也不樂意加班,因為很少去攀比,所以很多人開二手車,一輩子租房住。這樣子的德國生活,你習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