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4月22日,央視(CCTV10頻道)《中國地方影像志》(陝西石泉篇)欄目組走進石泉縣池河金蠶小鎮拍攝,從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出土地、絲路起源地等方面,以影像的方式講述石泉"金蠶之鄉"的動人故事。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拍攝組先後深入鎏金銅蠶出土地譚家灣遺址、金蠶之鄉展覽館、獻寶人譚福全故居等地,以國寶"鎏金銅蠶"文化為故事線索,從鎏金銅蠶出土地起源,展現石泉當地歷史和文化。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採訪獻寶人譚福全遺孀及後人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再現當年池河淘金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再現當年池河淘金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在鎏金銅蠶出土地—池河中段取鏡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採訪獻寶之家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採訪拍攝獻寶之家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聚焦"鎏金銅蠶"文創產品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聚焦"鎏金銅蠶"文創產品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鎏金銅蠶文創產品將走進尋常百姓家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國寶"鎏金銅蠶"(漢·一級文物)

35年前的1984年冬季,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農民譚福全帶領全家人下池河淘金時,喚醒了一段沉睡在這片土地上的悠久歷史,他們家的不經意發現讓中華民族復興古老絲綢之路的偉大物證“鎏金銅蠶”橫空出世。1984年冬月,譚福全家裡發現一枚金蠶,當時全家人都很高興,視若珍寶,還專門做了個木匣子,用紅布包裹,小心收藏。1985年9月,譚福全拒絕了文物販子高價收購這枚金蠶非分請求,決定交給國家有關部門,在他們家窮的揭不開鍋的情況下,向親威借了50元路費,嚴嚴實實包裹著鎏金銅蠶搭班車趕往西安,將這個寶貝無償交給了陝西曆史博物館,譚福全於2000年3月16日患肺癌病逝。當時臥病在床、昂貴的醫藥費讓我們家人犯難,有人提出讓去找當年獻寶地陝西曆史博物館尋求資助,被他一句“再不要給國家添麻煩”的話語謝絕。2017年5月14日,北京"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國家領導人推介了從陝西石泉出土的國寶“鎏金銅蠶”,一下子讓沉睡多年的國寶走進世人眼前,譚家灣農民譚福全的後人成為了新聞媒體聚焦之家。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譚福全故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譚福全故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獻寶人譚福全舊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譚福全遺孀付遠香(右)與二女兒譚可春及女婿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獻寶人譚福全故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獻寶人譚福全舊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獻寶人譚福全舊居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據譚福全後人講,為進一步挖掘弘揚“鎏金銅蠶”文化,讓他們家儘快擺脫貧困的舊貌,主動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以“鎏金銅蠶·絲路之源”為總體定位,全力配合石泉縣金蠶小鎮建設,2019年8月,他們兄妹共同發起成立了石泉縣福全春菊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打造建設“鎏金銅蠶”獻寶之家(發現之家)文化莊園,首期懸掛由文化藝術名家書寫的“獻寶之家”金色牌匾,宣傳展示多年來他們家與國寶“鎏金銅蠶”出土的感人故事、包括照片資料展示區、淘金工具展示區、文創產品展示區、福全民宿、蠶家宴等。

CCTV10丨《中國地方影像志》欄目組走進金蠶小鎮拍攝專題片

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經過兩年多的調研、策劃、樣片拍攝與完善,於2016年6月被確定為中央電視臺重點項目並立項啟動。作為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國影像方誌》將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解讀地方誌、從地方誌的角度彰顯中華文明,以局部展示整體、以地方表達中國,從而為時代謳歌,為人民立傳。《中國影像方誌》將以我國行政區劃中的縣和縣級市為拍攝主體,每地1集、每集40分鐘,計劃攝製2300集以上。(盧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