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

深處人世間,你我皆是利己者。

相處過程,若能志趣相投,那便最好。但凡有一絲不如意,便是對朋友關係的褻瀆。兩人關係緊張的來源,矛盾的產生,便是生活中壓倒駱駝的稻草。曾聽過,如果你不夠熱愛生活,只能說明對生活還不夠絕望。大概也只有經歷了無數次深夜痛哭的人才知道清晨的美好。

經歷了太多的絕望,才看出了希望吧。曾經我們以為的越努力越幸運,到最後卻變成了一句越努力,只不過是慢慢地妥協罷了。即便是深信不疑的,虔誠的心靈也變得埋怨,事與願違的無助感,和無法正視自己的質疑。最後便是絕望,無力改變現狀的絕望。這看起來非常得喪,但並不悲觀,最起碼我們還能憤怒。我們是眾生,但不是芸芸眾生。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

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也許我們早已在人生的道路上劍走偏鋒,和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馳並相形漸遠。抑或有人已看透一切生命假象,自詡不凡中略帶荒誕得順應著一日三餐,生活四季。麻木得像一開始的志向一樣淺薄渺小。看起來一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樣子,誰會知道經歷了多少事兒,才甘願向生活低頭。害怕證明自己並非芸芸眾生而不敢刻意磨平自我的稜角,又有幾分相信自己並非池中之魚。我們沒有聖人的通透,也做不到那般的堅韌足以改變現狀,甘於平凡卻不甘願。最後不過一句“人間不值得”。揮灑了少年時立下的宏圖,躬身於鬧市化予眾人,才顯得不那麼扎眼。或許這本就是宿命吧。終究抵不過。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

有的放矢的狂妄,才是我們的命運。

正如一開始的,向外尋找答案越來越困難。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心經》講第一句“觀自在菩薩“。其實不是我們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樣,多問問自己的內心。觀察內心,自見菩薩。最開始我們只是求得安穩,為何處事久了卻迷失了,慾望的不斷擴大使得我們越難越感到滿足。之後便是挫敗感的惡性循環。問問自己,最初為何而起心動念。看起來逃避了問題,其實證明了問題不一定真的構成問題,而是我們的內心無法正視自己。不必萬事都要人前爭論,對得起自己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