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1


誰被忽悠瘸了


2000年初冬,在京城某間小酒館中。不知名演員範偉與編劇宮凱波在舉杯小酌。


閒聊中,宮編劇提及住院期間一名病患與大夫之間的趣聞。有心人範偉將其挖掘整理,隨後與趙本山等改編成為2001年春晚著名的小品——《賣柺》。


本就盛名卓著的趙本山,憑藉小品《賣柺》不僅紅的發紫,一舉奠定其喜劇界小品之王的名頭,更是帶紅了範偉、高秀敏。


伴隨著春晚的巨大影響力,賣柺中藝名為”大忽悠“的趙本山,能把柺杖賣給正常人,還能把正常人範偉給忽悠瘸了的本事,早已成為一代經典。


如今19年過去了,沒有趙本山的春晚,就像不酸不辣的酸辣粉,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誰也沒想到,完美繼承趙本山衣缽的不是小瀋陽,而是眾房企和中介”白襯衣“。


他們將"忽悠"能力進一步的提升、潤色,發展成一種核心競爭力並改命為——地產營銷。


相信進入2020年的購房者們,除了被疫情蹂躪的不成人樣。兜裡為數不多的人民幣,還要時時刻刻經受各種忽悠。


三月還在ICU的房地產市場,一進入四月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大保健。眾房企叫囂著優惠即將結束:


錯過三月,再等一年。

低價不出手,漲價兩行淚。

小陽春已至,而你還活在冬天。


各種騷話搭配著下面這張圖,在白襯衣的朋友圈中瘋狂轉發: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我的朋友圈中,某位智者曾預測此次漲價:


扯犢子,誰不漲價,誰是龜孫!


如今塵埃落定,各項目如約取消之前的各種優惠措施,並推出新的促銷政策:


比如,取消98折優惠,推出簽約立減總房款2%的優惠。

比如,取消12000元/㎡的特惠房源,推出11500元/㎡的特價房。


眾多吃瓜群眾不禁感慨,原來最貴的稅,不是企業所得稅,也不是個人所得稅,而是“智商稅”!


我不知道,這一波忽悠,讓多少健康人坐上了輪椅。但我知道這絕非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2


大魚吃大魚


營銷的終極奧義,並非是打折、降價和促銷。如果能夠降低到消費者的心理價位,門口就是擺個豬都可以賣房。


所有的營銷技能,目的都是要挑動你的“情緒”。不管是氣勢恢宏的售樓部,還是美輪美奐的樣板間,或者是噓寒問暖的侍者,都是給你營造一種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


挑動你的情緒,讓你衝動,畢竟只有衝動才有成交。所以,不斷給智商充值,才能在波譎雲詭的房地產市場中,少交稅。


未來的房市,普通購房者應該如何選擇?之前我說過,尋找機會之前,一定要結合歷史背景:


一、兇猛的“供給側改革”


很多改革的名詞和威力被悄悄隱藏在紅頭文件中,讀懂其中的弦外之音,無疑能夠佔得先機。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到現在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什麼叫供給側改革。簡單來說,就是從春秋戰國時代落幕,大一統時代來臨。


鼎盛時的房地產行業,藉著改革東風,各種大小房企如雨後春筍般遍佈鄉野,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五線城市,數以萬計的房企從無到有,蓬勃發展造就無數財富神話。


但藍海時代總會結束,如今的房地產行業早已度過紅利期,拼規模的高週轉模式,讓恆碧融等企業佔盡先機,完成了初始的積累。


一紙供給側改革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從嚴查影子銀行,讓表外資金變為表內資金。

到開發貸被叫停,再到信託資金被嚴查。


眾多中小房企融資成本驟增,資金鍊幾近乾涸。而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來說,這無疑是釜底抽薪。


萬達系的全球買買買,再到賣賣賣,斷臂求生的背後都是供給側改革的推動。


而看到這種趨勢的房企,早已經放棄幻想。賬面上趴著數千億的現金,很多人理解為保證流動性,對抗未來風險。其實細看TOP房企的業績,去年還是增長的。


這幫眼毒的地主老財,是在等著抄底兼併那些現金流斷裂的中小房企,將其一網打盡,進一步完成擴張。


其實,任何行業都是這種規律。從黃河電視、到春蘭空調、再到新飛冰箱,家電行業多少霸主都已魂飛湮滅,只留下美的、格力等數個巨無霸依然佔據市場。


這種老套的橋段,不過是在房地產行業重複上演而已。可以預見,未來的房企將更加集約化,大集團成長的時代契機早已過去。


供給側改革就是把金融之水的閥門關閉,聰慧者早已經把水接滿,剩下後知後覺者,早晚是別人盤中的肉而已。


而那些手握雄厚現金的大房企,則是高明的捕食者,等著獵物奄奄一息之時,給予雷霆一擊。


二、狠交智商稅的“貪利者”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理解了上面的背景,你才會明白很多:


比如,近日某閩系開發商的總部,多名高管齊聚在此,卻並非探討業務和未來發展。原因只有一個:這些項目總們,之前跟投的數十億資金無法兌付,無奈之下,也只能維權,自尋活路。


結局從你起貪念的那一刻,早已註定。


比如,鄭州。為何很多開發商,各種套路玩的讓你眼花繚亂。從高息攬儲讓你坐享投資房地產的紅利,到金三環內核心項目“高質低價”讓你心動不已。


我就好奇問一句:平時這些企業為什麼不讓你跟投,不推出年化7%——10%的融資業務,讓你躺賺?


常識是,只要有5%的錢可以借到手,誰會用10%利息的錢?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資金遊戲。立項拿地用的是銀行開發貸,設計施工用的是設計院和建築企業,銷售營銷用的是代理和白襯衣,貸款回款用的是房屋抵押銀行融資。


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字“錢”。誇張點說,很多實力雄厚的開發商,去掉銀行的水分,可能還沒你有錢。


但就是這些所謂促銷的蠅頭小利,就能夠讓眾多購房者心甘情願,冒著風吹雨打安心的在門口排隊上交智商稅。


話,確實不好聽。但是,這些套路,玩了數十年,依然有貪心者躬身入局。我能何言?


三、緊盯這些開發商


知道以上兩點,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1、盯緊一線開發商和本地實力開發商。

杜絕小開發商的不知名小項目和新手開發商的“好項目”。


2、剛需首套求穩、不求賺。

看清五證,謹防爛尾。


一些購房者,事到如今。還在問一些五證都不全的項目是否能買,只能說一句:

賭性太重,再見不送。


還有些購房者想讓扶上馬,再送一程。且看下圖: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數據來源克而瑞、公司年報等僅供參考


圖中這些企業,顯然是獵食者,那麼他們的項目相對安全些。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數據來源克而瑞排行榜


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


同樣,機會也在這張榜單中。上文說過,房地產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大魚吃大魚在未來將成為常態。而購房者所能選擇的就是那些不被吃掉、項目多且有回款壓力和業績要求的好房企。


最差的情況,交房後也有一個地方去維權,不至於爛尾後,連公司都找不到在哪。


3


聽我號令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小時候,經常被教育說:想吃餡餅自己買,天上不會掉餡餅。


但是長大後,很多都已是為人父、為人母的教育家們,嘴上說著孩子,行動上卻早將這些常識拋諸腦後。


剩下的,只是急不可耐的暴富心態。


這些天,被白襯衣忽悠的奔波在各個售樓部,排隊搶房的人們。被房企“賣柺”,擔心漲價而主動入套的人們。那些明知五證不全,依然執意入手的人們。


也許,等你冷靜下來後,才會發覺自己交了學費,這種代價無疑是慘痛的。


因為機會從來不是別人交到你手裡的,而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其實,下面三點很明確:


1、等待利率下調


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已經數次提及。本月20日,五年期LPR貸款利率或將繼續下浮,鄭州房貸利率是不是能夠繼續下降。


這個節點尚待觀察,如果利率降到基準附近,再考慮出手也不遲。


2、等待一線房企的真優惠


鄭州開發商集體漲價,只是多個城市開發商統一“賣柺”的縮影。這只是一種飢餓營銷的策略,購房者可以一笑置之。


我想告訴你的是,未來絕大多數開發商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所謂房企的大魚吃大魚的遊戲,只是剛剛開始。


兇猛的供給側改革只會越加深入,這些會倒逼著開發商更快的回款和更加有力度的促銷政策出臺。


這還不算一場疫情,直接讓一年有效時間縮短為9個月。


下一步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就是包括:萬科、恆大、融創、綠城、龍湖、金茂、金科、建業、正商、美盛、康橋、鑫苑、綠都、永威、正弘、瀚宇、瀚海等主流房企。


就是要買,之前買不起的好項目。等著他們的真促銷政策出爐,別怕出不來,因為前有猛虎、後有追兵,形式比人強。


購房者就是要手握現金,等著撿各大房企的真優惠。


3、等待二手房的骨折價


上篇文章中《地市入鄭的購房者,別瞎買了!一定看完本文再決定!》,我提及如何要注意二手房成交價。其實推而廣之,舉一反三,二手房市場更加值得關注:


2020年,房企集體轉行“賣柺”,誰先被忽悠“瘸了”


如圖,據我觀察,鄭州二手房掛牌量早已突破10萬+,連續三個月大幅增長。其中,難免有個人現金流斷裂的房東。


未來也必將有一批優質“筍盤”,因為現金流斷裂而掛牌出售。


購房者就是要手握現金,等著撿骨折價的二手好房。


其實,說到這裡。今年的購房思路就已經清晰可見。


錢,現在是大爺。拿著錢對各種利誘保持定力,不輕易交出手裡籌碼的購房者,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而那些,一波宣傳造勢,就被忽悠瘸了的人,我只能說:


誰讓你沒早點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