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坤夜讀丨撕下“偽精緻”迴歸生活真實 (有聲)

亞坤夜讀丨撕下“偽精緻”迴歸生活真實 (有聲)

南京大學的大三學生湯某家境較好,在校時,父母每月會給他近3000元的生活費,其中近2000元會被他拿來買鞋,“不夠再找父母要唄”,但是如今他已經連續3個月沒買過一雙鞋了。疫情暴發後,湯某每日待在家中,看到了父親為家中生計,大年三十都還在外地做業務,沒來得及趕回來吃上一頓團圓飯。“我很後悔以前大手大腳,花錢從來不過腦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際遇,每一代人更有每一代人的活法。”由於從小到大生長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各個時代的人處在同一年齡段時,其價值觀念和消費理念也存在很大差異性。有人說60後、70後的消費屬於理性消費,80後、90後屬於感性消費,那麼00後的“小鮮肉”“小花”就很容易被貼上“精緻消費”的標籤。

當今部分年輕學子的精緻生活確實讓人羨慕嫉妒。大學生湯某的父母每月都會給他近3000元生活費,還動不動找父母額外補貼;資深“娃控”李某某從高中開始,專門在家裡闢出一間SD娃娃陳列室,放置各種各樣的娃娃,而每一個娃娃的價格都會令人凌亂;廣西某高校的衚衕學看李佳琦直播,她就剁手買下的口紅都不下30支。

曾經有一爆款網文《你能體會到00後的生活有多麼精緻嗎?90後拿著保溫杯陷入了沉思》,作者曾感慨,看看人家00後,再想想自己,活的真的是太粗糙了。言必稱品牌,買必須是雅緻,消費的立足點是面子。

之所以如此,也許由多種因素疊加導致。隨著國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大多數00後生活的環境比較優渥;而00後屬於互聯網的土著居民,見多識廣,而且很講究面子;此外,隨著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也給他們“寅吃卯糧”提供了便利……再加上許多家長對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有求必應”,使得許多家庭的孩子早早成為“物質女”“物質男”。

講究品質和情調,須臾離不開鈔票,此話也許片面,卻是當下一些年輕人生活的真實體現。大學生“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就是“崽花爹錢不心疼”的燒錢行為。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超長版假期,已經讓那些追求精緻生活的00後開始對自己以往的消費行為進行了審視。蟄居在家裡的日子,生活費開始“斷供”,頓時讓他們生活成“一地雞毛”。為填補之前超前消費的欠款,有人選擇變賣“家財”,有人去做線上零工,有人用花唄套現……痛定思痛,他們對自己之前“花錢不過腦子”的行為也已經懊悔,並決定撕下“偽精緻”面紗,迴歸生活的真實。

疫情是一面鏡子。經歷資金鍊斷裂的危機,不少大學生的消費觀開始發生轉變,這實在是一件好事。追求精緻的生活和高品質的人生,未嘗不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然而,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正確的價值排序,身處在大學校園的00後必須把握正確的價值排序,那就是靜下來認真讀書學習,為以後的人生做好鋪墊。大學生本身需要父母的供給,經濟基礎就像建築在沙灘上一樣,依靠高消費來獲得周圍群體的認同不僅不靠譜,甚至有點荒謬。

追求精緻生活本身沒錯,但精緻的人生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需要靠奮鬥精神照亮。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靠父母的供給只能是暫時的行為,“自己才是自己的觀音”。我們更希望高校能夠強化對學生財商教育,讓他們學會理財,學會科學理性消費;同時,家長們在對孩子的供給上,也需要讓他們列出清單,不能讓自己的供給“來去無聲”。

亚坤夜读丨撕下“伪精致”回归生活真实 (有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