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1958年6月的一天,家住內蒙古東勝市塔拉憑鄉碾房渠社的社員辛民山,趕著牛就去距離村子裡幾百米遠的地方犁地。在中午的時候,辛民山在靠近河溝的一個地方挖出了一個瓦罐,這個瓦罐已經破成兩半了,辛民山打開看的時候發現有一塊黃燦燦的金屬片和一小塊的黃色疙瘩,辛民山將這個黃色金屬片拿出來放在陽光下看了又看,然後又用牙齒咬,隨後他意識到這個可能是金子做的,而且還非常有可能是文物。於是他將這個金屬片和黃色疙瘩都放在水裡沖洗乾淨之後,就拿去交給了當地的文物站。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辛民山又將挖出的這些東西送去了文物站,但是文物站的專家表示現在只有一個人在值班,暫時無人派人前去調查,對辛民山兩次上交文物的行為再一次進行了表揚,還讓他留下地址和發現文物的地方,文物站很快就會派人前去調查。於是辛民山將地址這些交代好之後,又返回地裡將牛趕回了家,然後吃了中午飯。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當地文物站給予了辛老漢口頭表揚,並告訴他如果再發現金子就要及時上報,文物站會調出力量前去調查。辛老聽後滿口答應,於是返回地裡繼續犁地。在距離犁出罐子不遠的一個堆灰的小土堆深處,辛老漢又犁出了一些散碎的用金子包著的瑪瑙和綠松石。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辛老漢又將這些小件送去了文物站,當時文物站的專家說只有一個人值班,無法派人前去調查,對辛老漢兩次上交文物的舉動進行了表揚,並讓他留下地址和發現寶物的地方,文物站很快就會派人前來調查。辛老漢將這些小件金器交到文物站後,又返回地裡趕著牛回家吃午飯。

下午,辛老漢繼續趕著牛來到這塊地裡犁地,上午還剩下一小半沒有犁完。當辛老漢犁到上午發現金片的地方時,又犁出了不少金子。尤其以紅瑪瑙珠串和綠松石珠串最多,總共有幾百串,在地裡深約1.2米的地方堆得滿滿的。辛老漢這次沒有將文物拿去上交,而是跑去文物站報告情況。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文物站專家聞訊後,立刻組織人員前來調查。專家對發現金子的地方進行了深入發掘,擴大了發掘範圍後,又從地裡挖出了20多件散碎的金片、瑪瑙珠等文物。據專家當場分析,地裡發現的這些金銀器物,乃是一座窖藏,並非出自古墓。

經過現場清點,第三次挖出的文物從種類上來說還是以金子為主,數量上則以瑪瑙珠串和綠松石珠串最多,金器中大件的有帶花紋的金片、金環、簧形金絲等,綠松石、瑪瑙珠等有數百件,還有少量銀器。最後,這批金器也一起送到文物站保存。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這批出土的文物,三次加起來的共有800多件,其中虎獸咬鬥金飾牌1件,也就是辛老漢第一次發現的金片,重225克;有雙龍紋金飾片7件,用金子壓成薄片,重達59.5克;金耳墜2件,重16.1克;包金瑪瑙飾件13件;金串珠30件,重8.3克;銀環12件;瑪瑙杯2件;紅瑪瑙串406件;綠松石388件;其他小件器物還有數件。

其中,虎獸咬鬥金飾牌最為精美,這是一塊反映老虎與猛獸(似狼)搏鬥的金飾牌,老虎神態自若,粗壯有力,威風凜凜,體現了百獸之王的氣勢,老虎咬住了獸之後,獸無法動彈,只得任由其擺佈。這種造型的金飾牌相當精美,價值連城。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這些金銀器物和瑪瑙串來自何處呢?到底是何人埋葬了這些寶貝?

經過專家研究一個月後發現,此次出土的金銀器與瑪瑙串與當地阿魯柴登、西溝畔等匈奴墓中發掘出土的器物大致類似,尤其是出土的金飾牌具有斯基泰文化風格,屬於戰國晚期的文物。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如此精美的金銀器物,應該是貴族所有。據《史記·六國年表》、《史記·匈奴列傳》等文獻記載:戰國時期,北方的林胡、樓煩、匈奴等逐漸強大並且不斷侵擾位於北方的趙、秦等國,趙武靈王和秦國多次大敗樓煩、匈奴。

多年頻繁急促的戰爭,使得北方匈奴王、林胡王等來不及轉移財產,只得臨時藏於地下。這批金銀文物,應該就是這個時候藏下來的,也許藏寶的貴族在戰爭中死去,也許忘記了埋藏地點,這才使得這批寶藏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真是一眼千年,文物記錄了歷史,記錄了滄桑鉅變。

地裡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無償上交,專家研究一月揭開寶藏之謎

最後,這批文物被悉數藏進了當地文管所,博物館建成後又藏進了博物館之中,成為了見證北方民族文化歷史變遷的重要物證,發現並三次上交文物的辛老漢得到了相應獎勵。


小編寄語:請您在閱讀文章時,點擊一下文中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