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如果不生孩子會怎樣?

中國人對“養兒防老”彷彿是情有獨鍾,孟子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被誤解讀為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順的意思。如果一個人不生孩子,不僅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七大姑八大姨更是要指手畫腳。但是現在年輕人不想要孩子的越來越多,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養孩子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錢,他們更願意將這部分時間和金錢投資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談論到養老問題時,大部分人表示,可以進去養老院。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如果不生孩子會怎樣?

不談一個月三萬的高端養老,像是普通工薪階層退休工資可以承擔的起的養老院,是什麼樣的呢?我國養老機構建設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不管是養老從業人員,還是管制制度都比較粗糙,幾千塊錢的大眾養老院,一般都是一個護工照顧好幾個甚至十幾個老人,如果腿腳不便的老人,有的時候拉屎拉尿在床上,都沒有人來換,何其幸酸。

有人說請保姆,其實請保姆和進養老院又有什麼區別呢,保姆虐待老人的新聞已經算不上是偶然,毒打老人的、偷錢偷物的、甚至謀殺的都不是個例,這還是發生在有子女的家庭。你不妨設想一下,有子女的老人都可能遭遇到這種事情,那沒有子女的呢?你怎麼敢賭自己在失去行動能力之後,請的護理人員能夠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職業職責?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如果不生孩子會怎樣?

有的人說養育子女的成本過大。的確,優生優育與現在教育行業的高消費讓父母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但是隻要不是“啃老族”的子女,一般不會讓父母養育超過25年,而養育孩子的25年裡,正好是我們賺錢最輕鬆的一段時光,如果說年青的時候多存錢,等到老了以後去養老院,不妨考慮一下,你的收入黃金期是30~50歲,你的老年期是60~100歲,假設你在你的黃金年齡存了一百萬,你能保證在通貨膨脹下,這一百萬夠養你四十年嗎?十年前,一百萬可以買一套別墅,現在的一百萬,甚至買不到一套小三房。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如果不生孩子會怎樣?

以上是作者關於“養兒防老”的一些看法,可能隨著社會的發展,總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生孩子也能安度晚年,但是現在還沒有達到這一步的能力,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