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終於出手,讓睡大覺、打遊戲、喝大酒混日子的學生畢不了業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原來我們覺得倍感珍貴的“大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甚至有些學生上了大學以後反而惹出很多荒唐事,近些年很多大學校園的風氣越來越差,大學生早已不是潛心學習的樣子。“上大學就是混日子”的觀念在某些學生甚至家長心中紮根,似乎上大學就是為了最後的那一紙文憑。面對那些上大學關顧著睡大覺、喝大酒、打遊戲等不務正業的學生,教育部終於要下重手整治了,嚴進嚴出在未來或許也將成為中國高校的標配。

教育部終於出手,讓睡大覺、打遊戲、喝大酒混日子的學生畢不了業

因為高考的嚴格選拔,使得我國很多大學生是放鷹狀態

很多家長甚至是部分老師,在高中期間都會給學生釋放這麼一種信號,就是你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一個好大學就勝利了,大部分家長在高中期間對孩子要求嚴格,一上了大學也是彷彿鬆了口氣,直接就成了放養狀態。高中天天逼問孩子學習如何,到了大學索性不聞不問了,好像上大學就是混4年日子。

而對於學生來說同樣如此,高中辛苦了三年,高考前更是拼命一搏,然後呢?高考結束,萬事大吉,好像人生到達了勝利的彼岸。進了大學的校園,玩遊戲的玩遊戲,談戀愛的談戀愛,搞樂隊的搞樂隊,總之幹什麼的都有,就是很少有再正經好好學習的。


除了985和211外,大部分普通大學風氣之亂令人髮指

除了985和211大學還算有比較濃郁的學術氣息外,大部分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和大專風氣都可謂亂的令人髮指。很多曾經想象不到的事情近年來都在大學校園發生過。學生不學習,老師似乎大部分情況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腦子裡想的似乎就是培養人才的任務有985/211,我們的學生就是混紙文憑,剩下的到社會上再學的架勢。專業學的也是迷迷糊糊,就更別說別的技能了,真的是能混就混,混不過去強行混。


如果整天打遊戲、睡大覺、喝大酒就能大學畢業,那還要什麼高考

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目的就是把優秀的學生篩選出來,然後接受更好的教育,從高考中脫穎而出,享受著別人享受不到的教育資源,可從學校出來的本科生卻是一屆不如一屆,這確實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警醒。

如果高考選拔出來的學生不能在未來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才,那麼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應該儘早改革,應試教育到底還適不適合我國國情應該更慎重的考慮一下。

教育部終於出手,讓睡大覺、打遊戲、喝大酒混日子的學生畢不了業

我國教育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差距仍然很大,很多人卻絲毫不在意

很多人都說我國孩子聰明,從小數學、物理等學科遠超西方國家,但也有很多細心的人發現,為什麼我國卻很少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茨獎呢?看似超前的中小學教育最終無法換來真正的人才,而大學又是放鷹式管理,最終還要說中國孩子比西方國家孩子聰明,實際上在數學方面,我們連鄰國日韓都比不過。

下次當聽別人說中國小學生數學比西方國家中學生都好時,請不要默默點頭,因為真相併非如此,沒有眼見為實的事就盲目輕信,怕還是內心在作祟,人們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卻不願意看到事實上我們與發達國家教育的差距仍然巨大。


如果繼續這麼下去,我們何談趕歐超美

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在基礎科學領域方面差距依然巨大,實際上就是科研人才培養和科研環境的差距巨大,在這些方面我們起步較晚,如果整體教育水平無法獲得長足的進步,想在短時間內追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簡直是痴人說夢。

如果我們的大學生們繼續是這種打遊戲、睡大覺、喝大酒的狀態,可以說我們與發達國家在基礎科學方面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教育才能興邦,人才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我國一代一代的那些真正的人才為什麼很多都選擇去了美國、日本、歐洲,如果時至今日依然不能幡然醒悟,依然意識不到體制問題和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那麼我們何談趕歐超美。

教育部終於出手,讓睡大覺、打遊戲、喝大酒混日子的學生畢不了業

教育部應該做的事還很多,絕不只是喊喊口號,嚴進嚴出這麼簡單

嚴進嚴出,說到底依然是治標不治本,教育體制的改革不單單是考試、畢業這麼簡單。想要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我想要從教育理念開始滲透,教育從小做起,培養的是學習的精神和習慣,選擇的是自己喜歡和有動力學習的專業,最終願意也有能力成為專向人才。

想要做到這些依然任重而道遠,但顯然,想要真正成為世界中心,這一步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