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新勞動,和真實的世界、未來的世界、理想的世界站在一起

不斷迭代的社會告訴我們,未來僅僅是知識型的人才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在此基礎上親歷實踐、手腦並用的人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那麼,未來我們的孩子將擁有怎樣不一樣的生活,現在我們該怎樣重新設計勞動教育,才足夠支撐起他們的未來?

這個勞動節假期,小新君為您和學生準備了10個“新”勞動活動,送上在勞作中轉化的靈感和快樂。


精緻便當,給自己一個勞動的動力

美食,便是嚮往美好的窗戶。只要有能力餵飽自己的胃,日子總是好過的。所以,服務自己也是勞動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趁著春光明媚,不能摘口罩出門的日子,就來一次宅家野餐吧。

當然,除了各種零食、肥宅水、相機,最剛需的是一個能slay全朋友圈的便當: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code>食材:
雞腿、胡椒粉、南乳汁、蜂蜜、料酒
壽司醋、芝麻、生薑、西藍花、胡蘿蔔
步驟:
1.雞腿洗淨後用刀劃一圈,用剪刀將雞腿去骨,雞肉按摩拍松後,劃十字刀。
2.倒入胡椒粉、南乳汁,攪拌均勻後醃製15分鐘。
3.熱鍋倒油,放入雞腿肉,煎至雞腿兩面金黃。
4.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薑片,倒入調好的照燒汁,中小火燒開後收汁盛出。
5.取一干淨鍋倒入水,水煮開後放入西藍花焯水,切成小丁。
6.盛適量米飯,飯中倒入壽司醋,加入西藍花碎攪拌均勻;拿一個模具鋪上保鮮膜,往裡按壓飯糰成型後貼上海苔片。
7.胡蘿蔔切丁,放入米飯,倒入壽司醋,與第五步同樣的方法制成美味飯糰。
8.配上一個美美的便當盒,精緻的擺盤,野餐進行時go!/<code>


設計遊戲,解決家務問題

未來,每個家庭的家務也許大部分都能智能化解決,但是,面對事務的處理能力則是每個人未來都要具備的能力。

假期如果宅在家,可能每天吃完飯,或者做完作業,耍完玩具房,都是一片狼藉,收拾的事情歸誰來做?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為此,設計一個好遊戲:收拾靠記憶。

遊戲規則很簡單:

(1)請孩子用2分鐘記憶桌上的物品;

(2)孩子迴避,家長拿走桌上2樣物品;

(3)孩子觀察辨析:哪2個物品不見了?

(4)誰輸了,桌子的整理就由你來。

每天玩耍之後,我們就會啟動觀察記憶的收拾遊戲,既解決了收拾的人員安排問題,又訓練了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一舉兩得,其樂融融。

另外,宅家的日子每天都會產生垃圾。做一個垃圾回收好手,一個方法就是學會將垃圾變身新玩具。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由橘子泡沫盒變身的汽車遊戲。


運營一個家庭圖書館吧

“家裡到處都是書!”

“要看的書找不到!”

不停抱怨書單繁亂無章法,但發現背後的問題,以及建立怎麼處理的邏輯才是未來孩子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場景。

那就現在花一點時間整理問題的處理方法吧。我們找的方法是建立一個自己的圖書館。

首先建立庫位(貨物存放的位置),為了便於查找貨物。怎麼做呢?自制小氣球標籤,設置幾種色彩鮮豔的底色。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每頁紙上的大氣球用雙面膠貼在書架上。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然後把所有的小氣球貼在每本藏書的右上角。同時保證每一書架的書量都恰到好處,每一本書都有立足之地。

最後,書籍都“有家可歸”了。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如果你還想劃分再仔細一點,可在此基礎上添加分類引導單,增加標籤。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圖書細分標籤

養寵物,提升責任感的最佳途徑

與自然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尊重一切生命的權利,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事實上我們發現,很多養有寵物的家庭裡,孩子有更強的生命觀和責任意識,他們在與寵物的交往互動中自然而然地培養敬畏心與愛心。

那麼,如何在養寵物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呢?通過“自然筆記”觀察和記錄是一個好方法!

做細緻的觀察,認識寵物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瞭解它們如何適應所處環境並生存下來。

下面分享一篇自然教育代表人物安娜·博茨福德·康斯托克的自然筆記(節選自《自然教育手冊》之“養寵物也是自然教育”),看看作者如何記錄突然闖入她生活的朋友——松鼠弗雷的故事。也許,你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code>弗雷是一隻小松鼠。
五月的一天,松鼠媽媽想把它從一棵樹移到另一棵樹上。它的小臂膀抱住了媽媽的脖子,身體緊貼在媽媽胸部,但媽媽突然被什麼驚嚇到了,就在它突然一躍而起的時候,小傢伙掉到了草地上。於是我就撫養了它......


5月18日
小松鼠差不多一個手掌大小。到了我家以後,它就蜷縮著身子,但它是一個可怕的戰士,我想把它放在手心,它卻咬我、抓我,還向我咆哮,脾氣暴躁,我就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小兇弟”。我對它說:“如果你以後脾氣變好了,我就叫你弗雷。”/<code>

打造一個“創意植物角”

種一株花草,邀一個美美的夏天。希望你也可以在家中一隅,打造出這樣一個植物角。

植物不限,大小不限,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植物角。

植物的選擇很廣,耐看好養即可:大型的琴葉榕、虎皮蘭、龜背、各種多肉、仙人球仙人掌,都是不錯的選擇。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小學生可以種點薄荷、豆芽、大蒜等,製作一套統計表和統計圖,用繪本、文字記錄植物的成長,向他人介紹自己種植薄荷的方法和心得。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學生的記錄

在與自然的聯結中,收穫的是勞作之後的愜意。


這一次,把“廢紙”做成新本子

用動手完成的筆記本填滿成就。

很多本子用到一半就扔在一邊了,收集一些廢舊本子,重新組一本新本子吧。

選一張自己最喜歡的封面或者你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的封面,裱糊黏貼,將一點點的單獨的一張張紙變成一個完整的筆記本,搭配顏色,選擇裝飾,最終完成,已不再有殘次品的樣子。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來一次知識轉化的實驗

未來知識的邊界將無限延展,在真實情景中通過實驗體驗知識將成為趨勢。

比如物理中有熱機這個知識點,教科書上定義熱機為: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發動機。我們可以做如下實驗來體驗。

實驗一:

在一鋁罐中加入少量水,橫放在一架子上,用火焰在其下方加熱,等水燒開後,水蒸氣通過鋁罐口的吸管噴出,帶動了風扇旋轉。

此實驗中,水蒸氣的內能通過做功的方式,轉化成風扇的機械能。

假如在風扇上連接一個小型發電機,就足夠產生電流點亮一個小燈泡。這便是火力發電站的大致原理。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實驗二:

帶上隔熱手套,把八寶粥空罐蓋上蓋子,然後用火焰在其底部加熱,蓋子很容易就會“砰”地一聲飛出。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在此實驗中,罐內空氣受熱升溫,氣壓增大,將蓋子彈出,通過做功的方式,把空氣的內能轉化為蓋子的機械能。

怎麼樣?看了之後,是不是也想馬上自己做一臺發動機呢?


你的旅行可以這樣DIY規劃

這規劃不僅包括旅行前的準備,還有旅行歸來後的總結。

1.旅行前,先閱讀一本相關好書

首先,選定一個旅行目的地。接著,讀一本和目的地旅行有關的書,先用眼睛“走”一遍。

2.填一張旅行功課清單

以下是一張旅行功課清單,即出發前,你必須做好以下功課:

<code>·正確拼寫目的地的名字,這個是必須的。
· 找出它在地圖上的位置,並回答以下問題:能開車去嗎?還是得坐飛機?距離我們大概多遠?估計一下如果開車去要多長時間?坐飛機呢?
不是去查旅行APP,而是自己測算。測算方法可以是:先找到另外一個你曾經去過的地方,回憶當時大概坐了多久的飛機,再在地圖上衡量距離,以此估計去目的地要飛多久。

·畫張目的地地圖的大致輪廓,瞭解當地的簡單歷史。
·目的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有什麼經典美食?傳統節日?風俗習慣?還有:常年氣候如何?現在去的話該穿什麼衣服?當地主要講什麼語言?等等。/<code>

3.做一份“不來後悔”的旅行手冊

旅行結束後,製作一本旅行廣告手冊就是不錯的選擇。

旅行時積攢的素材,都可以用在旅行手冊裡。

怎樣才算是一份好的旅行廣告手冊呢?

<code>·能抓住眼球的封面。
·一句有吸引力的廣告詞。
·結構合理。/<code>

4.寫一篇“遊記”分享給朋友

最後一步,是讓孩子給朋友們寫篇小文,分享他的旅行經歷。

包括住在哪兒、看到了什麼、做了些什麼、旅途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什麼給你印象最深刻等等。

當然遊記也可做成其它形式,比如做成一張大海報,或者用他的玩具搭一個場景,或者錄一段音/視頻等等。


農場勞作,見證生命力


一草一木,都是我們的學習資源。

去一趟農場,親眼見證果蔬的生長過程,看著種子從土壤中破土而出,再到開花、結果,從農場端到餐桌上,沒有什麼能比這樣的方式更完整體驗自然造物的過程,只要善於感受發現,農作中也充滿了無限趣味。

樸實的勞作之外,這個過程自然也蘊藏著“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身心療愈”的養分。關心它們,正是關心我們自身的生活。

“新勞動”時代,怎樣帶孩子開啟一場未來生活的預演?

這個五一假期正好還有一天是立夏,不妨除除雜草,捕捉害蟲,瞭解立夏的習俗和氣候特點,感受到來的夏天。


職業人的一天這樣度過

舊的職業在不斷消逝,新的職業也不斷在出現,如果有機會,不妨體驗一下傳統的行業和未來感的職業。這裡我給大家呈現的是傳統手藝職業陶藝和影視製作的視頻,當然,你還可以有更多選擇。

*傳統派-陶藝人的一天

一件耐用的器皿要受過幾重燒製、保持最佳溫度脫胎成型,最終成為案頭的一抹精緻……

我們不妨體驗一天他們的工作,看看製陶都有哪些步驟呢?

簡單的大步驟就是:備泥,塑形,修坯,乾燥,施釉,入窯……此外,根據不同的方法,還會有更細緻的步驟。

*現代派-影視製作的現場

花一兩天將自己當成真正的職業人,想象一下如果你要進入這個職業,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說不定,這就是你走向未來的一個契機。

教室不是學習唯一的地方,只要腳步能走萬里路,眼睛能看八方,隨處都可以開眼界、漲知識。現代新生活方式下,體驗生活的樂趣,這是我們為未來準備的最好方式。

期待這份勞動活動能助您認識世界,更好了解自己。

預祝各位教育界的“勞動者”勞動節快樂!



責編 | 蒲公英教育智庫 · 新校長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