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文字的沒落和視頻產業的蒸蒸日上代表著我們的文化開始從以文字中心轉向以形象為中心。這種轉換從根本上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馬歇爾·麥克盧漢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文字和畫面,這兩種不同的媒介不可能傳達同樣的思想。


電視和互聯網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幸福而平和的世界。我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媒介即信息-語言結構的差異會導致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和“認識論”

馬歇爾·麥克盧漢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這句話的意思是:會話的形式對於要表達的思想有重大的影響,語言結構的差異會導致所謂“世界觀”和“認識論”的不同。

從前,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大多是印刷文字,例如出版的書籍和報紙雜誌。紙質文字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提出了相當苛刻的要求。鉛字壟斷著人們的注意力和智力,傳統的閱讀要求我們耐心的坐著,集中精力識別書本上文字的形狀,並努力去理解這些形狀背後所傳達的意義。

在印刷文字這個媒介中,人們推崇客觀和理性的思維,鼓勵嚴肅、有序和具有邏輯性的公眾話語。鉛字這種有序排列的、具有邏輯命題的特點要求我們具備對於知識的分析管理能力和理性思維的能力。

文字還創造了一種語境,讓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詢問自己“這是真的還是假的?”。這種對信息的質疑需要人們具備富有邏輯的複雜思維以及高度的理性和秩序感。習慣閱讀的人憎惡自相矛盾的描述,他們大多擁有非常完整的知識架構,並具備超常的冷靜、客觀以及耐心。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電視和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精彩的圖像和視頻對枯燥的文字發起猛烈攻擊,把它驅趕到不起眼的背景裡,有時乾脆就把它驅逐出境。

圖像和視頻把複雜抽象的事件簡化成一幀幀清晰簡單,卻不一定能夠體現事件本質的畫面。輔助說明的背景文字也失去了複雜的背景和語境,變得支離破碎,結構零散。

這種類似三十秒新聞快報的電報式語言不鼓勵背景回顧和深入分析。習慣這種語言模式的人會認為,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他們。在對電報式語言的運用上,特朗普算得上箇中翹楚。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鉛字壟斷的時代,人們只能通過公眾人物的著作來了解他們的社會地位,觀點和知識。對公眾人物的想象是建立在大量的相關信息和一系列複雜思維的基礎上的。

而現在,無論談起哪個公眾人物,首先出現在我們腦海的,一定是視頻中的一張臉,或者一張照片。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對公眾人物的瞭解僅僅只有這張臉。他們說過什麼話,提出過什麼觀點,在什麼樣的情境中生活,我們一無所知。但沒有關係,只要知道這張臉,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足夠了解他。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電視和互聯網的語言簡單易懂,趣味性十足,具有非常好的娛樂效果。但如果想用它來說明覆雜的問題,就會顯得捉襟見肘。

更可怕的是,我們會逐漸習慣電視和互聯網提供給我們的特殊視角和思維模式,不再有意識的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而是不加拒絕的接受推送給我們的那些聳人聽聞、結構零散、沒有特別的目標受眾的無用信息。

在完全接受了現代媒體對於真理、知識和現實的定義之後,無聊的東西在我們眼裡充滿了意義,語無倫次也會變得合情合理。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電視和互聯網語言讓人們逐漸喪失了複雜而連貫的思考能力,趣味性變得高於一切。我們帶著支離破碎的時間和被割裂的注意力在信息的海洋裡遊蕩,卻始終找不到一點兒有用的東西。這種空虛感和焦慮感催生了新一代的產業-知識付費。

在一個本身結構就是偏向圖像和片斷的媒介裡,我們假定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而且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快速解決的。

我們盲目的輕信“乾貨貼”,蔑視一切詳盡的解釋。我們只接受短小簡單的信息,認為得到解決方法優於面對問題。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可是, 沒有了連續性和語境,零星破碎的信息無法彙集成一個連貫而充滿智慧的整體。買再多的課程,我們還是逃不開一無所知的窘境。這不是教育的問題,也不是付費課程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於,傳播的媒介出現了問題。

建立在快速變化的電子圖像之上的新型教育本質上是一個娛樂產業,它具備娛樂產業所需要的幾個基本特徵:

  • 你不能有前提條件

觀眾在觀看節目的時候不需要具備其他知識。講師們不能說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也不能直言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定的基礎。他們只能用“零基礎也能上手”,“一分鐘快速實操”來吸引觀眾的興趣和注意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的付費課程中,基礎教育在受歡迎程度上總是遙遙領先的根本原因。線上教育通過摒棄教育中的順序和連貫性而徹底否定了它們和思想之間存在任何關係

  • 你不能令人困惑

在線教育課程中講述的任何信息、故事或觀點都要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出現。學習者作為付費用戶,永遠不可能有錯。如果他們聽不懂課程,講師必須為之負責。於是課程設置的標準變成了學習者的滿意程度,而不是學習者的成長。

  • 你應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闡述

線上教學常常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通過動感的圖像伴以音樂來進行。課程總是儘量避免一切爭論、假設、討論、說理和辯駁。學習者只需要不加思索的接受講師所說的一切,獲得“又掌握了新知識”的虛假滿足。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習慣了在線課程的人會認為學習是一種娛樂方式,任何值得學習的東西都可以採用娛樂的方式出現,而且必須這樣。

然而正統的教育學家們卻提出,課程的內容是學習過程中最不重要的東西。人們對於教育最大的錯誤認識是,一個人學會的只有他當時正在學習的東西。其實,伴隨學習的過程形成持久的態度和通過反覆的試錯掌握的策略才是學習活動的本質目的。獲得知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中必然要有各種約束的介入。

坐在電腦屏幕前無拘無束,快樂“學習”的我們,究竟學到了些什麼呢?

互聯網時代下艱難的學習之旅

面對電視和互聯網的衝擊,身處在娛樂至死的年代,真正渴望學習的人該如何是好?也許我們可以開創一門新型課程,教會人們怎樣正確的上網,怎樣看電視?也許我們只能迴歸最傳統的辦法,依靠學校進行線下學習?

恐怕都不靠譜。無論什麼樣的課程,只要是在電視和互聯網這個媒介上播出,它的本質目的終將是迴歸娛樂。娛樂時代的最後淨土“學校”也逐漸向這個時代妥協,大力鼓吹“快樂教育”。最終的結論恐怕是根本沒有解決辦法。

但這又有什麼好沮喪的?別忘了,“每件事都應該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這個思想本身就是電視和互聯網媒介帶給我們的。

萬物皆可娛樂-知識付費究竟是大眾教育還是娛樂產業?

《娛樂至死》提出這個難題的目的在於喚醒大家的“媒介意識”。能夠提出問題就夠了,提出了問題就是破除了禁忌。

如果某種媒介的使用者已經瞭解了它的危險性,那麼這種媒介就不會過於危險。只有消除了對媒介的神秘感,我們才有可能對電視,電腦,或任何其他媒介獲得某種程度的控制。

互聯網時代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會怎樣疏遠某些信息形式,平衡娛樂與思辨,在海量信息中保持清醒,抓住真正與己有關的內容,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