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近日,推特上一篇揭露 YouTube 網紅老師 Siraj Raval 新發表論文涉抄襲其他學者的帖子引起了討論。揭露者是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研究員 Andrew M. Webb,他在 Twitter 上詳細列舉了Siraj Raval 抄襲的證據,包括內容觀點、表格,甚至連方程式編號都照搬了原論文。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可以看到, Siraj 與 Nathan Killoran 等人的論文存在大量相似之處,甚至圖文表格都一模一樣。眼看事情敗露,Siraj 迅速在 Twitter 道歉,承認了自己的剽竊行為。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我看到有人指出我的神經量子比特論文涉嫌部分剽竊(partly plagiarized)。這是真的,我為此深表歉意。我在 1 周內完成了這個視頻和論文,以跟上我每週 2 個視頻的時間表。我本意是啟發其他人進行研究。以後我會放慢腳步,並保證內容更加深思熟慮。同時,Siraj 表示他已經從他的網站和 YouTube 上刪除了這篇論文和相關視頻。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但是 Andrew M. Webb 並不買賬,他對 Siraj 的回應表達了不滿,表示“部分剽竊”的說法是虛假的,後者的論文剽竊的是 90% 的內容。他還喊話 Siraj 的粉絲,像這樣的論文很可能是別人或一整支團隊花費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有的成果,而不是一個人 1 周之內做出來的東西。Andrew 還對 Siraj 的論文內容進行了暗諷,“你能解釋下在你剽竊的版本中,“quantum gate(量子門)”和“複雜希爾伯特空間(complex Hilbert space)”這兩個專業術語是如何變成“quantum door”和“complicated Hilbert space”的麼?你知道這些術語是什麼意思麼?” Twitter 下也有人站出來現身說法,控訴自己的勞動成果也曾被 Siraj 如法炮製: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一個機器學習網紅老師的“發家史”

據瞭解,Siraj Raval 本人是線上教育網站((www.theschool.ai) )的創始人,其在簡介中也稱自己是一名數據科學家、AI 教育者,說唱歌手、作家、演講者,其在 YouTube 上擁有近 70 萬粉絲。他在 YouTube 上講 AI 課程的內容,其中一個視頻的最高觀看量有 100 萬。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儘管 Siraj 本人發表過論文,但某種程度上,網友認為他並不是一個專業研究學者。事情發生後,雖然網上一片倒地開罵Siraj,但也有冷靜的推特網友表示,如果 Siraj 以後改過自新,以後把 YouTube 視頻的重點放在講解更多科學家的研究上也許能挽回他的聲譽,因為很多科學家都樂於支持那些有利於研究成果曝光的工作,這會讓所有參與方更多地受益。還有網友總結了此事件的教訓:不要試著成為你不能成為的那種人。出於教育目的,他不必“發表”論文。想促進研究嗎?製作“閱讀和解釋論文”的視頻就好了,我覺得 Siraj 確實不需要通過“做研究”來贏得聲譽。

網紅“AI大佬”被爆論文剽竊,Jeff Dean都看不下去了

學術剽竊風波不斷,如何“正本清源”?

這件事引起了大量關注,Jeff Dean 等人也在推特上對此事進行了轉發,讓事情進一步發酵。事已至此,關於被剽竊的論文本身已不是重點,而是轉移到了學術研究與非專業領域專家之間的矛盾。在專業的學術領域,網紅或者說“外行”對學術傳播起到的作用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事實上,這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關於學術造假、學術剽竊、學術不端背後,還有著更為深層次的痼疾。近年來,這些話題也時不時地出現在新聞頭條中。比如,在 2019 年計算機視覺領域兩大頂會 ICCV與CVPR 雙雙爆出學術不端風波,南開大學程明明教授組被 ICCV 2019 接收的論文受到抄襲質疑,有人指出其摘要部分與另一篇發表於CVPR 2018 的論文摘要相似度非常之高。

雖然最後 ICCV 鑑定兩篇論文的相似度僅為 3%,認定不構成抄襲,但程明明承認學術不端行為確實存在,也再次重申了對這種行為的重視,表示今後將加強對論文的把控。另一起學術不端風波涉及 CVPR 2019 接收的一篇論文,研究者 Jason Antic 指認這篇論文剽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Deoldify。

有趣的是,在被羅列出證據指認抄襲後,剽竊者提出了將 Jason Antic 的名字加入作者的行列中,列在第三位的解決方案。這波操作別說原作者不同意,學術研究界也拒絕這種無理也氣壯的行為,紛紛聲援 Jason。最後,剽竊者不得不以刪除相關論文資料並註銷各類賬號了事。以上述三起事件為例,雖然剽竊者在指認證據面前紛紛道歉,也遭受了聲譽和研究事業上的損失,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學術界的“純淨”,但是在實質性懲罰上,比如在頂會上發表論文受限等措施卻沒有跟上。可以預見,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獎懲措施,剽竊者僅是道歉、刪稿就草草了事,以後類似事件恐怕還會繼續上演。總之,還 AI 學術界一片淨土,社會各界還需努力。你覺得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學術頑疾呢?歡迎在留言區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