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國經濟復甦將拉動更多國家經濟增長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近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復甦將拉動更多國家經濟增長》的文章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GDP下降了6.8%,這是1992年以來的首次下跌。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年底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將繼續增長,並能帶動世界經濟恢復正常。

專家認為:中國能保持自身經濟的增長,並創造出全球市場需求,能使很多國家經濟水平避免斷崖式下降。

俄媒:中国经济复苏将拉动更多国家经济增长

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並非壞消息

報道指出,中國是首個遭遇新冠疫情影響的國家。在沒有什麼經驗的情況下,中國不得不在抗疫過程中制定措施,迎接首輪打擊,這很不容易。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其他國家的經濟局勢將更加嚴峻。美國第二季度GDP預計縮減25%,2020年預計下降5.9%。意大利的GDP預計今年將下降9.3%,而西班牙將下降8%。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遭遇經濟下滑,GDP平均降幅預計為6.1%。但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國,將成為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一季度GDP數據顯示,形勢並不樂觀,經濟下跌幅度超過很多經濟學家的共同預測,達到了6.8%。不過,工業生產指數卻相反,要比預期好很多。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亞太地區中的俄羅斯”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表示,中國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並非壞消息,中國政府公開承認現有困難,也在告訴世界,正準備解決相應的問題。

未來三個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將提速

報道稱,中國領導層為控制疫情作出了非同尋常的決定:很多城市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有1100萬人口的武漢被整體封閉。在這種情況下,下降6.8%並非最差的數據。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黃衛平教授指出,隨著生產的恢復,經濟局勢將逐漸向好,但依然存在暗礁。疫情大流行涉及很多國家,其中包括中國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世界消費的下跌對中國來說也是嚴峻的挑戰。

他說:“一季度期間,各單位企業出現返崗不復工或復工不達產的狀態。再加上封城、封路的政策切斷了物流,需求急劇下降,旅遊業、餐飲業和影視業都遭到重創。考慮到目前我國第三產業GDP佔比較大,我個人認為6.8%這一數據還是可以接受的。未來我相信國內經濟恢復速度會比較快。從3月中旬起,形勢開始有所好轉,復工復產也在按部就班地推進。”

中國將帶動全球經濟恢復

目前,中國國內疫情擴散已得到控制,但存在“輸入性”病例增長的可能。其他國家疫情的大流行還遠未結束。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認為,預防第二輪疫情是最為重要的任務,2020年的經濟狀態將取決於此。但還是有理由希望,中國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如果不是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起碼也是某些領域和某些國家的火車頭。

他說: “根據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初步數據來看,可以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目前,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實物數量略有增長,鎳金屬價格略有上漲。另外一些石油公司對華出口量並未減少,起碼前三個月是這樣。”

加布耶夫指出,中國採取的經濟應對措施能帶動一些國家改善經濟狀況,比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

黃衛平教授指出,中國國內恢復生產將創造需求,這對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行是必要的。因此,疫情大流行後,中國對世界增長的貢獻可能比之前還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