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蛟湖,是福建省寧化縣湖村鎮最具標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是客家祖地的“文氣”聚攏之地,也是最具神奇自然風光的優美之地。傳說,蛟湖深不見底,有一條通道直通閩江,直達東海。蛟湖歷史傳說也多。如今,在勤勞的湖村人民的努力下,蛟湖逐漸被打造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景區,用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遺存造福當地子民,讓當地老百姓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從寧化縣城沿福(福州)五(五里亭)公路東行30公里便是湖村鎮陳家村張家灣。這裡有一個聞名全省的內陸湖一一蛟湖,又名“龍王潭”,總面積12000平方米,水深莫測,是福建省最深的天然內陸湖。湖水久旱不枯,久澇不盈,若在湖邊漫步,便會感到腳下土地在微微顫動,水也會蕩起漣漪。

對於這一奇觀,有關專家說是由於長期岩溶作用而使蛟湖變成漏斗型的緣故。上個世紀60年代,有人為探測湖水深度,用了九十多條棕繩(每條長2米)還未沉到湖底。上世紀80年代,福建省地質部門曾做了勘測,後福建師範大學趙昭昞在《福建日報》(1989年6月)發表文章——《湖村溶洞群資源應予開發》,文中說“湖村的蛟湖,也是一個獨特的勝景,面積不過18畝,但深達103米,是我省最深的天然淡水湖……像蛟湖這樣由岩溶作用而成的漏斗型深水湖,在全國實屬罕見”。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1997年秋,福建電視臺為探索蛟湖的奧秘,曾請有關專家、學者和潛水員,潛入30多米深處拍攝了大量水底巖洞資料,製作了電視片《蛟湖探秘》上下集,在福建電視臺播放。此次探秘的專家、學者測得湖的深度為63.4米,仍屬全省最深的內陸淡水湖。

蛟湖形成“實際上是一個溶蝕作用而成的漏井,由於地下岩溶水源不斷補給,逐成為湖泊”(趙昭昞文)。但民間有許多神話傳說。其一說湖心原有古廟一座,得道和尚在廟“杯中養龍”。有一天,和尚外出,其徒不知所以,錯認為杯中水髒生蟲,將水傾入天井中,頃刻之間龍逃廟沉而成潭,這就是所謂龍王潭的來歷。李世熊撰《寧化縣誌》載:“舊志雲:昔僧結茅其上,嘗見白龍臥湖面,鄉人遇旱,以敗鐵投湖,輒暴風雨湧出其鐵而後已。宋嘉泰間(1201-1204年),太守陳映,禱雨有應,乃建龍王廟於湖側,故稱其湖曰:‘龍王潭’。”湖縱廣數十畝,淼碧如澱,蘊蓄萬濤,氣色慘淡,雖水止霄晴,若雷雨蛟龍,鬱作震憺者。大旱火霖,初無涸溢,潭口滮流,晝夜混混,溉田千傾,盛夏晨涼,輒有巨魚浮動,離水三尺許,影如巨木。居民言此魚脫淵不啻尋丈。擲長竿二丈許,漾至湖心,岸視オニ、三尺,知魚影數尺,出水當數丈也。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20世紀40年代中期,遇大旱,從蛟湖流出的澗水突然乾涸。農民順澗尋至湖邊,乃見一條大魚橫堵於出水口,湖水被堵滿半尺,四個農民將魚抬到岸上,魚長五尺,重達一百二十多斤。舊傳古時寧化有一在省城福州任職的武官,返鄉探親,來到蛟湖遊玩,見一條大魚在湖上覓食,當即用利箭向魚頭射去,魚即沉入水底。半月之後,此官坐船返任行至南平時,見江面漂浮一條大魚,撈起見其頭部所中之箭,正是自己半月前在蛟湖所射那支,方知此魚是從蛟湖經湖底漂流到閩江的,因此,當地又有蛟湖為“延津海眼”之說。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好山好水出名人。清代堪稱詩、書、畫三絕的大畫家、聞名全國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就出生在蛟湖頭村。現在蛟湖已開闢成風景名勝遊覽區,終年遊人不斷。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客家祖地地理掌故之蛟湖:兼具人文與自然底蘊的福建最深內陸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