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穩住了!

中國經濟,穩住了!

中國經濟航母穩住了!4月17日,萬眾矚目的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的劇烈衝擊,困難和挑戰巨大,當季實際GDP同比下滑6.8%,但沒有出現美國經濟那樣的大衰退。這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強。

韌性強,三月已出發!

作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三大投資在3月出現企穩反彈,保證了中國經濟航母的航向。

基建投資成為投資的中流砥柱。1-3月基建投資增速累計下滑16.36%,較1-2月上升10.5%,基建增速有望繼續大幅反彈。隨著重大項目落地、專項債加快對接基建、施工強度逐漸回升,二季度基建投資累計同比有望轉正,全年基建投資有望達到10%至15%之間。

房地產投資緊隨其後。1-3月地產投資累計同比下滑7.7%,較1-2月份上升8.6%。其中3月單月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2%,環比改善17.5%,為各項實體部門中的主要亮點。二季度國內原發疫情基本消除、居民剛需購房逐漸恢復,一方面推動地產工地開始重新復工並日夜兼程,另一方面,地產銷售已經環比回升,有力支撐後市地產企業現金流。

製造業投資穩中有升,高技術增速鶴立雞群。1-3月製造業投資增速累計下滑25.2%,較1-2月回升6.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在各行業鶴立雞群,醫藥和電子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10.4%和9.9%,也彰顯了中國高技術產業潛力大、後勁強。

消費反彈疲弱,但網上零售韌性強。1-3月社零累計下滑19.0%,較1-2月份僅回升1.5%。3月社零名義同比下降15.8%,降幅較上期-20.5%有所收窄,但疫情對於消費仍是強抑制作用,線下場景的行業首當其衝。3月起以杭州為代表的多個城市相繼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短期提振效果明顯。在刺激政策加持下,二季度消費數據將開始穩步、漸進式提升。

中國經濟,穩住了!

進出口增速均高於預期,但海外疫情惡化加劇出口壓力。受益於國內疫情逐步明朗、復產復工進程加快,3月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6.6%和-0.9%,均高於預期,進口增速表現優於出口增速;此外,受前期中美貿易摩擦導致貿易向東南亞轉移的影響,東盟取代歐盟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主要資源品的進口數量累計同比大概率保持較高增速。但在當前疫情全球擴散的形勢下,外需疲弱對我國出口的衝擊仍將持續,出口增速面臨的壓力大於進口增速。

底盤穩,新興是亮點!

第三產業表現好於市場預期!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3.2%、-9.6%、-5.2%,第三產業表現好於市場預期。其中,新興服務業增勢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2%和6.0%,發揮了重要託底作用。

畜牧業拖累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下降。一季度豬肉產量同比下降了29.1%,拖累佔第一產業45%的畜牧業總產值下降了10.6%,從而衝擊了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此外,春耕春播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佔夏糧90%以上的冬小麥目前漲勢良好,一季度糧食價格同比上漲0.6%,說明我國糧食供應能力穩定。

中國經濟,穩住了!

復工不代表復產,需求疲弱拖累工業增長。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1.1%,但同比降幅較前值明顯收窄,4月有望轉正。原煤、鋼材、水泥、發電量同比均較有所改善,但疫情重創耐用非必需消費,汽車產量同比-43%,多數工業品庫存被動積壓走高,未來有去庫存壓力。復工不代表復產,工業生產能否有效復甦仍取決於內需和外需。由於3月海外疫情集中爆發,新增訂單的下行可能從4月份開始體現,二季度出口相關產業生產可能將承壓。

三隱憂,但未來仍可期!

IMF發佈了2020年世界經濟展望,對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大幅度下調至-3%,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僅為-1%,而中國增速仍以1.2%引領全球,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裡少數可能正增長的國家之一,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期值更是達到9.2%,超越印度成為明年全球增速最快的大國。

但是,我們在二季度也不能掉以輕心,仍存三大隱憂:

一是海外疫情惡化及外需萎縮,或將對出口產業鏈和製造業產生衝擊;

二是部分地區應對境外輸入性疫情衝擊,推動高復工率向高復產率轉化;

三是如何更有效地刺激消費快速復甦。

中國經濟,穩住了!

未來四大政策取向:

一是逆週期政策將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

二是基建投資將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三是政策趨於強化民生關切,呵護中小微企業現金流以保障就業;

四是大規模推出基建刺激、中央層面大幅放鬆房地產調控並非政策選項。

預計中國經濟二季度和下半年有望繼續改善,在高技術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帶動下,全年經濟增速可能在3%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