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碼農」


我的爸爸是「碼農」

從國外某高校畢業後順利進入了波士頓動力做機器人研究,很慶幸能夠進入國際一流的機器人研究公司,和一群國際知名的大師在一起工作。我喜歡機器人,喜歡無人機,特別感謝父親小時候對我的耳濡目染,讓我從小就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一直堅守著自己兒時的夢想。

記得剛記事兒的時候,父親經常在家裡搗鼓一個帶著輪子的東西,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它是機器人,好奇的看來看去,

他自己會動,跟他對話,他還會親切的回答;有時候出去買菜,他跟在我和父親後面,他的背上有一個大大的框,可以放很多東西;我摔倒了,他會迅速的轉動輪子,來到我身邊,在離我不到一個手掌寬度的地方瞬間停了下來,伸出自己有利的手臂拉我起來;見我哭哭啼啼,他還會摸摸我的頭,說一些暖心的話……

從此以後,我就對這個神奇的小傢伙兒產生了興趣……

小時候上幼兒園都是媽媽送我去,每週也就週末兩天能看見爸爸,因為爸爸平時在一線城市打拼;還好兩座城市離得不遠,有時候想爸爸了,我就假裝自己生病,過兩三個小時就能見到爸爸。後來這招漸漸的不管用了,我也慢慢的長大了。

上小學那一年,記得我家搬了一次家,從郊區的大房子搬到了市區很緊湊的一個小獨單裡,還扔掉了很多我喜愛的玩具。那個時候不懂事,哭著喊著不想搬過去,為什麼放著大房子不住非要擠在這又破又小的地方,最關鍵的是我那些心愛的玩具也都被扔掉了。長大後才明白,我讀的那所學校是市區非常有名的一所小學,爸爸賣掉了以前的大房子,湊了首付買下了學校附近的這個老破小,從此也背了一身的債。

我的兒時玩伴都在老師的推薦下報了各種興趣班、特長班,不管喜歡的不喜歡的,一個學生差不多都報三五個,有的甚至七八個;爸爸怕我忙不過來,沒有按老師的推薦報,因為我喜歡搗鼓機器人,他就給我報了個少兒編程班加一個跆拳道班。事實證明,太多的興趣班確實用處不大,也只是緩解一下家長的焦慮而已。

從那之後,老師對我的態度轉變很大,以前上課積極的問我問題,下課了噓寒問暖;而現在,老師跟變了一個人似得,尤其是逢年過節對我更是冷若冰霜。

那時候,其他小朋友的家長都會趁節日拎著大包小包去老師家裡做客,爸爸經常加班碼代碼,平時也沒空。爸爸告訴我,有些癖好也許是被慣出來的,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管那些世俗的雜亂,勇敢的做自己。


那個時候我不明白背後的真像,但我知道我要好好學習,以後做我的機器人研究。所以也沒考慮那麼多。就這樣我進入了市區有名的中學,高考如願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後來又出國讀了機器人方面的博士。

這一切,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謝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座城市,尤其是我的爸爸,每週一早晨驅車一百多公里去那個很火爆的一線城市去上班,週五晚上才能回來。媽媽時長調侃一句:「你爸真是傳說中的奔波爸呀」。

爸爸年輕時也曾糾結過一段時間,那個時候回老家還可以謀個所謂的體制內工作,輕鬆、穩定、守著爺爺奶奶,雖然掙的少點,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來看,很感謝爸爸當年的選擇,否則我可能還會繼續重複爸爸當年走的那條路,去縣裡讀書,參加高考,走出去;老家所在的省是中原大省,人口眾多,高考競爭壓力尤其大,很多有錢有關係的家長都想辦法給孩子辦個某市的戶口,以便減小孩子高考的壓力。「有時候一個人的選擇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階層的跨越累積的是一代、兩代、甚至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於老家的記憶很少,也就過年的時候回去。爸爸的那些親戚同學也不怎麼來我們家,偶爾來一次也是來這個城市給親人看病,順道來我家坐會兒,但每次來都是一幅沉重的眼神四處打量著,嘴裡總是唏噓著。

現在爸爸媽媽辭掉各自的工作,回到了郊區;爸爸開了個編程輔導班,專門教小孩子編程,媽媽開了個西餐廳。這裡遠離都市的喧囂,生活很安靜也很愜意,沒事兒的時候就坐在夕陽下,「看看新聞裡的大好河山,調侃一下中國足球」。掙得不多,足夠日常開銷。爸爸媽媽最終沒有選擇在一線城市定居,而是選擇退居二線。他們深知自己內心的訴求,相對於一線的繁華,他們更喜歡二線的安靜。


有時候,媽媽問爸爸,年輕時為什麼沒去小地方,假如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會在年輕時義無反顧的去一線折騰嗎? 爸爸毫不猶豫的說:「會,肯定會」。

那裡給我的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一份工作,更是眼界、認知、能力各方面的提升,正如那句話,「我已見過了太多的繁華世界,所以做不了一個好奴隸」。

也正如大部分堅守在一線的朋友們一樣,「他們只是不想自己的後代繼續重複他們的老路,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到城市裡去打拼,那就從我開始吧」。

當然,一線二線還是十八線,選擇哪裡都不能一刀切的斷定對與錯,遵從自己內心的召喚,「不甘平庸的人到哪裡都有自己的未來」。有好多朋友在小縣城或者地級市裡,靠著父輩的關係,生活的風生水起,也並不是傳說中的「一眼望盡餘生」。但是大城市對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的人來講,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夜深了,我還不想睡,望著天空繁星點點,思緒萬千……

零點的鐘聲敲過,我撕掉了一頁日曆,呈現出新的一天:

2030年10月1日 ,農曆九月初五

宜:「努力」 忌:「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