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01、他的人生告訴你,該有夢想

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曾說“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能沒有夢想。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能改變自己的處境。”

你的人生是什麼?

也許你並不知道你的人生是什麼,而是別人告訴你的。

很多獲得成功的人,會告訴你懷揣夢想和到達成功的彼岸充滿了喜悅,會讓你的人生與眾不同,走出困境。

在我們對人生沒有絲毫概念的時候,媽媽開始問“寶貝你長大了想幹什麼呀”,上學了老師會說“你要為了夢想而學習、努力和拼搏”,從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人生要有夢想,才能有意義,才有盼頭。

長大後,我們一部分人成了夢想的實現者和受益者,他們開始語重心長地對別人說教“人,一定要有夢想”,

還有一部分人成了夢想的失敗者和牴觸者,屢遭失敗的他們開始躲到生活的角落,告訴別人“無追求是一種最高境界,你得看破紅塵、看淡一切,像我一樣”。

還有一部分人,比如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不斷用夢想的實踐,驗證著人生幾何,他會告訴你“人生努力是沒用的!人生像走階梯,每一階都有每一階的難點,你沒有克服難點,再怎麼努力都是原地跳”。

所以,或許我們得思考一個問題。

你的夢想是來自於別人嚐到的甜頭,致使你也想功成名就?還是來自於媽媽的期望,逃脫不了的“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還是來自於你內心最真實的渴望,想要完成一件事,歷練一種能力,獲得一種認可的願望?

這個思考,事關重大,關係你能走多遠。


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02、夢想都是五彩斑斕的嗎?

也許你要說,夢想肯定都是五彩斑斕而美好的,只是通往這條成功之路的人生都是寫滿血雨腥風的拼搏史,容易到達的就不是夢想,一腳泥濘一腳惶恐,成功之路就是“土黃色”的。

但你肯定關注過這麼一群人,他們的人生不需要拼搏,他們從出生就帶著金燦燦的光環而來,在你眼裡,對他的人生評價寫滿了“羨慕嫉妒恨”以及永遠到不了的遠方,他們有沒有“夢想”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一切都有了,夢想就成了寧靜的白色。

還有一些人在你看來是每天撞鐘的和尚,從小和尚撞到了老和尚,終有一天在你不經意間,他們也撞到了生命的終結,他們的“夢想”是與白色形成強烈反差的黑色,是探究不出所以然的。


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03、夢想束之高閣、泥濘佈滿全身

記得那些剛畢業的年月,我們都懷揣著信誓旦旦惡苦一番事業的豪情壯志,在誰人面前都是一副山河無限好的勤勞致富憨豆形象。

蔡志忠從4歲半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畫畫,一個農村的孩子,現實告訴他,不可能,你沒有條件,但是他自己創造了條件,一畫就畫了一生,並且成為傑出的漫畫家。

林清玄不相信沒受過教育就不能寫作,他17歲開始獨自闖蕩,開始用筆桿子書寫夢想,他堅持每天打工每天寫作,30歲前他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

其實每個人夢想的最大障礙是自己,是你把自己困在現實中,給自己找了無數理由。有很多“蔡志忠”,在第一次夢想被當做是笑話之後,就再也沒有談起過畫畫這個夢想;有很多“林清玄”在打工回來筋疲力盡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是“我先做到豐衣足食吧,夢想等有錢了再說”(好好想想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從此夢想被自己束之高閣。


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04、夢想為什麼只走了兩步?

蔡志忠說努力沒有用,他說的是在努力的前提下,學會克服難題,才是關鍵。我們從一開始都很努力,無論夢想是什麼顏色,都曾信心十足,但有多少人真正實現了夢想呢?

為什麼你的夢想只走了兩步?

第一步找到夢想,第二步開始奮鬥。

對的,沒錯,你的很多夢想都是在“開始奮鬥”時就夭折了。

第一次,我們失敗是因為“大目標,小失敗,困難來得太早”。我要成為一名畫家,這是我的大目標,可我卻因為第一幅四不像的畫,第二幅擦壞了的畫,第三幅弄溼了的畫,心生厭惡,告誡自己並不是這塊料,換個目標吧。人生就在這些換來換去的目標中流逝了。

第二次,我們失敗是因為“低創造性的簡單重複工作”。有些人從始至終只會做簡單重複性的工作,拒絕挑戰和創新,拒絕研究與論證,這樣的夢想垂手可得,當然也就不顯得有價值了。

第三次,我們失敗是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聽慣了這句話,成了我們為若干不成功所找的最有說服力的藉口,成功總要經歷很多失敗,到一定程度必定會成功,所以,對於從不總結經驗的你,從不吸納意見的你,成功之母永遠是個未知數。

第四次,我們失敗是因為“情緒佔據上風,焦慮就像麥芽糖”。不成功的人,夢想難實現的人,也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麼因為急於求成沒有效果而焦慮;要麼因為認定“環境小、自我大”而躊躇;要麼因為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暴跳如雷。其實你應該知道,越大的夢想越困難,越難的事越考驗你的情緒,你若焦慮就像粘牙的麥芽糖,只會讓你舉步維艱。

第五次,我們輸給了時間。往往,我們的夢想一個兩個很多個,什麼都想做,放到一起,就沒有了時間,不會計劃,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所有的事放在一起如蜘網難纏,最後使你精疲力竭,不得不放棄一個又一個的夢想。

最後一次,我們敗給了“應付”這一絕招。每個人都會習慣性把不成功歸結為“拖延症”,“拖延症”是我們“無從下手,不想下手,還有時間,就這樣吧”等心理作祟的結果,幹了一堆不相干的事,一邊看著溜走的時間,一邊焦慮得像個熱鍋上的螞蟻,不會創造、沒有經驗,你說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呢?

當然不能!所以最後你只得使出絕招應付了事。

拖延的後果就是件件事都應付,你就得不到任何肯定!挫敗感使你丟棄一次次夢想,更丟棄每一個成功過程中可以發現和構築的新夢想。


曾經的夢想面前只走了兩步,騷動的心再續前緣


05、怎麼破?才能將夢想走下去?

設立真正的夢想

有人做過統計,其實有99%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夢想是什麼?

能實現夢想的人,並不是把夢想當作可有可無的事,更不是偶爾想想的事,他也不把夢想當作工作,而是當作享受,全身心投入,也許一生只有一個夢想,只做一件事,做到極致,身心合一,有誰能不成功?

所以,你當問問自己的內心,最想要什麼。

將夢想與崇高掛鉤

你的夢想無論從哪個點出發,無論帶有什麼顏色,最終的歸宿應該回歸到生命這個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