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二零一九年讓我驚歎的樂隊有很多,而在流行樂壇讓我收穫意外之喜的唱作音樂人,只有丁世光。

初聽新作《實況電影》,如果拋卻時間標籤,令我產生一種錯覺:這張專輯來自世紀交匯點前後華語流行樂壇的繁盛時期,與我們最耳熟能詳的經典R&B歌手同列。在相當好聽的前提下,它的精良製作水準與個人色彩鮮明、毫無工業化流行樂痕跡的心血創作渾然一體,此中還包含著兩三首讓人過耳不忘、具有金曲潛質的作品,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它誕生於樂壇上一個較為沉寂十年的末尾。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聖誕節,是丁世光偏愛的發佈節點。在這一熱鬧喧嚷的節日,丁世光把作品交付給狂歡中的聽眾。2017年的聖誕節,丁世光推出了首張個人包辦創作的全長專輯《神經志》,便展現了他沉澱已久的創作功力,並以旋律與內容之間的緊密銜接俘獲眾多樂迷的耳朵。在2018萬眾矚目的MAMA音樂盛典上,憑藉這張出色的專輯,低調斬獲這場亞洲最大規模音樂盛典中含金量十足的“亞洲最佳新人獎”。

兩年後的聖誕節,丁世光發佈了第二張全新概念專輯《實況電影》。在維持一貫的悅耳度和精緻度之外,做了更大膽的嘗試,在專輯的整體感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而明顯比上一張專輯進步甚多的唱功,使他在這張以聽覺電影為概念的專輯中,將所傾注的生命體驗以仿如蒙太奇技法般的鏡頭語言呈現,稜角鮮明。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實際上,丁世光早已不算是“樂壇新人”。

把時間推移到十五年前,彼時,丁世光還是一個大學生,一個深受陶喆影響的音樂愛好者,常在業餘嘗試譜曲和其他音樂創作。在陶喆2005發佈的專輯《太平盛世》中,之前從未收錄他人創作曲目的華語R&B教父陶喆,卻讓丁世光作曲的《Catherine》於曲單中赫然在列。直至2009年,林宥嘉發佈大作《感官/世界》,當中紅極一時的金曲《心酸》,作曲也出自丁世光之手。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但丁世光不滿足於僅僅在他人專輯的製作名單中貢獻音樂才華。在為其他歌手的巔峰時期添磚加瓦之後,他也謀求一種更完整的表達途徑和創作模式。我們也已目睹過其他數位由幕後音樂工作者轉戰臺前獨立歌手的創作型音樂人,比如李榮浩。他們最不同於其他歌手的一點,自然是長期而豐富的製作經驗積累,讓他們擁有更獨具一格而較為完備的音樂整體處理思路,丁世光亦是如此。

丁世光比較低調,平時不常出現在鏡頭與媒體面前的他,在《實況電影》發佈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拋卻外界與雜念的干擾,潛心將積累的小樣與想法付諸製作。難得的是,他在音樂上的高專業度,足以支撐他想通過《實況電影》表達的複雜概念與思想,我們才得以聽到這樣一張完成度極高的專輯。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從參與《實況電影》製作的人員名單中,便已能對專輯的製作水準作出推探:從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樂隊Project Ace的貝斯手李喆,到與大張偉搭檔合作八年以上的製作人程振興;從芝加哥絃樂大師Matt Jones到金曲獎提名混音師趙靖,等等一系列專家級的樂手與工作者,無一不是對音樂入了魔的高手。而頗能領會丁世光音樂表達的多年合作填詞人李雙週,更為作品注入了不俗的文學性。

從小聽的音樂,對一個音樂人未來創作歷程常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且不只停留在風格上,更體現在態度與理念上。丁世光從小聽西洋流行樂,受爵士、R&B、Soul影響很深,同時受Prince等開創了全新音樂與表演時代的音樂人影響,丁世光亦傳承了他們對唱片的手工精神。很難得,在這個流行音樂被捲入消費主義的時代,收穫丁世光這樣一位工匠般的音樂人。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如果說上一節說到的製作理念和手法是“技”,那麼將這些技術運用在講故事和表達上就是“藝”。

在將R&B這種音樂類型本土化的嘗試和努力上,陶喆、王力宏、周杰倫等一眾音樂先行者已經邁出了非常大的步子。如何做出自己的突破與特點?丁世光的做法是,回到根源。

真誠當然是音樂表達的最重要品質,丁世光迴歸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和生活體驗,提煉出東方式的人文主義,交予R&B這個包容度極高的載體來表達眾多主題。丁世光對“沒有距離感的音樂”的推崇,即是讓聽者忘卻所有技術分析,體會音樂的整體感,像與老友推心置腹地促膝而談一般,沉浸享受,並接受主題傳達出來的正能量和生命力。

“經典感”是丁世光的作品帶給聽眾最直觀的感受。這份經典從何而來?一來自以R&B為基底,多風格融合而不唐突的曲風;二來自懇切真誠的表達姿態,丁世光是個聰明而實誠的人,作品中傳遞出一種親近感;三來自丁世光積累的豐富音樂養分,他吸收了足夠根源、足夠本質的西洋音樂精華,並擁有極高的轉化吸收能力,以自己的語言唱出獨一無二的未來經典。

這份多元素的水乳交融,讓聽者產生和諧舒適的視聽快感。專輯中值得細細品味的不只是靈性的編曲、迷人的風格,還有可圈可點的主題和立意。集音樂人們所渴望的特質於一身,丁世光不負眾望地堅持進行獨立式的私人化創作。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既然以“實況電影”為概念,那便有由開場、過渡、轉場、終曲等敘事結構組成的起承轉合。

好的一天丁世光 - 實況電影

以《起源》作為Intro和電影場景的開端頗為合適,開頭的女聲便來自丁世光的妻子葉喜兒的獻聲,畫面漸漸清晰,電影裡濃縮的時間感,此刻在丁世光的講述和Rap緩慢行進。第一首正曲《好的一天》,以跳躍的節拍、標誌性的R&B曲風描繪了一副並不孤單的旅程,融入了丁世光對陪伴、平淡而深刻感情的理解。

低潮期丁世光;葉喜兒 - 實況電影

由丁世光與葉喜兒合作的一首《低潮期》,即是我開頭所說最讓人過耳不忘的單曲之一。以Bossa Nova風的鼓點前奏與海浪拍岸的聲音採樣開場,帶來舒緩的氛圍。葉喜兒令人驚喜的質感十足的聲音,與丁世光理性深邃的嗓音,交織成電影對白式的交互談心。孤獨播放的電臺,與寂靜無人的沙灘,這份低潮期的陪伴與自洽,值得在每一段自己所處的低潮期時重複聆聽。較感傷的它與樂觀的《好的一天》組成了這部電影的第一章“潮汐”,意味著日常如潮汐般起伏不定的境況與狀態。

月食丁世光 - 實況電影

“潮汐”作用的背後是永恆的“日月”,第二章鋪開,音樂鏡頭往更縱向深入的場景行進。經過了生活狀態探討之後,專輯引入永恆存留事物的思考。《日出》中運用了阿卡貝拉,在器樂配置上頗為豐富,以更為Future的音色和編制表達對感情本質與消逝時光的思考。

《月食》則是第二首讓人過耳不忘的單曲。借無常的月食天象為喻,曲子描述了對親密關係中磨合期與相互理解的思考,鏡頭定格在一個雨天,整首歌組成一個主角獨行雨中思考和回憶的畫面,由近及遠,折射“這混亂的瘋狂的愛一場。”

命運丁世光 - 實況電影

《命運》獨自擔當了一副中規中矩的轉場。在鋼琴背景中朗誦、饒舌、淺唱,“地球遮住了月亮,燈塔下,潮汐抹掉了腳印。我錯過了什麼?”承接總結了上半部的探討,引入下半部更為深邃嚴肅的“執念”與“歸宿”兩個篇章。

情話丁世光 - 實況電影

“執念”篇章中的兩首曲目,《情話》和《烏托邦》應該是全磚中最貼合丁世光長久秉持的創作態度的曲目,也是感情誠摯、充滿自我審視的兩首歌。“他的作品靜靜躺在那裡,無人問津自顧自地著迷。”未來的愛、未來的聽眾,讓人充滿了期待。而幻想中的烏托邦,在充滿了自由誘惑的同時也帶來距離感,但交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卻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心。

你的家丁世光 - 實況電影

《你的家》堪稱全磚第一催淚彈,乾淨、認真、動情。木吉他這一看似簡單的配器在這首曲子中運用得巧妙而恰如其分。“一天一天,我要長大,去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既是一個大男孩真誠的成長物語,也是對精神家園探索與建立的記錄。畫面彷彿帶有是枝裕和作品般平靜而複雜的鏡頭色彩,令人在思索中動容。

《你的微笑》篇幅短小,接近尾聲的這首曲目簡單而昇華。正如第四章的名字“歸宿”,在對外探索後,落葉歸根式的信仰和歸宿是人生命題的重中之重,專輯的劇情在這裡走到尾聲,停留在對一個永恆的、黃金般的笑容的特寫。

劇本丁世光 - 實況電影

最後的終曲《劇本》,像是丁世光作為導演對自己心路歷程的坦白——所有對人生的回望和對未來的思考,終究落腳於家庭與真愛,落腳於時空中珍貴如常的價值觀。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在以文字梳理了這部聲音電影之後,心中久久不能疏散恍惚與回味的感覺。這張專輯更像一部合集——由短篇小說改編的影像篇章組成,既有故事片的敘事邏輯,又有藝術電影的氣質和氛圍感,在一系列曲目的銜接調度上頗費苦心。

藝術是一場想象,丁世光自導自演的這齣電影,兼具音樂性和藝術性,非常值得聆聽。交出瞭如此震撼的作品,又擁有偶像劇男主角般的絕佳外貌,可以預見丁世光如果偶遇一個引爆話題度和人氣值的契機,該上演一番如何現象級爆紅的場景。他秉持著無限的前景與尚未完全展露的音樂潛能,希望丁世光能為華語樂壇的新世紀,開啟一扇大門。在北京開始下雪的這個夜晚,請聽一遍這張藝術濃度極高的專輯,享受窗外與心底的通透。

丁世光《實況電影》:華語R&B巔峰世代的靈光再現


製冷團隊

撰稿 | 華 南

策劃 | 小 姜

運營 | 大 頭

美工 | 洛 陽

圖源:@丁世光

@太合音樂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