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做了10天兼職,我得到了一次內推機會

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人丟了自己的飯碗,紛紛表示壓力山大,出路在哪兒?不少人在朋友圈求介紹工作。

閒來無事,就找了個兼職,最後一天,主管人員單獨問我,有沒有想過轉型?

覆盤這短暫的十天,我發現,“極度”認真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可以讓一個人不管在哪裡,不僅可以很快適應環境,還可以比別人多一些機會。


疫情期間,做了10天兼職,我得到了一次內推機會

機會就是財富

2020年3月,隨著政府一系列有效應對措施,很多企業迎來複工。中國政府應對災難的方法足以寫成一篇乾貨文章發到世界政府的微信群,一定會得到大量關注和點贊。在滿是贊同評論的同時,也會有少數幾個鍵盤俠會在評論區大肆抹黑。

復工率不斷上漲的背後是一批人的失業,當已復工人數不變時,作為分母的總職位大量減少時,復工率也會隨之上漲。從武漢史無前例的封城到現在,不少餐飲,酒店,娛樂等企業已經倒閉,全球疫情拐點還沒有到來,第一波失業潮的陣痛還沒消退,第二波失業潮就已經開始醞釀。人人自危的這一年,自救才是最好的解藥。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升級

3月頭,當能不能復工還撲朔迷離的時候,我沒有讓自己享受意外的假期,對於三十而立的人來說,每一天都需要創造價值。為了讓自己創造的價值最大化,我開始認真寫文章,有苦亦有甜的生活需要每天都有新知,這個“知”包括 “知識” 和 “智慧”。

只有知識形成一張網,並且舊知識在原有基礎上可以生成新知識的時候,才是“智慧”。“智慧”來源於書本,更離不開生活,只有對書本知識進行深度思考之後,通過生活的實踐,再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才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智慧。

陸游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創作離不開大量閱讀輸入,也不應該脫離生活的實踐。除了偶爾“自嗨式”文藝之外,我很喜歡研究賺錢,今年研究的第一個東西就是小小的口罩。

2月份開始,朋友圈鋪天蓋地的口罩生意,一度讓我感到十分驚訝,怎麼身邊有那麼多隱藏的大咖,平時看起來沒什麼資源,關鍵時刻都有了口罩資源。過去三十年,沒怎麼生過病,所以不太關注醫療行業的,現在看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非常傻。沒有醫療行業的資源,錯過了2020年的第一個風口。突然想到父親在我還小的時候建議我去學醫,現在回想起來只想引用王小波在《似水流年》裡面的一句話來表示內心的萬千感受——“媽的,我好不後悔!!”

在搜索“口罩”相關信息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條關於口罩的兼職信息。

神奇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滿腦子想著資源的時候,資源就出現了。我加了這個兼職信息發佈者的微信,很快就開始了十天的口罩兼職體驗。

太久沒給人打過工了,第一天充滿了不適應。原本需要自己設定目標,展開計劃,提升執行力的我,優化結果的我突然啥都不用想,只需要像一顆螺絲釘一樣運轉就可以了。我被安放在口罩質量檢測和包裝部門。

第一天渾渾噩噩混了個臉熟就過去了,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被動得聽他們公司的人聊天,也從中捕獲到一些信息。在他們的聊天當中,經常出現誰賣了多少萬,誰又賣了幾十萬,你賣了多少?我就察覺到這家醫療器械公司突然新增的口罩業務開啟了全民銷售模式。

第二天開始有空也跟他們聊天,證實了他們在口罩上是全民銷售模式,我就詢問了像我這種臨時工能賣嗎?得到的回覆是當然可以,畢竟對他們老闆而言都是訂單。突然就有了醫療行業,尤其是口罩的資源,內心有點小激動。不過迴歸現實,國內口罩已經滿足了供應,而且大企業諸如比亞迪,格力等由於國家補貼和採購量大等優勢,價格更低,所以機會只有在海外市場,認真想想我有沒有海外的資源,想想就算了。既然暫時不能從訂單中獲利,那就認真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

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離開時別人給你的態度

一起的臨時工,有幾個小孩子,很懂偷懶的藝術,領導不在就停下手中的活玩手機,領導一來比誰都快。大鍋飯特別容易養人,每個小時的工錢就那麼多,做得多一點也不會獎勵一個雞腿。其實,不管在哪裡,沒有認真勤勞的付出,沒有為全體做貢獻,時刻盤算自己得失的人無論去哪兒都很難立足。

我很喜歡稻盛和夫的哲學,他有一篇文章《“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講得是他剛出社會,進入松風工業之後對待工作態度的轉變,從厭煩吐槽,到“極度”認真工作之後熱愛上工作,在工作上不斷取得成績,通過這種“極度”認真工作的方式磨練了自己的性格,也開始迎來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

工作中,我發現這家公司有一個正式員工,對待工作非常的隨意,只是一個簡單的放合格證的動作,都經常把合格證放反。他沒有想過如果換做是自己作為客戶,拿到那一袋口罩之後,看著空白的合格證會不會直接要求退貨。後來跟其他員工聊天的時候才知道,沒有人喜歡這個他。

從小到大,不管是兼職還是正職,我都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不去計較收入的多少,所以領導對我評價都很高。也是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當我離開一份工作以後都會和原來的領導保持聯繫。

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當他離開時,是跟這個公司徹底說再見,還是帶著這個公司背後行業的資源,在將來的某一天突然就有了用武之地。

你對工作效率的提升,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提升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一章用打磨釘子的案例來闡述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有些工作只能通過熟練程度來提升產量,有些工作可以通過對流程的細化進行分工,從而提升整體效率。

在這幾天的工作當中,我幾乎做遍整個流程的工作,口罩的檢驗就幾個動作,必須連貫完成,這個流程的效率只能依靠專注和熟練程度。

後來在成品堆積如山的時候,負責口罩生產的主管讓我停止檢驗去包裝。剛開始我按照他們的方法,一件一件來包裝,貼PASS標,一盒一盒裝箱。過了一會兒,我就發覺這樣的效率太低。

於是我把包裝分解為裝盒,貼標,裝箱三個動作。我在一段時間內只裝盒,由於只有一個動作,很快就堆積很多已經裝好盒子的口罩。然後在統一方向的盒子上再進行貼標,相比於其他人需要一次次拿起盒子再貼標,我的工作速度快了很多。最後裝箱的時候,由於盒子都是規則的長方體,所以我一次性可以轉移4盒口罩的包裝箱,相比於其他人一次2盒,我的速度是他們的一倍。主管注意到我的工作方法可以提升包裝的速度之後,在後來他包裝的時候也用了我的方法。

除了檢驗和包裝,我還做過把一袋袋口罩進行封口的工作,剛開始由於不熟練,我的速度也不快,但是我在封口的時候,也在不斷想著怎樣可以提升自己的速度,雖然這個工作需要一口氣完成,但是拆解完流程之後,我把整個流程分為三個標準步驟,然後每一袋都儘量按照標準去做,很快,當我熟練以後,我的速度就上來了,除了一直負責封口的同事之外,沒有人比我的速度快。

後來由於這家公司的業務調整,他們把口罩業務外包出去,所以不再需要臨時工。在最後一天,主管跟我聊了一些工作,他說他們很喜歡工作認真的人,對於有能力的人也願意提供機會。最後他問我有沒有轉型的想法,如果我願意的話可以給我一次內推機會。當然,我委婉的拒絕了他的好意,不然現在我應該在他們外包的公司做著口罩檢驗的工作,哪裡有空進行這10天的覆盤。


今年是充滿變化的一年,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有人稍不注意,就要面臨失業的危機。也有人因為過去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覺得處處都是生機。但是人人都關心的自己,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轉機?

寫作不易,歡迎留下你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